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磊  花力  孙晓鸣 《建筑施工》2014,(7):808-810
超大基坑主楼区顺作裙房区逆作施工是适应超高层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的一项新技术.以上海中心大厦基坑工程为背景,对这项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应用.主楼区无内支撑圆形基坑采用明挖顺作施工,加快了塔楼的施工速度.裙房区逆作施工利用永久结构作为水平支撑,结构刚度大,有效控制了基坑的变形.基坑变形监测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满足了设计要求.针对主楼、裙房间差异沉降大的问题,提出了沉降后浇带设置方法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在基坑工程逆梁顺板法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逆作结构梁与后浇楼板整体性能是亟待解决的难点。由此,结合某基坑工程的工程经验,通过与传统施工技术的对比,创新性地提出结构梁二次叠合成型、板一次成型的新型施工技术,为基坑逆梁顺板法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以指导工程的施工。  相似文献   

3.
申青峰  蔡文鹭  丁鼎 《建筑施工》2012,34(3):193-195
在基坑工程逆梁顺板法施工过程中,若采用二次叠合成型的逆作结构梁施工技术,大面积浇筑的后浇楼板的温度裂缝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美观。由此,通过二维有限元理论分析,研究了混凝土早龄期热应力、收缩应力的情况,并判断了后浇板一次性浇筑长度的理论值,为后浇楼板在施工期间的裂缝控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基坑施工中存在施工效率与变形控制的矛盾,提出了采用永久结构兼作支撑并将最下一道逆作梁嵌入超厚底板的深大基坑"逆梁顺板"施工工艺,以及集考虑临时与永久结构协同变形的设计、弱时变效应混凝土研发、分区分段施工、新型支护结构扰动监控等于一体的施工变形控制技术,并将所提出的施工工艺及变形控制技术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工艺及技术显著缩短了基坑施工工期和减小了基坑变形。  相似文献   

5.
万达商业广场半逆作施工环板混凝土裂缝原因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坑围护结构采用“二墙合一”的地下连续墙,基坑平面南北长约285.6m、东西宽160.2m,根据基坑围护设计要求,采用“中心岛顺作周边逆作法”的施工方法。基坑内分为顺作区和逆作区,逆作区面积为23544m^2、顺作区面积22650m^2。地下结构及土方开挖按后浇带共分24个区,  相似文献   

6.
上海中心大厦深大基坑采用主楼顺作与裙房逆作相结合的总体施工方案,在主楼及裙房地下室之间设置沉降后浇带。介绍了地下室顺逆结合后浇带部位关键节点处理措施,结合实测沉降数据对后浇带封闭条件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后浇带地下防水节点处理措施及后浇带封闭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某工程基坑土层较差,开挖深度深,周边环境复杂,详细介绍了基坑东侧临凤山桥引桥部位支护技术,即增加施工后浇带,留置后浇带与支护间的土方不开挖作为支护的支撑结构,待后浇带另一侧地下结构完成后,作为支撑体系,用钢管与排桩支撑形成水平支撑体系,保证支护结构和周边道路的安全,很好地解决了工程中的支护难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结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对逆作基坑中所采用的型钢后浇带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及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缩尺比例模型试验,研究了型钢后浇带结构试件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变形、应力-应变规律及构件的破坏过程,得到了型钢后浇带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对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数值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试验结果表明,型钢后浇带模型试件出现肉眼可见细微裂缝的分级荷载约为设计承载力的60%~90%;裂缝迅速扩展、结构发生破坏的分级荷载最高达到设计承载力的110%;型钢后浇带模型试件出现裂缝及发生破坏的截面均为主梁跨中截面,结构属于钢筋拉屈而产生的破坏;结构发生破坏时,后浇带两侧锚固段的混凝土及型钢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并且H型钢锚固段与混凝土之间黏结性能良好,未出现混凝土开裂、型钢拔出等损坏。在基坑逆作施工阶段,型钢后浇带结构能够满足梁板结构的水平传力及竖向变形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上海由由国际广场基坑工程的成功实践,在常规逆作法基础之上提出了新型逆作法的结构型式,即结构梁板替代水平支撑、结构竖向构件框架柱与临时立柱相结合,但围护结构采用临时围护体的结构型式。创新性地在由由国际广场工程中提出并应用了围护桩与内部结构之间设置型钢混凝土变刚度转换结构、采用变标高首层结构梁板作为水平支撑、在复杂边界条件下设置多个大直径圆环、以及裙楼逆作主楼顺作的成套新型逆作法技术。实施结果表明:新型逆作法在本基坑工程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类似基坑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借鉴,并希望该新型逆作法结构型式在工程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徐安军  董锋  吴洁妹 《建筑施工》2012,34(12):1136-1137
轨交15号线上海西站车站深基坑下穿沪宁城际铁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高速铁路处于高负荷运营状态,必须进行暗挖逆作施工。常规推进开挖过程中,由于坑内柱网密,相邻支撑的制作可能阻断挖土通道,影响开挖出土。该工程采用了逆作法通道式挖土施工技术,解决了土方开挖与支撑施工的作业面冲突的问题,使得基坑挖土可以流水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减小支护结构变形,降低基坑开挖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软土分布广泛,基坑开挖易诱发工程灾害。项目组针对软土地层地下空间开发中逆作基坑土方开挖和水平结构施工速度慢、挡墙暴露时间长、软土流变效应影响加剧、混凝土水平支撑结构收缩徐变显著等因素导致变形偏大、环境影响突出等工程问题,建立了系统的软土地层逆作基坑变形和稳定分析理论,研发了逆作基坑变形控制的系列核心技术,建立了“实时监测→快速反演→伺服调控”的基坑变形全过程监控体系,较好解决了软土地层地下空间逆作施工变形控制的关键难题。首次将逆作技术应用于软土地基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提出了既有建筑地下增层的变形控制技术。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200余项大型地下空间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框架逆作法充分利用了顺作法挖土效率高及逆作法支撑刚度大的特点,对于超大型深基坑有着明显的经济技术优势。针对上海某超大异形深基坑采用框架逆作施工的具体情况,介绍了框架逆作体系与临时围护结构的传力及框架逆作施工工况,通过对基坑施工期间的监测数据分析,说明了框架逆作的施工工艺对基坑变形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为该工艺在异形结构体系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13.
南京德基广场二期工程是国内地下逆作层数最多的大型房建工程之一。本文阐述了施工中技术攻关后所采取的各项关键施工技术,包括穿软土嵌硬岩地下连续墙、超深逆作法基坑分层按需式动态降水、高精度超深逆作法支撑桩柱一体化施工、逆作法土方与结构交叉施工工况科学、独特的逆作法结构内防水施工、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以及监测主导的立体信息化施工等。  相似文献   

