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非铜矿带位于刚果(金)—赞比亚的Lufilian造山带,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发育有大量的沉积岩容矿层状铜矿(SSC),为了解铜矿床的成矿特征和矿床成因,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中非铜矿带主要为还原相型和砂岩型层状铜矿床,具有明显的多层位层控特征。其中加丹加铜钴矿带(KCB)盛产还原相型铜矿床,主要赋存于Roan群Mines组(R2),上部的Nguba群地层中发育有铜矿床和锌铜矿床;赞比亚铜带(ZCB)大多数还原相型铜矿床,赋存于下Roan群Kitwe组的矿化页岩段地层内(RL7),在矿化页岩段的下盘和上盘中发育砂岩型铜矿床。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中非铜矿带多层位成矿特征为盆地卤水交代成因,氧化含矿卤水和富含有机物的沉积物、还原性流体发生还原作用形成多层位铜(钴)矿体和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矿物分带。  相似文献   

2.
杜马可( Domaco)铁(铜)矿床产于菲律宾板块俯冲吕宋岛被动陆缘岛弧带上,处于菲律宾中央走滑断裂带近旁.含矿层位于古近系渐新上统蚀变安山岩、角砾岩和古新统的角岩、角岩化页岩的喷溢角度不整合追踪断裂带上.矿质发育大面积的安山岩、角砾岩的褪色化蚀变和带状展布的灰绿色热液交代蚀变岩系,矿体就产于蚀变岩系中,呈似层状,透镜状.铁矿体在上部层位,铜矿体在铁矿体下部,与贫磁铁矿相伴产出,铁矿体伴生铜、钼;铜矿体又伴牛铁、钼、金、银和钴等.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其次有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磁黄铁矿和沥青铀矿、自然金等.元素组合除铁、铜、钼外,还有金、银、钴、铀等.与奥林匹克坝、Candelaria(智利)典型的(IOCG)氧化铁型铜金矿床类比,杜马可矿床属于(IOCG)氧化铁型铜矿床新类型.  相似文献   

3.
刘雄 《矿产勘查》2018,9(4):756-760
赞比亚卢姆瓦纳铜矿位于世界第三大铜矿带卢弗里安弧形褶皱带西南端,产于姆万比兹穹隆中,穹隆中心出露的最老岩层为基底杂岩,主要为花岗片麻岩、花岗混合岩、互层状长石片岩、长石片麻岩、白云母片岩,铜矿化产于强烈变质、重结晶的白云母-金云母-石英-蓝晶石片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等硫化物,呈浸染状分布,受片理控制明显。该铜矿包括两个主要铜矿体:马伦德威和齐米乌戈矿体,其中马伦德威矿规模较小,为单层矿化,但是铜品位高,断续见有铀矿化和金矿化,偶尔见钴矿化;齐米乌戈矿体规模较大,可见到3层矿化,但是铜品位低,普遍含钴,偶见少量铀矿。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成矿过程大致经历了初始富集、变质成矿和次生富集3个阶段,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铜矿床。其矿化特征、矿床成因与赞比亚砂页岩型铜钴矿有明显的差异,为在赞比亚找矿开拓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龙脖河铜矿带老新街铜矿床位于红河断裂与阿龙古—龙山断裂夹持的红河裂陷槽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受层位、岩性和构造控制。围岩蚀变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与矿化关系密切。根据老新街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指出了矿床属于火山喷流沉积- 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5.
徐刚  徐朝阳  杨华  方荣  水彬  左家 《矿产勘查》2017,8(2):306-311
诺格朝特陶勒盖(Nogtsot Tolgoi)铜矿床位于南蒙古的前寒武纪微型大陆南戈壁的卡利登褶皱带中。成矿时代为新古元代—寒武纪,矿体赋存于由碳酸盐岩化的含长石碎屑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和具花岗岩结构的灰岩组成的构造蚀变带中,呈层状或似层状顺层产出,受地层和构造蚀变带控制明显,属含水火山沉积—后期气液改造成因。通过对中心区矿段进行地质详查,探获该铜矿床品位中等,规模达到中型。除详查中心区矿段之外,通过物化探成果解译及少量钻探验证,发现多处成矿远景区,找矿潜力巨大,并指出下一步勘查的重点为详查区的深部和其他几处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饶南地区是江西省重要的铜铅锌多金属矿的集中区。海西期的海底火山-热水喷流作用形成了层状-似层状矿床,经历了燕山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矿床分布与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含矿建造控制,以永平铜矿床为代表。燕山期的岩浆岩侵入接触交代-充填作用形成了一系列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床分布与矿体的产出受碎屑岩-碳酸盐建造与侵入体的共同制约,以龙头岗铜锌矿床为代表。未来找矿方向主要在断陷盆地掩埋部位寻找海底火山-热水喷流型矿床,如永平铜矿西部的横山地区;在碎屑-碳酸盐建造与岩体耦合部位寻找接触交代-充填型矿床,如烟蓬里地区、铜山外围的石壁街地区。  相似文献   

