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范琳琳 《山西建筑》2011,37(17):57-59
通过整理汶川地震震害资料,对汶川地震中教学楼建筑的震害进行了归纳,探讨了不同结构形式教学楼建筑震害的原因,并通过震害案例分析得到一些关于抗震设计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姚谦峰  卢俊龙  张荫 《工业建筑》2007,37(9):115-118
砖石古塔为古代高层建筑的杰出代表,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大多数古塔都遭受过地震的破坏;为了对其进行有效的抗震保护,需要结合其震害形成机制,探讨相应的加固对策。以时程分析法,对国家级重点文物——陕西西安兴教寺塔在水平和竖向地震共同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进行分析。结合计算结果,分析其震害形成机制,并提出现存砖石古塔的抗震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砖石古塔在地震作用下的风险评估体系,基于砖石古塔抗震性能和震害调查,选取易损性评判指标,绘制其易损性曲线,然后将砖石古塔建筑的易损性分析与场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相结合,考虑结构的破坏概率和地震损失,建立砖石古塔建筑的地震风险评估数学模型,量化砖石古塔的地震风险。以小雁塔为例运用该方法对其进行概率风险分析,确定小雁塔的风险值。  相似文献   

4.
笔者全程参与了西安市汶川地震震害调查,通过对西安市的各类建筑工程在汶川地震后的震害调研、现场考察,收集了大量建筑结构震害资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底框砖混等不同类型的结构震害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虽然西安市距离本次地震震中在600公里以上,但是一些建筑也出现了明显的破坏,本文对西安市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的建筑破坏受损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借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同类型结构和用途的工程项目抗震和有关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同时也是西安市汶川地震震后总结非常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绵阳地区的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调研,对建筑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建筑结构震害机理,简要阐述了本次震害中所见的特殊现象,对加强建筑抗震能力提出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韩娟 《四川建筑》2010,30(1):118-120
汶川地震后,通过对绵阳地区进行震害调研、地震现场考察,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结构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房屋震害中的现象。通过震害调查与机理分析为建筑结构的抗震防震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历次地震震害表明,不规则的建筑震害严重,特别是2008年我国四川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中,不规则建筑坍塌破坏尤为严重。因此,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局部修订中,对第3.4.1条进行了修订,对建筑的不规则程度进行分级判定和提出了加强措施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村镇公用建筑主要用途有:乡镇政府办公楼、中小学校舍、幼儿园、养老院房屋、乡镇卫生院、乡镇信用社、农行等金融机构房屋。对新疆巴楚、云南大姚、云南普洱、四川汶川等地震中村镇公用建筑震害的现场调查表明,村镇公用建筑震害远较城市建筑严重。基于村镇公用建筑的震害特点,分析了震害主要原因和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地震中村镇公用建筑破坏严重,甚至倒塌,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施工质量差,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现存四大最高古塔之一的泾阳崇文塔,在汶川地震中受损严重。为了评估崇文塔的震后安全性,对其进行详细测绘和震害调查,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有限元软件与概念分析方法,对崇文塔进行震害分析和安全性评估;指出崇文塔处于不稳定状态,亟需修复加固。  相似文献   

10.
翟洪涛  曹均锋 《安徽建筑》2009,16(4):118-120
四川汶川Ms8.0特大地震发生后,作者在第一时间深入地震灾区,开展了地震灾害评估和建筑物震害调查工作,文章基于现场调查结果,分析了此次地震中房屋震害特点,探讨了其破坏机理,并且对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评价汶川地震中地震损伤砖石古塔砌体墙在加固修复后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灌浆与钢箍复合加固震损砌体墙筒试验模型的相关抗震性能参数。以四川某震损古砖塔为样本,研制了四种单层砌体墙筒初始试件,模拟地震作用使其破坏,采用灌浆与钢箍进行加固修复,制作所需试件,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得到了试件的相关数据。试验结果表明:与未损伤的原结构相比,灌浆与钢围箍复合加固可提高震损砖砌体结构的延性与耗能能力,但对提高震损结构刚度的贡献不大,修复结构的开裂荷载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现今地应力状态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西南段现今地应力环境与地震发展趋势,对比分析2003,2008和2010年在宝兴、康定地区4个钻孔的水压致裂应力测量资料,初步揭示汶川地震后断裂西南段现今地应力环境与地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西南段,尤其是康定地区,地震后仍然积累有较高的地应力,震后应力调整以积累为主;龙门山断裂西南端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已经达到断层活动应力临界下限值,断裂活动进入临界状态,未来具有发生逆断层活动的可能性;结合地应力测量结果、地震地质等资料认为,龙门山断裂西南端具有潜在大震危险性,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研究成果对于龙门山西南段断裂活动性分析、地应力长期监测以及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某古砖塔为例,探讨了现存古塔的抗震性能。基于有限元理论,针对该古砖塔进行动力特性实地勘测,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对该塔动力特性、小震阶段及大震阶段动力反应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采用SAP2000对该古塔的动力特性和小震阶段及大震阶段动力反应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在小震作用下,小塔和主塔连接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是结构的薄弱部位;在小震和大震作用下,小塔顶相对主塔顶的侧移都超出结构位移限值,有破坏或倾覆的危险。本文较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解释了古砖塔的主要震害特点。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古建筑轻度震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保护古建筑,以四川省广元市觉苑寺逍遥楼为例,研究了汶川地震作用下,加固后的古建筑震害症状及抗震性能。根据震后勘查结果,讨论了逍遥楼的典型震害症状。根据木结构榫卯连接特点,建立了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获得了逍遥楼的基频及主振型;通过对汶川波进行调幅并作用于该结构,获得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及位移响应曲线;通过对结构进行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x、y双向响应谱分析,获得了结构的抗震能力。结果表明:加固后的逍遥楼振动形式以水平振动为主,在汶川地震作用下的震害程度轻,内力及变形响应峰值均在容许值范围内,且能够抵御7度罕遇地震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某砖石古塔-地基相互作用系统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在考虑土与结构作用时砖石古塔的地震反应规律,为砖石古塔的抗震加固提供参考,以西安兴教寺玄奘塔为研究对象,通过附加人工边界,建立玄奘塔与地基相互作用系统的数值计算模型,同时输入三向地震波,对相互作用系统进行时程分析。计算结构的位移和应力反应,并与不考虑相互作用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结构的水平剪应力、竖向剪应力及竖向正应力在塔体中部最大,层间位移值在塔体中部及顶部均较大,且最大值分布于中间楼层。由计算结果可知,中间楼层和顶层均为砖石古塔的抗震危险截面。  相似文献   

