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9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的建设,开创了"互联网+地质调查"全新时代,消除了局属各单位中间的数据鸿沟,推进了基础地质数据与产品向社会集中服务。本文以首个"地质云"行业节点"地质云·北京有色"为例,介绍了其建设背景,搭建的技术流程,以及主要服务内容。"地质云·北京有色"的搭建完成了"地质云"向行业的辐射,拓展了"地质云"的数据范围,为行业地质调查部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数据共享机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为挖掘有色地质数据价值,"地质云·北京有色"节点以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根据地质云节点建设要求与实际需求,突破传统的地质资料管理模式,开展有色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初步实现了有色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本文系统介绍了有色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加工流程与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并总结了相关实践经验,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矿产品产生巨大需求,而国内矿产资源遭受过度开发,基础储量下降明显,因此矿产资源自主可持续供应能力大幅下滑,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矿产资源开发方式和矿业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实施中国矿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矿业投资合作,已成为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的必然要求,构建自主可控的全球矿产资源供应链,进一步鼓励企业走出去在配置境外矿产资源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矿业“走出去”日益开阔,涉及的国家和矿种越来越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如何在当前严峻局势下打通中国紧缺矿产资源海外配置渠道,进一步提升“走出去”的深度及广度,成为中资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选取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紫金矿业集团收购塞尔维亚铜业公司进行研究。紫金矿业通过收购该公司进一步对其在Timok矿集区内的多个矿山扩大生产,此外还进一步发现并开发建设了Timok矿集区内的新矿山,其系列投资建设全面提升了铜、金资源控制力。紫金在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内的成功矿业投资对国家和企业均具有重大实践和借鉴意义。通过资料收集、企业调研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在对项目所在的塞尔维亚蒂莫克(Timok)矿集区的地质背景、矿产特征、矿山的开发环境、矿山的生产现状和产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矿集区下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整装勘查、树立矿业开发环保标杆以及谋划产业链,打造产业园的产业布局的建议,并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期为更多中资企业高质量“走出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国自然资源部、USGS和ICGS发布的年度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了2012-2017年国内外铜矿资源的分布、保障程度、供需的变化情况,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同时,针对我国铜矿资源保障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是一种获取成本高、难度大、专业性强的信息资源,极具开发利用价值。在传统的重"保管和保密"的地质资料管理模式中,我国馆藏的海量地质资料只是一座"呆矿"。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人们对地质资料作为数据资产的认知度的不断提高,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地质资料馆藏情况,从地质资料定密情况、数字化程度、服务网络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及典型案例等方面阐述我国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现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细化定密规则、知识碎片化处理、以需求为导向开发信息产品等建议,为提高我国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逆全球化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下,对中老铁路经济廊带各优势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区划研究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以区域成矿理论、规律及矿点分布、卫星影像、地形地貌、土壤理化性质、气候资料、路网车站等数据为基础,采用叠置分析、网络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对廊带内的矿产、林木和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并考虑时间、距离成本效应进行综合区划研究。结果显示:中老边境丰沙里、南塔省是林木资源优先开发区,乌多姆赛东部为后备开发区;沙耶武里的狭长河谷地带是潜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区;乌多姆塞南部及万象北部为矿产资源优先开发区。以中老铁路为依托的综合区划研究可为我国自然资源的贸易进口运输及境外战略布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面对绿色矿业发展的新要求,传统单一专业或碎片化部署的地质调查工作已不能适应绿色矿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急需改变资源调查方式,开展多专业的综合地质调查与评价。本文以新疆东天山中段有色金属基地为研究对象,从地质资源条件、技术经济条件、地质环境条件三个方面优选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基地矿产资源进行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元古界东川群因民组二段是稀矿山型铁铜矿床的主要赋存层位。为了分析稀矿山型铁铜矿床与因民组三段的铁铜矿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采集了云南东川因民矿区150勘探线上ZK150钻孔中的样品,研究认为从下到上具有明显的岩相学分带:火山喷发相(火山热水蚀变角砾岩)→次火山岩相(蚀变钛铁质辉绿玢岩)→火山热水浊流沉积相。在对绿泥石地质产状和镜下显微构造特征研究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技术分析测试绿泥石的成分特征。将绿泥石主要类型分为密绿泥石和蠕绿泥石两类,指示绿泥石化形成于还原环境中。利用绿泥石温度计,估算绿泥石形成温度的结果显示,古地温场从下到上具有不断升温的结构,推测绿泥石化蚀变作用是在主火山喷发期(次火山岩相辉绿玢岩岩床+火山喷发相火山角砾岩)形成以后,在火山热水浊积岩相形成期,古地温场达到了最高温度,并形成了热水下渗对流循环,总体上属于中低温场范围。地球化学岩相学类型属中温-还原地球化学相,对形成铁铜和铜矿床属有利的地球化学岩相学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科学评估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地质勘查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本文探索建立了基于信息量法的评估方法体系:按照2 km×2 km标准划分青海省评价单元,假设每个评价单元高强烈度地质勘查活动影响面积为7 850 m2;分别计算地物覆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噪声影响、地表水资源环境四项单因子信息量,利用GIS叠加计算综合信息量;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综合信息量划分为-1.55~1.72、1.72~3.48、3.48~4.70、4.70~6.04、6.04~9.14,对应的生态环境影响等级为轻微、较轻、一般、中等、严重。评估结果表明:轻微-较轻等级的面积为670 086.5 km2,占青海省全域面积的94.6%,说明地质勘查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在地质勘查过程中要加强环境本底调查,注重自然恢复能力,减少人为过渡治理,提升绿色勘查综合效益。该项评估为青海省地质勘查工作部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