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真实性原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历史图像记录是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和研究工作中“真实性”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初开始,多位外国学者对中国进行了摄影记录,其中又以日本学者的记录最具系统性和代表性,开创了专业研究者对中国建筑摄影纪录的先河。这些庞大的摄影和研究成果资料群共同构成了中国最早的文化遗产图像数据库,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建筑遗产的状况,同时也是日本从明治末期开始的对亚洲国家遗产记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日本东洋建筑史研究回顾及为什么要进行历史图像的研究,日本对中国的建筑文化遗产研究概况和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贺鼎  胡萍 《风景园林》2020,27(8):97-102
英国伦敦的眺望景观保护与管理具有悠久的历史、完整的体系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历史城市眺望景观保护管理的典型案例。从历史城市保护的角度对英国伦敦眺望景观保护管理体系进行分析,梳理其萌芽、发展与成熟3个历史阶段;分析城市区域、历史城区和单体建筑的层级构成;并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释单体建筑为主体的精细化保护和城市区域为主体的框架性管理的技术要点。进一步揭示英国经验对中国历史城市眺望景观的保护管理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0):290-291
北朝关中承载了中国历史从动荡走向统一的历史变化,具有控扼丝路腹地枢纽,连接贯通凉州、云冈、龙门三大佛教艺术模式,以及延续六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独特地位。造像碑是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在形式上追求多样化的必然结果,是宗教艺术在除石窟寺以外出现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也是佛教艺术不断发展中与中国本土艺术相融合的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北朝关中造像碑艺术中的狮形图像,来探讨造像碑图像艺术元素中所呈现出的丝路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7):159-161
美国学者C.H.麦基文所著《宪政古今》一书对宪政生长历程进行了简洁的梳理,揭示了宪政的涵义与演化。本文从宪政的本质、宪政的根基、宪政的历史三个维度对此书进行解读,并循着麦基文的思路剖析中国现状,探寻中国宪政之道。  相似文献   

5.
阐释20世纪初,在西方现代建筑被引介到中国的过程中,大众媒体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其中以印刷出版物的图像传播最为突出;选取一部分近代上海大众媒体和出版物中的案例,通过对不同类型相关图像的阅读,尝试考察这些图像的形式特征与意义内涵,以及图像呈现的对于现代建筑及其生活方式的认知与想象,同时也以此强调推动一种更加开放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的意义,并表达了建构历史多种叙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5)
杨怀中先生所著的《回族史论稿》是一部《史记》式的中国当代回族史著,它以文学笔法深入浅出地书写了回族形成的历史,饱蘸着杨先生对回族的深厚感情,充满了浓郁的文学气息。《回族史论稿》将文学、历史有机地连成一体,为深入探究文学、历史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相似文献   

7.
车震宇 《华中建筑》2008,26(8):172-176
传统民居的装饰在历史中形成了特定的图像意义,这些复杂的意义所依附的题材,需要图像学的阐释与追寻。对于装饰图像意义的研究,应当基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尝试确定整体图像在其发生期中所具有的从属或象征意义。“福”、“禄”、“寿”、“喜”、“财”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五大核心题材,其中隐含着深厚的中国吉祥文化内涵,它们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观念整体。追溯粤东客家围龙屋建造的那个时代及各种条件,我们才能够重新回到历史情境中去体验客家建筑的文化意义,尝试通过对历史的重构,实现对隐藏于建筑平面及装饰意义的图像学解释。解读意义是建筑史图像学研究的关键,意义不仅超越了建筑的功能,也超越了图像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
命题素材或文本是命题的起点,命题素材或文本的选择与科学搭配影响甚至决定了试题质量与试卷难度。针对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3套试卷中的57个命题文本,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内容与形式2个维度进行研究,前者含价值取向、中国元素、题材等,后者含体裁、阅读量、易读度、文本来源等。基于系统的文本研究,提出了相关思考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高利害考试命题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建筑历史和建筑技术角度,立足相关历史资料和实地考察素材,以福建闽中永安安贞堡及其附属建筑为例,探讨其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当地社会环境共生和再生关系,阐述其独特的空间布局和艺术形式,探索其可传承的生态技术,并详细分析其环境适应性和热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33-3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愈发显现出其历史文化与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广西的历史文化、经济贸易、民族问题、生态安全等诸多历史与现状问题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学者们纷纷从历史学、经济学、民族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或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产生了一大批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的研究成果。当代广西边疆研究以问题为导向迎来了一个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1.
拓展建筑技术内涵 适应建筑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娟 《新建筑》2001,(4):12-14
从建筑技术的和建筑教育出发,加强建筑学专业的工程技术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应用高新技术的意识,为其成为当今信息时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建筑师奠定坚实的工程技术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个人建筑学习对建筑杂志的感受,概述华南建筑学科发展中的杂志因素。结合作者对建筑教育的理解以及建筑杂志教育作用的分析,提出对《南方建筑》进一步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和谐性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和谐性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李向锋 《新建筑》2011,(6):148-151
建筑伦理是近年来西方建筑理论研究领域的新热点。阐述了西方建筑伦理研究者对于本体概念理解的差异,在对伦理与道德进行概念辨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建筑伦理"与"建筑道德"的不同应用方式,最后提出了伦理代理的解读方法,并以此对西方建筑伦理理论的指向进行了分类,以期为国内的建筑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建筑风格问题是建筑美学理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形式加工和抽象气氛都不是建筑风格的表征,建筑风格则是建筑形式的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17.
汪江 《城市建筑》2014,(18):46-46
建筑设计中的文脉关注的是个体建筑与建筑群之间的关系,重视新老建筑在心理、视觉和环境上的沿存性和连续性。建筑物的设计的意义以及所具有的功能需要通过空间和时间上的文脉来实现,同时也起到了对文脉的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维仁 《新建筑》2014,(3):62-69
四合院作为传统的建筑类型,如何在当下高密度的都市里发展成为新的建筑形式?建筑地景和地景建筑如何与合院的建筑形态互动?此篇演讲稿以都市合院与建筑地景为两个主题,以一系列作者完成的设计探讨了建筑与地景,合院与园林,城市与郊区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尺度、形态与功能的四合院和自然地景的设计可能,讨论新合院形态空间的自然通风和采光与人们希望把自然融入居住状态的愿景。  相似文献   

19.
布正伟 《建筑学报》2007,(12):54-58
从建筑语言的系统性与矛盾性,去分析研究建筑语言演进的动力及其内在规律,并随之指出我们在建筑创作中所应确立和坚守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20.
赵冰 《新建筑》2001,(1):1-3
介绍了失语和失乙的状态变化,并指明了建筑之书写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