7.
张巧梅  翟东兴  李华 《矿产勘查》2013,4(3):248-256
内蒙古毛登钼锡铜矿床为近年来勘查发现的大型钼多金属矿。钼矿床规模大,矿体埋藏深度中等,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及厚大透镜状,矿体分布主要受花岗岩体外接触带角砾岩控制,矿床类型属角砾岩型高—中温热液钼矿床。锡铜矿体位于中浅部,属陡倾斜平行密集脉状矿,矿体形态一般呈板状体,矿体分布主要受花岗斑岩外接触带西侧角砾岩及变质粉砂岩中的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矿床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高—中温热液脉状锡铜矿床。文章着重从成矿地质条件、矿体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等方面阐述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8.
红云滩铁矿床是新疆东天山阿奇山-雅满苏构造带中一个富铁矿床,矿体赋存于石炭系雅满苏组安山质凝灰岩和晶屑凝灰岩中,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矿区分为东西两个矿段。矿石以块状和浸染状为主,脉状次之,局部有条带状和网脉状。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脉石矿物组合为绿泥石、石榴石、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和石英等。根据野外及镜下观察,可将红云滩矿床分为两期3个成矿阶段,按阶段分别为(1)火山喷溢成矿阶段,(2)矽卡岩+磁铁矿阶段,(3)石英-硫化物+磁铁矿阶段,磁铁矿主要形成于矽卡岩+磁铁矿阶段。磁铁矿的电子探针数据显示FeO含量变化较大,在88. 80%~93. 19%之间,具有低的TiO_2含量(0~0. 21%),较高的SiO_2(0~1. 77%)、MgO(0~1. 19%)、CaO(0~1. 51%)、Al_2O_3(0~0. 94%)含量,显示出热液型磁铁矿特征。TiO_2-Al_2O_3-(MgO+MnO)、TiO_2-Al_2O_3-MgO和(Ca+Al+Mn) vs (Ti+V)图解表明,磁铁矿形成与火山沉积和火山热液活动有密切关系。红云滩铁矿床黄铁矿硫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δ~(34)S值在-3. 8‰~4. 7‰之间,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系统。红云滩铁矿床的形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与海底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红云滩铁矿为火山喷溢-火山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张吉涛 《矿产勘查》2018,9(4):653-660
莱州—安丘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铁矿资源分布区,铁矿主要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区内沉积变质型铁矿赋存于粉子山群小宋组,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沿北东向断续分布,矿石主要类型为磁铁变粒岩型和磁铁石英岩型,矿床地球物理场特征表现为北东向重力梯级带和条带状高磁异常。文章在分析研究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类型铁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以期为该区同类型铁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杨庄铁矿是近年来在钟姑山矿田新发现的又一大型铁矿床,位于宁芜盆地南段钟姑山复背斜的次级褶皱向阳向斜构造的北转折端,矿体主要赋存于徐家山组与闪长(玢)岩的内外接触带、三叠系徐家山组地层中及闪长(玢)岩内部,整体走向NW,倾向SW,局部倾向SE,倾角变化较大,总体呈似层状、层状、透镜状产出,局部具分支复合、膨大收缩,尖灭再现等特征,矿石以磁铁矿为主,次为(假象)赤铁矿矿石,矿石结构以他形-半自形微细粒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浸染状-稠密浸染状构造为主,矿床成因应属气化-热液交代为主的充填-接触交代型铁矿床,明显有别于已有的凤凰山(白象山)式、姑山式铁矿床,应为新亚式"杨庄式玢岩铁矿"。该新亚式的提出,丰富了"玢岩铁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甘肃小柳沟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祁连造山带西段中元古代裂谷中的小柳沟白钨矿床, 赋存于长城系朱龙关群。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整合产出,含矿主岩为夕卡岩化灰岩、夕卡岩。地表侵入岩不发育,深部已发现含矿的二长花岗岩。不同方向展布的石英脉成群成带出现, 相交部位形成密集区,已发现W、Mo、Bi 等矿化。据矿床地质特征及物理化学、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其为火山喷流- 岩浆热液改( 再) 造矿床,简称层控叠加矿床,具超大型远景规模  相似文献   

