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Planning》2014,(Z2):80-84
"5.12"汶川地震后,震灾区滑坡、崩塌等产生的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该区泥石流长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基础,部分流域地势陡峻,汇水条件较好,部分干流沟道堵塞严重,从而导致震后泥石流活动强度和频率急剧增大,使得泥石流成为对地震区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通过对杨家沟泥石流形成因素及物源条件分析计算,预测了发展趋势,结合物源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调研和收集宝兴教场沟地震前后泥石流物源地资料,查清了泥石流物源的形成条件,对比4·20芦山地震前后泥石流物源特征,结果表明4·20地震后泥石流物源主要来自于崩滑体、沟道堆积、沟岸侧蚀及坡面侵蚀。堆积于沟道两岸的第四系松散崩坡积物原本处于稳定状态,震后出现碎裂及滑动,并转化成泥石流的固体物源。  相似文献   

3.
汶川"5·12"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这些次生地质灾害阻断交通,堵塞河流,对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并为灾区过渡性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遗留重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在分析四川省地震灾区松潘县东龙沟泥石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三个基本条件进行了深入论述,计算了泥石流的重度、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2,(2):306-309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近来年频繁发生,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在地震作用下,有更多的松散物源参与泥石流的运动,加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和暴发频率。本文收集了热河沟的地质、气象和水文等资料,通过分析该沟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来分析泥石流的形成过程,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来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分析表明,热河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为"暴雨-溃决"型。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2):306-308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西南地区地质灾害近来年频繁发生,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在地震作用下,有更多的松散物源参与泥石流的运动,加大了泥石流的危害性和暴发频率。本文收集了热河沟的地质、气象和水文等资料,通过分析该沟的地形、物源和水源条件来分析泥石流的形成过程,结合现场调查取证来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为泥石流的治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分析表明,热河沟泥石流的成因机制为"暴雨-溃决"型。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285-286
汶川地震过后大量的老泥石流被激活,随着潜伏期的过去,雨季来临,松散物源开始重新活跃。通过对锄头沟泥石流的实地调查及现场测量发现,该沟流域面积较大,支沟发育,支沟及主沟后缘比降大,主沟中下段宽缓,泥石流物源主要为崩塌物源,分布于流域中上部和支沟内,泥石流由中上部和支沟启动,汇聚于主沟内,并沿沟道下段堆积,并通过室内试验等手段,还原了泥石流发生时的激发雨量及物源分布特征。震后极震区泥石流的具有物源类型丰富、易发程度高、激发雨量偏小和支沟群发等特点,该沟泥石流还出现了堵溃型泥石流现象。  相似文献   

7.
唐家山堰塞湖大水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堵江危害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水沟位于唐家山上游侧,“5.12”地震前为一条小山洪冲沟,震后由于沟域内崩塌、滑坡发育,形成极为丰富的松散物源,具备发生泥石流的所有条件,也成为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水处理后,仍对堰塞湖正常利用起控制作用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在查明沟域内松散物源分布及稳定性基础上,结合6.14泥石流发育状况,系统对大水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特性,尤其对在不同降雨频率下可能形成的泥石流规模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唐家山堰塞湖泄水口部位堵江规模、持续时间、溃决方式及其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评价。分析计算结果已被2008年9月24日发生的百年一遇的泥石流所证实。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九寨沟县干沟曾暴发过几次小规模的泥石流,对泥石流堆积区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5.12"汶川地震之后,干沟泥石流流域内岩、土体的原始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地质结构受到破坏松弛,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源条件;加之近年来,四川盆地极端天气频发,降雨具有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征,为泥石流形成提供了强大的水动力条件。在地形地貌、物源和水动力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2009年8月24日干沟发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的泥石流。泥石流暴发后,大量泥石流物质堆积在沟口,将下游金字河堵塞约20分钟,最后溃决冲毁乡村公路及大量耕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00万元。目前干沟泥石流已经演变为一条高频泥石流沟,在将来高强降雨作用下极易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9.
"5.12"地震形成的崩塌和滑坡为椿芽树沟泥石流的暴发提供了物源条件,需要对有潜在危险的泥石流进行治理。结合相关文献和野外勘察数据,分析计算了该泥石流的特征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种治理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拦挡坝+单边防护堤+排导槽"的治理方案。该研究结果为椿芽树沟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278-280
"8·8"地震在九寨沟景区内诱发了大量崩塌滑坡,为景区内泥石流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经历2017年和2018年两个雨季后,九寨沟风景区内有22条沟暴发50余次山洪泥石流。由于泥石流对景区植被的破坏,也表现出漂木型泥石流特点。地震后,九寨沟风景区内泥石流防治面临严峻的考验,通过对景区典型泥石流防治工程现状的分析,指出目前防治工程存在着震前工程结构物使用年限长、受地震作用局部受损、设计标准低等问题,提出了九寨沟风景区泥石流灾害生态化防治的几点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