16.
某古塔抗震及碳纤维加固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  王社良  赵祥  郑军  张浩 《工业建筑》2006,36(6):104-106,116
由于古塔样式多、分布广,且损坏情况各不相同,传统加固措施对于古塔的保护往往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近年来随着碳纤维材料的广泛应用,为塔类加固提供了一种经济安全、方便快捷的新途径。根据某古塔加固实例,设计了一种碳纤维修复补强方案,并通过有限元程序分析了加固前后该古塔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此种加固方法能够很好地满足塔类砌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时冶勒大坝实测动力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堃  何蕴龙  张艳锋 《岩土工程学报》2008,30(10):1575-1580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M8.0级大地震,冶勒大坝距震中汶川约258公里,具有强烈震感,大坝的强震监测台阵对此次大地震有较完整的有效数据记录。针对这些实测地震记录,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和频谱分析方法分析大坝的地震反应特征和规律,并结合其它监测资料,考察了此次大地震对冶勒大坝所产生的影响,认为冶勒大坝在震后运行性态稳定,情况基本正常。此外,将此次地震记录与以往监测的地震记录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了冶勒大坝与一般土石坝不同的地震动力反应规律,这种特殊规律与冶勒大坝特殊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筑抗震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以后,依据"教育部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学校校舍抗震安全排查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教发[2008]19号文件)精神,受北京市教委的委托,对北京市城郊区8个区县,2001年以前建成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筑共338栋楼(建筑面积907286m2)进行了抗震调查分析。本文通过抗震调查鉴定的实践,综合分析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筑的实际抗震能力。给出了这些建筑现状抗震水准及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震减灾的应对措施。基本反映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建筑抗震水准的全貌,给下阶段规划学校建筑抗震改造加固方案及实施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四川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与震害特点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构造带上。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发现,汶川8.0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发生在龙门山构造带中的北川—映秀断裂之映秀南西—平武南坝石坎子段,彭县—灌县断裂的都江堰向峨—安县桑枣段也同时发生了同震地表破裂。北川—映秀断裂上的地表破裂长约220 km,表现为逆冲–右旋走滑运动特征,最大同震位错在6 m左右,水平与垂直位错量大致相当,与先期的研究成果一致;彭县—灌县断裂上的同震地表破裂长约100 km,表现为右旋–逆冲运动特征,最大垂直位错在2 m左右,水平与垂直位错量之比为1∶1~1∶3。地震地表破裂的空间分布及同震位错特征表明,汶川8.0级地震系北川—映秀断裂的逆冲–右旋运动所导致,并同时牵动了彭县—灌县断裂发生同震地表破裂。地震灾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地震波导致的强地面运动破坏、地震地表破裂带直接撕裂、地震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和滑坡等)摧毁或掩埋建(构)筑物和堰塞湖等。根据地震考察资料并参考InSAR和强震仪记录,勾绘的该次地震等震线长轴方向沿龙门山构造带呈N40°~50°E方向延伸,出现了3个XI度的破坏区,具单侧多点瞬间破裂的典型特征,导致了四川北部、甘肃和陕西南部地区灾害较正常地震衰减破坏的显著加重。  相似文献   

20.
5·12汶川大地震两当县建筑震害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现场的考查情况,介绍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对甘肃省两当县建筑的破坏情况。主要归纳和分析了灾区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的震害特征及其破坏原因,并对房屋的防震减灾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