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英国乡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景观方法与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景观概念为解读乡村景观、思考其多功能与可持续的未来提供了综合整体的、可操作的框架、方法与工具。景观视角下的乡村区域,具有多元价值,涉及多个尺度、多元利益主体,其变化的管理是错综复杂的。聚焦英国乡村政策的景观转向以及创新的景观方法与工具,尤其是景观特征评估(LCA)的发展与应用。对英国乡村规划管理相关政策的需求与趋势,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对新方法的探索历程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多功能主义、景观概念的重构,以及景观特征评估的发展为乡村区域变化的规划管理提供了新的思想与方法,使我们得以迈向一个广泛、综合的乡村景观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城市消防规划的概念,对当前城市消防规划研究的理论、方法以及规划编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对城市消防规划研究理论方法及规划编制等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多学科领域自20世纪中叶以来针对系统科学开展了理论研究与技术探索。城市系统作为复杂开放巨系统的典型代表,得到规划学、管理学、工程学、地理学、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的关注。随着城市发展与科技进步,针对城市系统涌现出聚焦智慧人居的规划理念、技术方案和实践案例,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目前面临信息爆炸、数据壁垒、开发无序、伦理缺失等挑战。本文以城市系统视角阐述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等概念溯源与演进,从复杂系统体系、社会-技术系统、信息系统三个层面对智慧人居进行理论梳理。鉴于当代城市系统的特殊性,本文探讨了技术规划应对系统复杂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多系统可持续、以人为本、信息完整原则,以期指导未来智慧人居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了缓解城市问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城市形态自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备受国外学者的关注,因此梳理国外研究成果对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和城市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健康城市视角,本文梳理了国外学者对理想城市形态的探索成果,试图回答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形态的关系、什么是可持续城市形态以及如何实现城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等三个关键逻辑问题。文章分析了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形态两者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的关系,从概念和特征角度回答了什么是可持续城市形态,又分别从设计模式、研究层面、量化评估方法和技术、模型和政策角度回答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城市形态。在分析我国可持续城市形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国外研究成果在设计关键原则、研究技术方法、重视空间规划和环境规划方面对我国研究的可参考借鉴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城市水问题,需要在城市水系统的管理上采用可持续理念.首先根据控制回路原则建立了城市水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模型;然后对城市水系统可持续管理的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各种技术(常规水技术和其他可选技术)、数据收集和监视方法,以及可持续性评价方法;最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一种城市水系统可持续性水平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6.
韧性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其中社区韧性是韧性在城市内部空间最具实践意义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国际上城市韧性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本文对国外社区韧性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述评。首先,梳理了学术界社区韧性的概念和内涵,并将其归纳为能力、过程和目标三个部分;其次,从评估对象、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三方面阐述了社区韧性评估体系;然后,从理论研究、政策导向和实践三个维度讨论了社区韧性的提升策略;最后,总结了社区韧性的国外研究成果,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并从社区发展、规划和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启示总结,以期为我国未来社区韧性的评估、提升乃至规划范式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城市智能模型(CIM)的概念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强  甘惟  臧伟  马春庆  周竣  何珍  周新刚 《城市规划》2021,45(4):106-113,118
2005年在上海世博会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就曾研制并应用了上海世博园区智能模型(campus intelligent model),这一模型后被扩展应用到城市与城区范围,与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结合,衍生出城市智能模型(city intelligent model,CIM)的概念.CIM自提出以来,已逐步成为国内智慧城市研究的热点.本文以CIM概念的缘起及发展作为出发点,对CIM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理论阐述;通过对CIM的批判性分析,系统地提出CIM的特征及其与其他技术之间的关联;在笔者团队历时14年开展的CIM研发与实践的基础上,梳理并凝练出四代CIM技术发展演变的过程,即从针对城市园区管理的中枢系统发展成为融合城市大脑、小脑及迷走神经系统的综合智能系统;进而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的热点问题及宏观趋势,展望CIM发展的四个重点领域,探讨了未来技术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道一直是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和景观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在对绿道概念和规划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区域-城市-场所"三个规划层面,并选取其中关键的城市层面进一步研究.探讨了适合城市绿道系统的规划方法及模式,对未来绿道系统规划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探索绿道系统规划发展趋势,研究一套具有实际可操作和参考意义的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的具体模式,为将来城市绿道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建筑》2021,(3)
以上海市青浦区章堰村为例,探讨建筑策划理论在PPP模式下城市近郊传统村落的复兴策略中的运用方法。通过多维度实态调研,梳理出章堰村在规划、建筑和环境等方面的现存问题,明确不同参与主体的责任和权益,确定多主体的目标和需求;建立优化的信息矩阵表,进行基于使用状态反馈的评价,提出保护与发展、织补与重构、滨水空间的活力重塑、城乡共享策略等应对策划问题的、符合可持续原则的规划、建筑、环境以及运营解决方案,以及从策划到后评估的闭环概念。研究结论对同类型的传统村落的复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迈向可持续的城市:国际经验解读——从概念到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的城市化进程中,推动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建设,实现城市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早已成为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焦点议题,并在国际上形成了一股探索浪潮.为了对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建设有所启示,对该领域中的国际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解读:一是回顾历史,从近年来一些重要的文献中,提炼出"城市可持续性"、"可持续城市"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具有普遍性的核心概念,分别进行主题性的分析解读;二是展望未来,通过理清核心概念间的整体逻辑,认为在国际城市研究领域中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系统的闭合环,以期给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1.
