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城市防灾规划从单一防灾向综合防灾方向发展有利于城市效能提高,文章从城市防护与抗震防灾在体系上的互补性出发,对城市人防和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城市人防和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的对策,提出整合防灾资源、突出"综合防灾规划"优势的发展途径.文章为城市人防与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提供有益的规划探索和编制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住区居住着我国50%以上的人口,拥有我国2/3以上的财富,因此,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直接关系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这就需要加强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主要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规划现状和抗震防灾规划在抗震设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提升城市居住区抗震防灾规划水平,旨在提高我国城市居住区的抗震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灾害的频繁发生,各地对编制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相关研究和实践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基于此,研究试图从规划编制的实践角度出发,在回顾国内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概况与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范畴与类型,阐述了城市规划中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体系及各层次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内容,指出应加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实践,对各类防灾规划进行整合,探索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出路,并抓紧出台综合防灾管理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全国统一的灾害防救对策与实施工作的基本法,建立统一的城市综合防灾管理机构,力求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城市抗震防灾工作的重点已由单体工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逐渐转向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和系统工程的抗震研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编制为改造旧城区、建设和发展新城区提供指导和依据。抗震防灾规划的实施将逐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使城市在遭受到设想的地震袭击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基础工作是震  相似文献   

5.
郑汴洛城市群作为中原城市群这一新兴区域经济体的核心,其城市规模和城镇数量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愈发凸显的城市安全问题。如何在经济常速发展与城市快速膨胀的矛盾中找到城市安全的平衡是本文探讨的问题。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城市防灾体系,打破行政边界对防灾的限制,实现防灾体系网络化,防灾效能最大化,防灾消耗最小化,为广大新兴区域城市群的防灾能力提升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城市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风险挑战愈加复杂."城市韧性"概念的出现,为应对不确定性问题和理解城市复杂系统的发展演变,尤其是为城市规划领域的防灾减灾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发展历程和演变逻辑,认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必然走向"演进韧性";通过进一步梳理城市韧性的理论与实践,指出对城市固有的复杂性认知不足,是现阶段城市韧性研究不能很好地指导规划实践这一困境的根源.基于此,本文认为,韧性理念引导下的城市综合防灾应该引入复杂科学,用复杂网络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发掘复杂城市系统的内在关联结构及其发展演化规律,这些将成为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弥补我国城市向后工业化转型之时防灾空间建设的历史欠账,要依靠城市修补从空间内涵发展与存量提升中寻求解决方案。目前我国鲜有城市修补型防灾空间规划的研究与实践。日本名古屋市的沿海强震防灾空间规划具备鲜明的城市修补特征,文章解析其背景、革新、框架和内容,探讨城市修补是如何从规划理念到规划落实,聚焦防灾空间建设中的事实-复杂-内里-人本问题,为城市修补型防灾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旧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区防灾理论与适应性防灾理论的应用,以及对城市旧住区的承灾体与承灾环境脆弱性、社区防灾体系建设等现状特征的总结分析,从保护、适应和避让等3个方面提出我国城市旧住区的适应性防灾策略,对当前我国城市旧住区的发展转型与防灾体系建设具有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探析——以略阳县城综合防灾规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行防灾规划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文章试图结合曾参与完成的略阳县城综合防灾规划,进行城市综合防灾的探讨:在加强防灾工程设施规划的基础上,改变以往防灾规划中各灾种分工负责的局面,综合考虑各致灾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变传统的单纯抵御灾害为防灾、抗灾、避灾、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相结合,力求使灾害发生时的各种损失降到最小,保障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就是要在全面分析城市地震发生背景、各种地质条件和城市现状与发展基础上,寻找出本市在抗震防灾规划、防止次生灾害、现有工程抗震加固、避难疏散、临震应急准备与震后抢险救灾,以及抗震防灾的知识宣传、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抗震防灾训练演习等诸方面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再通过有计划的实施之后,逐步提高整个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达到城市抗震防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抗震防灾规划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入手,对广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研究现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希望能为广西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健康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就我国当前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合理编制和实施进行探索,为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4,(4)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防灾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加强人们的防灾意识,对于提高城市防灾力度具有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难点介绍,分析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市安全问题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但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和管理体制的研究较少,且存在规划范畴不明晰和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笔者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划分成全方位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和城市规划体系内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两类,并对其规划范畴和编制体系进行阐述,最后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综合防灾管理体制的问题,研究国外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制特点,对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管理体制的构建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抗震防灾角度对韧性城市建设对策进行了研究,通过传统抗震防灾理念与韧性理念的对比分析,探讨了抗震防灾韧性城市的建设体系与特征,并从韧性建设要求、目标与发展阶段以及抗震防灾基本手段等方面对韧性城市的建设对策给出了建议,以期为建设具有抗震防灾保障的韧性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现代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管理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为依托,能够为城市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降低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三维模拟技术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在数字化信息社会背景下,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与精进发展,促进了城市抗震防灾工作的转型升级,为城市抗震防灾智慧化与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张洋 《国际城市规划》2011,26(4):3-9,31
大型灾害虽是小概率事件,然而一旦发生,就将给受灾区域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灾后延续多年的重建任务。由于公众和业主对自然灾害认识不足,在投资和项目开发上很少考虑灾害的风险,长此以往,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土地利用形态将严重受到灾害的威胁。因此,如何在发展过程中考量防灾减灾,建设对自然灾害风险有抵御能力的发展模式成为城市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论述了如何把防灾减灾目标和城市土地发展规划结合起来,利用土地发展政策来提高整个城市的防灾等级。文章讨论了用土地政策防灾减灾的几大原则,并总结了目前美国一些州和地方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这些政策的理论效用和实际效用。此外,文章还探讨了如何才能保证防灾减灾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安全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底线,城市的防灾减灾无论在国家还是地方的规划层面得到了重视,城市规划设计中有相应的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建筑设计中,对抗震、消防有特殊的设计要求.但对于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概念越来越复杂,如出现了超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立体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以及站城一体设计形式,在类似于城市设计的区域建筑空间、中心城区、城市核心区的防灾方面显得有些缺失.这种情况既要考虑到城市防灾规划的设计实施和建筑的防灾安全,还有必要综合考虑区域空间内城市设计中防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的日益增大,地下空间防灾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通过对广州市洪潮特性及地下空间洪灾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地下空间防灾应在优化地下空间地面高程控制、提高周边地块排水及防涝标准、强化除险设施及拦防设施、完善法规及应急预案、深化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构建安全演习和构建防灾信息平台等方面展开相关工作,以利于扩展广州市城市综合防灾的力度和视角,促进城市综合防灾系统与立体化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广州市地下空间防洪灾的城市规划策略和城市管理策略,可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鹿娟 《城乡建设》2015,(4):36-3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极端天气使城市灾害事件频繁发生,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遭受巨大损失,给城市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灾难性后果.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而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然担负着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为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的低碳与安全的城市管理模式应得到足够重视.本文阐述了气候变化对城市安全防灾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城市安全防灾规划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气候变化与城市安全防灾规划研究的关系;对气候变化条件影响下的城市综合安全防灾规划编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