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lanning》2015,(4):593-596
汶川地震诱发形成了大量高位崩滑坡地质灾害,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震后每年均产生多起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调查2008年9年24日因暴雨引发的五星沟泥石流基本特征,讨论了泥石流物源堆积过程、活动特征、强度,预测了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发展趋势,为震后泥石流研究提供了典型实例,对地震灾区泥石流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4)
汶川"5·12"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彭州市香樟树沟泥石流是其中之一。通过深入分析该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基本上,计算评价了该泥石流的重度、流速、流量、冲出量等动力学参数,预测该泥石流的发展趋势,最后根据泥石流危险性和被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朱中烟  黄大江  张洁 《山西建筑》2011,37(32):205-206
为防止堰塞湖导致的次生灾害,通过对武隆县鸡尾山堰塞湖的特征分析,论述了该堰塞湖泥石流的形成机理,明确提出了实施方案,实现了防治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堰塞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了众多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给四川省灾区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本文以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天宝村汪家坪滑坡为研究对象,对地震引起的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此次汶川地震造成大量农田毁损,同时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大量土地无法继续利用,城乡"失地"现象严重.灾区土地利用面临着方方面面的调整.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人地关系改变也给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政策提出了挑战.通过对灾区震后土地利用变化和灾后重建面临的土地利用调整的分析,反思了我国目前的耕地保护、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规划管理等政策,并针对灾区需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5.12"地震形成的滑坡崩塌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松散物质,严重威胁到交通、民房和安置点等的安全[1、2],成为灾区重建的重大隐患。本文以四川省绵竹市龙形沟泥石流为例,讨论5.12地震引发潜在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方法。龙形沟流域属高山峡谷地貌,呈叶状,支沟众多,主沟未暴发过泥石流,但"5.12"地震后,现场调查发现流域内多达9条支沟暴发了泥石流。本文针对该类潜在泥石流沟谷的特点,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其易发程度和发展趋势,计算其容重、流速、流量和冲击力等特征参数,对该类潜在泥石流沟谷的调查和防治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几次地震灾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泥石流、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针对厦门市地质地貌状况,分析了在地震来临时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造成这些地质灾害的原因,提出了防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对策。本文还就减轻地质灾害、提高规划选址水平、增强防灾意识等提出建议,供今后在工程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地震灾区建筑物场区失稳的调查,指出地质背景条件、建设场区地基土特性及建筑工程技术是造成震区建筑物场区毁损的综合因素。地震诱发建筑物场区周围发生滑坡泥石流、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造成建设场区失稳、失效,地震波使建筑物构件变形过大是震区建筑物毁损的重要原因。在灾后重建中,查明潜在地质灾害的范围,判定粉细砂土的液化势、加强上部结构设计的强度,是提出正确的设计方案、避免环境地质灾害威胁建筑物场区安全稳定的重要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Z2):128-130
"5.12"汶川特大地震及"4.20"芦山强烈地震引发了崩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一些列次生灾害,此类地质灾害给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破坏。本文主要以煤田局一四一队施工公司所承建的宝兴县打水沟泥石流治理工程为例,针对泥石流、山体滑坡问题,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不仅保证了工程可以顺利施工,同时也取得了预期的治理效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地震会带来许多次生灾害比如泥石流,崩塌,堰塞湖等。地震次生灾害严重威胁了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为更有效的治理泥石流、崩塌和堰塞湖等灾害,在参考目前的已存在的治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治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格地罗泥石流沟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境内,为典型高山区沟谷型高频率稀性泥石流,据调查访问,格地罗沟每年均发生1~3次小型泥石流或含高泥沙的洪水,平均每10年就会发生一次一定规模的泥石流。该泥石流形成区流域面积较小,沟道较短,但物源极其丰富,在暴雨时期易发生泥石流,在川西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从泥石流的流域特征、水源条件、物源的启动与转化等方面,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等手段研究了该沟发生高频泥石流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12.
