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壁可注入法修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与效果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宏强 《山西建筑》2008,34(18):136-137
阐述了用壁可注入法(BICS)修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裂缝的施工工艺,用工程实例说明了修补效果,并提出用超声波检测注入效果的方法,得出了用壁可注入法修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国外钢筋混凝土梁的四种修补方法;1,环氧树脂注射法;2,钢丝网水泥砂浆包覆法;3,钢板粘结法;4,环氧树脂注射后再用钢丝网水泥砂浆包覆的组合法。试验的损坏程度从梁在使用荷载下的裂缝到梁的完全破坏。从而获得了关于修补后梁的强度和延性特征的试验数据,并且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根经环氧注浆裂缝修补后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由下向上两点加载试验,研究对比修补前后裂缝开展宽度、位置及荷载-挠度曲线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因良好的渗透性,不仅使经环氧树脂修补后的裂缝及周边混凝土得到有效加强,实现了"被粘物破坏"机制;而且可显著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初裂荷载,增强其抗弯刚度和抗裂性,对受力裂缝有着良好的修补效果.同时,基于现场注浆实际操作时间,引入折减系数,提出了修正后的计算注浆扩散半径公式.  相似文献   

4.
刘治  王强 《建筑知识》2014,(4):433-433
本文依托实际工程,对运营中的装配式T梁腹板的竖向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各方面作用对裂缝产生的不利影响。该桥T梁腹板竖向裂缝分布均匀、密集,对裂缝进行了调查、分析,最后提出了处理修补方案,并对修补效果进行了追踪,证实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钢筋混凝土梁裂缝产生的原因,探究采用表面修补法、充填法、注入法和加固补强等方法治理裂缝。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治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程杰 《山西建筑》2004,30(1):13-14
结合实践 ,从表面修补法和内部修补法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治理方法 ,经工程实践证明 ,该法治理钢筋混凝土裂缝效果很好 ,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冻融循环破坏是寒冷地区建筑物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及安全性。在冻融循环条件下,针对桥梁混凝土裂缝,设置不同的冻融循环次数以及不同的裂缝修补方法,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冻融循环和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裂缝加固效果,得出冻融循环次数和裂缝修补方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碳纤维布法和环氧树脂法对裂缝的修补有良好效果,5种修补方法比对照组在力学性能方面有着明显优势,表现出良好的抗冻融破坏性能。  相似文献   

8.
黄学龙 《中外建筑》2006,(4):153-154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修补工艺,并且研究了利用碳纤维布对修补后的梁板进行了加固补强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唐清华 《广东建材》2005,(12):20-21
在砼施工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裂缝。对于混凝土裂缝的处理,传统的方法是将开裂严重的部位凿除,再重新布筋浇注新砼。该方法成本高,费时长,施工难度大。事实上,大部分的砼裂缝没有必要凿除重来,只需采用一种新的工艺——裂纹注胶修补技术,即可完全修补好砼裂缝。该方法施工方便,操作简单,省时、省工、省料、成本低,工期短,应用范围广。可用于桥面、屋面、梁板、基础、水泥砼路面等各种砼开裂的修补。本人多次使用该技术对砼裂缝进行处理,均取得了成功,修补好的砼裂缝经钻芯取样检验,胶液渗透力强,直达裂缝底部,抗拉粘结强度高;经抗折、抗压试验,砼不再从粘合部位断裂,裂纹修复非常成功。现就本人多次实验及在施工中掌握的砼裂纹注胶——修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梁为原型,设计了6根试验梁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比较分析了试验梁的挠度、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加固材料应变以及混凝土梁裂缝开展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布加固法与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加固法均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梁的承载力。CFRP布加固可有效限制混凝土裂缝的开展程度,提高混凝土有效截面面积;钢绞线加固可有效限制梁体弯曲变形,减小挠度。  相似文献   