14.
毛耀建 《福建建筑》2023,(3):96-101
后浇带采用PVC混凝土柱作为临时支撑体系需要利用已施工结构的承载能力。方案设计时,应对已施工结构的承载力、变形进行分析。以体育场项目为例,设计了后浇带采用PVC混凝土柱作为临时支撑体系的方案,重点验算已有结构的承载力及变形,对比分析后浇带采用PVC混凝土柱临时支撑方案,与承插型盘扣式钢管临时支撑方案的经济效益。方案的设计与不同支撑方案经济对比,为后浇带采用类似混凝土柱的临时支撑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填海区淤泥地层基坑变形较难控制,支撑设置较难处理,盖挖逆作工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淤泥地层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地基处理的工法或施工控制不当,容易产生较大的工后沉降,导致运营期间难以整改.以深圳地铁13号线内湖停车场项目为背景,重点针对填海淤泥地层盖挖逆作地下结构桩基受力分析、桩基施工工艺、临时立柱兼永久柱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华商金融贸易中心项目临近地铁站,土方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变形控制要求极高,且业主又有顶板结构提前投入使用的要求。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针对该类工程基坑及地下室结构施工,详述了悬空条件下地下室顶板结构兼作水平内支撑的逆作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某工程基坑开挖深度超过22.65 m,为一级基坑。在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阶段,受场外环境因素影响,调整了施工部署,将土方开挖方向由东向西改为由西向东,基坑内一道(钢管对撑+格构柱组合)内支撑+花管注浆支护改为半逆作局部钢管角撑+利用相邻既有基坑支护设计锚索及支护桩对拉,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改善了开挖及出土条件,保证了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张心纯  冀伟 《山西建筑》2010,36(15):105-106
采取半逆作开挖法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优化处理,并对其受力特性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对比优化前后基坑支护结构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护方案的刚度比原设计桁架支撑结构的大,更有利于周边土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超大型基坑工程踏步式逆作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踏步式逆作施工技术是一种针对超大型基坑工程的新型施工技术,它以周边逐层踏步式增加的逆作楼板与加强撑组合作为基坑的支护体系,结合逆作岛式开挖的土方施工技术及立体化作业面的布置,使得该项施工技术具有施工效率高、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工程实践表明:踏步式逆作施工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深圳某商业办公楼的地下室部分采用了半逆作法施工方法,为配合施工工艺结构设计需做较多措施和计算分析。本文主要介绍该地下室的施工方案、负1层以下的结构布置、钢管混凝土柱的安装及柱脚作法、侧壁的逆作方案、钢管柱与混凝土柱转换节点;负1层以下各楼层作为基坑的侧向支撑,承受了一定的水平力,采用ETABS对其进行了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