Structural measures, such as the commonly used open dam with a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function, are important in the mitigation of debris flow hazards and disasters. However, the existing open dams often lose their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function over time and/or during a debris flow event because of blockage by sediment and other debris.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describes a new debris flow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structure. This structure causes the separated sediment to leave the structure automatically and move to a deposit field. In this way, it maintains its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function in a debris flow event.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ew structure, model experiments were developed and tested in the laboratory. These showed that the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function was maintained. More than 80 % of the sediment larger than the design sediment was separated, and most of it left the structure automatically with the water–sediment separation functioning throughout the debris flow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冯健雪 《山西建筑》2014,(22):68-69
通过对陕西省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泥石流的资料分析与实地调查,总结了泥石流的灾害特征,利用次生灾害危险性分区原则,确定了各影响因子对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影响程度,建立了泥石流危险性数学模型,利用GIS自然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空间分析计算功能,对陕西省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分区。  相似文献   

14.
吴欢  龙孝 《矿产勘查》2019,(1):136-139
韶山市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频发。文章基于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室内研究,以"7.1"云源村泥石流为典型案例,分析了韶山市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韶山市坡面型泥石流的发育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降雨条件等密切相关,其演化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通过对坡面型泥石流的研究分析,一方面可以为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监测工作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为该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刘永贵  林琳  王逢爽 《城市建筑》2013,(10):279-279
我国地形多样,丘陵山地较多,距离太平洋地震带较近,且夏季雨季长、雨量大,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的泥石流现象多发的状况。泥石流由于其突发性和冲击性,会对居民的生活和经济都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将通过阐述泥石流的成因和特性,提出几点预防泥石流灾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磊  张升峰 《山西建筑》2007,33(30):15-16
结合大渡河某泥石流沟发生的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阐述了泥石流的发育历史,对该泥石流沟各功能区进行了详细的工程地质调查分析,研究了该泥石流沟形成机制及带来的工程效应影响,指出应防范泥石流的发生,从而减小对沟口桥梁及公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成昆铁路泸沽至西昌段位于安宁河大断裂带影响范围内,是地震的源地,也是泥石流集中暴发段。调查了影响研究段泥石流发育的6个因素;其中,地形地貌、降雨、不良地质是对泥石流的发育特征起决定性作用。通过大量调查获取了沿线泥石流暴发的最大雨强值;着重分析了不良地质的4种类型;流域面积与纵坡比、沟谷长度的关系。孕灾环境致使泥石流的类型和发育特征呈现串联形态分布、沟谷形态差异大、冲淤大、漫流能力强等特点。甄选了沿线9条典型泥石流沟进行重度和动力学参数计算,分析了形成机理以及发展趋势,对铁路的安全运行以及灾害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水系三维模型及分形理论对泥石流活动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的水系结构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泥石流本身的发育状态和活动程度,为定量描述泥石流水系结构从而对泥石流的活动强度进行分析,基于GIS系统提取出泥石流水系的三维化数据,根据分形理论自编Matlab程序测定出金沙江流域泥石流三维水系模型的盒维数值,确定水系结构的量化指标,并结合松散物源量、泥沙补给段长度比等指标对研究区内的泥石流进行分析,得出泥石流的活动强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深层次规律。随着泥石流活动强度的增长,其影响因素也会跟着增加。而且,在活动强度为15和21处时,活动强度和影响因素的关系曲线均出现拐点。对泥石流活动强度的界定提出新的判据。通过上述方法对金沙江流域的泥石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矮坝沟的活动强度最大,这一结论与实际相符,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泥石流灾害的评估提供新的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泥石流是北京地区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为了科学防治泥石流,本次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地质雷达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正反演计算和实测剖面的综合解释,基本查明了北京延庆区松散堆积物的厚度,其中井庄乡果树园村泥石流沟域范围内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大,一般40~60 m,自下游向上逐渐变薄,并且浅部存在一层厚度为10~15 m的块石土堆积层;其余地段松散堆积物厚度一般8~10 m,并估算了研究区松散堆积物的方量。这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对松散堆积物的划分具有较好的效果,为科学防治泥石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