12.
九子沟铜矿位于铅硐山—铜牌沟铜铅锌成矿带中部。矿区赋矿部位为星红铺地层内灰岩与千枚岩接触面及其附近,此界面两侧岩性能干性相差大。一方面在北东向应力作用下,在二者接触部位容易形成滑脱,为成矿热液向上运移提供通道。另一方面,二者构成"硅钙面",引发流体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导致矿质沉淀。矿床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局部为透镜状。根据矿区成矿地质环境、矿体特征、成矿物质组分、矿石组构、成矿物质来源等特征,初步确定了九子沟铜矿床的成矿要素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张贵丽  郝兴中 《矿产勘查》2020,11(5):929-935
山东省南部地区BIF型铁矿广泛发育,兰陵县鲁城地区铁矿作为典型矿床,对其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区铁矿属BIF型铁矿,其含矿建造赋存于新太古界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中,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区内成矿地质体为泰山岩群山草峪组的含铁变质地层;由新太古代海底多期次火山喷发和陆源碎屑搬运堆积交替沉积并经过长期区域变质作用而成。研究区内铁矿找矿标志主要包括地层、构造、地球物理和地形地貌等,需综合运用各种找矿标志,以期达到良好的铁矿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8)
近山铜矿位于南陵县城275°方向,直距17.5km,行政区划现隶属芜湖市南陵县工山镇管辖。铜矿体赋存于三叠系下统南陵湖组(T1n2)及东马鞍山组(T2d)组地层中,矿体严格受岩体接触带矽卡岩控制。矿体形态在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平面上呈长条状、透镜状或囊状等。1号主矿体总体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45~70°;2号主矿体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30~6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综合归类为Ⅲ—3类型。矿床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上官庄菱铁矿床主要赋存层位包括上石盒子组一段、下石盒子组二段、山西组、太原组和本溪组,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及豆荚状,与围岩产状一致产出,主要的矿石矿物为菱铁矿、赤铁矿,不同层位矿石化学组分因地层在沉积时的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异.矿床的形成与古地理及古地形条件、水化学条件、岩相条件密切相关,该矿床属于产在陆相含煤碎屑建造及不稳定的浅海相铝土质岩建造中的沉积菱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6.
王峰  郑骥飞 《矿产勘查》2020,11(10):2267-2276
尼泊尔瓦菩萨铜矿位于尼泊尔东部。通过地质勘查、岩(矿)石鉴定及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基本查明了该矿床地质特征,该矿床类型为叠加改造的沉积变质型层控型铜矿。矿区主要出露前寒武系米德兰群塞提组绿泥石千枚岩,既是容矿岩层,又是矿体的直接围岩。铜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体状,受背斜及层间裂隙控制。矿体走向近南北,倾角2°~30°,矿体长数十米至数百米,矿层厚1~10.72 m,矿区铜平均品位3.53%。目前矿床储量达中型规模。根据其周边塞提组相同层位多地发现的铜矿(化)点及物探激电测量异常,预测在该层位有可能找到大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7.
中元古界东川群因民组二段是稀矿山型铁铜矿床的主要赋存层位。为了分析稀矿山型铁铜矿床与因民组三段的铁铜矿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采集了云南东川因民矿区150勘探线上ZK150钻孔中的样品,研究认为从下到上具有明显的岩相学分带:火山喷发相(火山热水蚀变角砾岩)→次火山岩相(蚀变钛铁质辉绿玢岩)→火山热水浊流沉积相。在对绿泥石地质产状和镜下显微构造特征研究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技术分析测试绿泥石的成分特征。将绿泥石主要类型分为密绿泥石和蠕绿泥石两类,指示绿泥石化形成于还原环境中。利用绿泥石温度计,估算绿泥石形成温度的结果显示,古地温场从下到上具有不断升温的结构,推测绿泥石化蚀变作用是在主火山喷发期(次火山岩相辉绿玢岩岩床+火山喷发相火山角砾岩)形成以后,在火山热水浊积岩相形成期,古地温场达到了最高温度,并形成了热水下渗对流循环,总体上属于中低温场范围。地球化学岩相学类型属中温-还原地球化学相,对形成铁铜和铜矿床属有利的地球化学岩相学类型。  相似文献   

18.
红海块状硫化物矿床含矿围岩由3套岛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组成,即深部为一套蚀变岛弧拉斑质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部的岛弧拉斑—钙碱性系列火山碎屑和碎屑沉积岩;上部为一套岛弧钙碱性系列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形成于大洋火山弧环境。红海VMS型矿床矿体由上部透镜状块状矿体和下部脉状—网脉状矿体组成,成矿元素以Zn-Cu为主,伴生Ag和Au等,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和黝铜矿,及少量毒砂、方铅矿、磁黄铁矿等,矿体的矿石、矿物和成矿元素分带明显。矿体下盘含矿围岩蚀变范围几倍于块状矿体范围,由热液通道中心向两侧蚀变,有绢云母化±硅化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绿帘石+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红海VMS型矿床应为产于火山弧环境伸展环境的Zn-Cu型VMS型矿床。  相似文献   

19.
董想平  杜占美  管波  张涛 《矿产勘查》2010,1(5):463-467
经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所发现的直河蛇绿岩带,位于北祁连褶皱带冷龙岭复式背斜北翼中带,不但具大洋拉斑玄武岩特征,还具有岛弧特征,为弧后盆地拉张环境产物;蛇绿岩中铜、锌、镍、钴含量较高,在该带中已发现直河铜矿、干树湾铜矿等多处铜矿点,分布较为密集,均赋存于蛇绿岩带海相中基性火山岩中,典型矿化特征可与塞浦路斯型铜矿床相一致。直河地区蛇绿岩带的发现,对该区今后寻找与蛇绿岩有关的塞浦路斯型铜矿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柴窝堡铜矿带西段铜沟矿区的地质特征。矿区受地层层位控制的似层状矿体和受断裂控制的矿体分别属海底喷流沉积成矿和岩浆期后成矿热液充填断裂成矿,为不同成矿期、不同成矿方式、有一定成因联系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