11.
刘伟  程方  刘振耒  李晓殷 《供水技术》2012,6(6):20-22,26
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对低温低浊海水进行混凝烧杯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水水温低于10℃、浊度低于50 NTU时,PAFC的最佳投药量为15 mg/L,此条件下浊度、CODMn及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57%,54.47%和32.56%。通过试验比较了PAFC和聚合氯化铝(PAC)对低温低浊海水的混凝效果,得出PAFC的混凝效果优于PAC。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混凝试验研究了低温低浊期水厂生产废水直接回用对混凝效果和沉后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用生产废水可明显改善混凝效果;当生产废水回用比例低于10%时,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混凝效果,而且不会增加消毒剂耗用量、出水铝含量及UV254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饮用水水质并实现节能降耗,宁夏宁东水厂采用调节原水pH值,投加高锰酸钾的方式来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调节pH值对于处理偏碱性的低温低浊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当原水pH值调节为中性时,混凝效果达到最优;适当使用聚丙烯酰胺可以优化混凝效果,但由于聚丙烯酰胺具有毒性,在实际运行中要慎重使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可有效提高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对于提高冬季低温低浊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滤池反冲洗水回流的方法.可以提高原水中颗粒物的数量.有助于提高水处理过程中颗粒碰撞效率,改善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锰酸钾与粉末炭联用处理微污染源水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22  
烧杯试验和生产应用的结果表明,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联用对低温低浊微污染源水具有明显的强化处理效果,能显著降低滤后水浊度和高锰酸盐指数。但高锰酸钾与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顺序对混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投加混凝剂快速搅拌末活性炭可取得很好的强化混凝效果。生产运行结果还表明,少量剩余高锰酸钾可被粉末活性炭还原,而后被混凝过程去除。  相似文献   

15.
旋流——网格混凝设备处理低温低浊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北方寒冷地区低温低浊水处理难点,着重对旋转水流中颗粒的运动规律及紊流涡旋在反应池中的动力学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试验加以证实了旋流-网格混凝设备对处理低温低浊水具有显著效果。从而丰富了混凝工艺理论。  相似文献   

16.
微涡旋混凝低脉动沉淀技术处理低温低浊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依据低温低浊水的特点,对其处理过程中的亚微观传质及絮凝过程中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并通过试验结果阐明了该技术的可应用性和实用性以及低耗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万泽青  刘平  韩军 《工业建筑》2012,42(12):17-20,66
为改善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提出一种由超韧性混凝土和不同屈服点金属构成的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基于对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低周反复荷载对比试验,对其裂缝发展、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延性等抗震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屈服点钢筋混凝土梁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关于改善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抗弯性能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简述加固混凝土梁纤维复合材料 (FRP)性能发挥效率较差、加固梁延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说明提高FRP性能的利用率、改善加固梁延性的途径是 :梁端FRP锚固、沿梁长粘结加压和使用混杂纤维复合材料 (HFRP) ;并初步探讨简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低温低浊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荣  张建军 《山西建筑》2010,36(23):198-199
针对低温低浊水质难于处理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国内外常用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如生物法、微絮凝过滤、气浮、强化混凝等工艺进行简要分析、评价,并提出强化混凝处理低温低浊水的优势,指出该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考虑深部煤层开采情况,基于塑性动力学理论建立岩体超低摩擦效应简支梁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到动载荷作用下顶板在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岩层与顶板间接触界面法向应力解析表达式,分析动荷载P(t)作用下接触面法向应力与初始接触面法向应力的比值(q/p)与顶板位置参数 及时间t的关系曲线,据此得到岩体接触界面摩擦力变化规律,从塑性动力学角度解释岩体超低摩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动载荷作用下,顶板在弹性和弹塑性状态,岩层与顶板间接触界面法向应力均有所降低,且降低幅度十分显著,即其接触界面摩擦力急剧下降,具有“摩擦消失”效应,这充分说明岩体超低摩擦效应的存在;比较弹性变形阶段与弹塑性变形阶段接触界面法向应力变化,前者降低幅度更大,说明顶板在弹性阶段岩层与顶板间接触界面更易发生超低摩擦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