周聪惠 《中国园林》2022,38(5):50-55
非正规城市绿地在建成环境中具有良好适应性,能填补正规城市绿地服务盲区,在高密度城市中有巨大发展价值和潜力。但非正规城市绿地空间和功能属性均与正规城市绿地存在差异,很难直接在规划中照搬套用常规城市绿地规划调控范式。为此,基于相关研究和实践,对非正规城市绿地概念内涵及其空间和功能属性展开辨析,与之对应并结合中国现实条件,从开发“预置化”、用地“长储化”及运营“开放化”研究非正规城市绿地的用地保障策略,并围绕潜力用地甄别、体系化统筹、精细化指引研究其调控支持策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BIM技术的城市规划微环境生态模拟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生态城市”理论提出将城市规划与生态学有机结合才能使城市生态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城市规划微环境生态模拟与评估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解决城市规划在微观层面生态指标量化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本应用研究的主要技术思路是在可计算化的三维信息模型基础上,综合利用气象数据和外部环境数据,进行规划微环境生态模拟与评估,目的是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国外可持续性城市空间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分析了国外学者时可持续性城市空间内涵的辨识,从可持续性城市空间要素研究的重点、可持续性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态势及其空间规划策略等视角,概括并分析了国外可持续性城市空间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的一体化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立足于城市经济学,试图在理论层面理清交通与城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而在实践层面分析总结国际城市处理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一体化之间关系的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既有的规划进行反思,并对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导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实施中国城市可持续化的重要性出发,概述了现代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评价、规划的原则与内容、应解决的问题,提出应进行统一规划与统一建设,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生态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hmuelBurmil  彭敏 《规划师》2003,19(1):11-14
城市是目前人类的主要居住形式,因此城市应是可居住和可持续的。生态城市是对城市环境的一种新的诠释。这种新的诠释包括两个方面:城市与周围环境的统一、城市本身的景观。这就要求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能周全地考虑资源、建造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桥梁,在城市与周围环境之间、城市内部不同的体系之间建立联接点,创造可持续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城市快速发展出现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房价高等“大城市病”问题,破解“大城市病”的最佳选择在于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归纳我国大城市建设存在的“大城市病”特征,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明确了当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的核心问题及发展方向;基于国内外现状分析,明确进行了我国未来地下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原则;提出未来地下城市规划布局发展的若干理念,从法制构建角度倡导树立第四国土、地下红线理念;从规划、设计、建造角度推崇融合设计、规划留白、智慧建造等理念;从空间角度提议采用节点TOD空间布局理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本研究综述及发展理念旨在为未来大城市立体空间联动利用提供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德国通过建立"轨道交通-自行车-步行"一体化的绿色交通系统,使得城市摆脱了依赖于汽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本文在梳理和回顾德国城市交通策略由便于汽车的城市交通规划,到轨道交通可达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再到实现一体化绿色交通系统的发展历程,从中分析并总结了德国城市中心在不同时代的交通规划策略和特点。最后研究揭示出,城市如果要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必须依赖于节约能源,没有污染的绿色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市滨水空间公共权益的规划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经营的重要空间资源,同时也是城市居民的共有财产。从城市经营角度思考,借鉴西方空间生产理论思维,提出中国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目标与原则,即实现滨水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并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的平衡。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滨水空间被大量私人封闭式社区占据等公共权益保护不力的问题,借鉴欧美城市滨水区复兴经验和西方公共信托原则,并根据我国《宪法》与《物权法》中相关法律条文的规定,认为城市滨水空间的公共权益必须要有相关法制措施和规划管理体制的界定与保护。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城市规划"白线"管理办法及其制度保障措施,以促进城市滨水空间生产惠及所有市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