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聚居动态进化的视角,对山背村民居建筑、聚落组团和村落结构进行了形态演变过程的4个阶段划分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表明:(1)在村落建筑形态演变过程中堂屋空间一直是民居的核心空间;(2)在聚落组团形态演变的前两个时期受到瑶王庙、溪流、耕作半径的影响较大,反应了信仰空间和耕作半径在聚落形成初期对聚落形态演变的影响,在聚落形态演变的后两个时期,信仰空间对聚落的影响出现裂解,人口结构、政策、旅游发展、交通优势等社会发展动因成为村落形态演变的主导;(3)在村落结构演变过程中受到多种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且每个发展阶段中主导性作用力有所不同。研究成果旨在为传统村落形态保护和聚居文化传承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陶公村位于宁波鄞县东钱湖西侧,村中留有大量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遗存,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但仍保留着不同历史时期古村落的鲜明印记,其中无论单体建筑还是村落整体格局,仍然遵循着当地的地形特征、气候规律等自然法则而建造,看似随意而布却又具有一定的规律。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这些有着浓郁历史痕迹的乡土建筑正慢慢在我们的视线中消逝,该文希望通过对古村落的调查研究,从村落内道路与不同建筑形制出发,探索自然环境对村落民居建筑的影响,以期为乡土建筑适应性研究提出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增城市西丫村的规划设计通过对美丽乡村的概念解读,确立了"保护传统建筑"及"官民一体"的设计理念,根据"三核、一轴、四节点、二视廊"的用地布局结构,以景观先行的规划手法进行平面规划设计,形成与村落传统形态及自然特征相协调的空间形态,并针对不同质量的建筑实行不同的改造策略,体现出客家美丽乡村的建筑特点,从而引导乡村经济、社会、环境得以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姜妍  戴航 《世界建筑》2010,(10):138-145
节点在建筑的建造和表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的写作旨在一方面从结构的角度给予节点生成形式的逻辑合理性,另一方面从建筑形式的角度展示节点在建筑中的不同表现作用。文中首先从节点的定义出发,然后以材料的历史发展为主线分析了节点的演化发展。之后,进入节点建构的分析,包括节点的建造逻辑和技术表现,说明了节点形成的结构逻辑性,以及节点对建筑形式表达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建和  陈功  王艳安 《住区》2022,(1):90-99
本文运用大数据分析软件,从建筑历史视角对中国传统村落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将中国传统村落的研究分为五个阶段:1950年前的萌芽阶段、1951~1980年的兴起阶段、1981~2000年的拓展阶段、2001~2011年的提升阶段和2012年至今的深化阶段.本文从建筑历史视角系统归纳了近十年来中国传统村落...  相似文献   

6.
《工业建筑》2019,(11):177-183
从河北蔚县上苏庄形态空间布局入手,通过分别分析上苏庄建筑遗产分布,以及建筑风貌分类、重要空间节点分析、民居类型分析等进行村落整体真实性保护规划,从而在历史村落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在保留传统历史风貌与文化氛围的基础上,创造更加舒适的村落公共空间,构建融合村落历史和现代元素的活动与体验空间,让人和历史村落建立更多互动关系,从历史、当下和未来的时间序列中感受到人文与自然的螺旋式发展轨迹,保护村落的真实性,从而传递出场所特有的精神内涵而获得归属感以及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受“城市化”进程影响,广大农村正在逐渐丧失其地方性特征,村落整体形态出现各种破缺现象,村落体系产生强烈的单一化聚集及逐级拷贝等现象。本项研究结合其它专业和学科,以下伏头村为例,从其现状和问题入手,按照可持续性规划的思想,针对村落整体结构和关键节点,作出设计,实施建设,监控其反馈对村落系统产生的影响,并在建设过程中适时调节,力求实现下伏头村的社会文化、自然生态、农工业经济以及建筑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西龙胜县金竹寨是桂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壮族村落之一。通过对其考察,总结金竹寨的村寨布局与建筑形制特点。并通过对不同时期当地住宅建筑的纵向比较,分析在人们生活形态影响下建筑形制的演变规律,为桂北民居建筑保护传承与改造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村落的规划布局形式、建筑形式和下垫面结构形式都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本文采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村落进行热环境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村落规划的过程中增加村落建筑密度和调整村落内部主要街巷的走向,使其平行于主导风向,对于村落热环境的营造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陈捷  张昕 《南方建筑》2006,110(6):121-124
在小农经济时代,各阶层人群不同的信仰造就了不同的崇祀建筑、传统村落中士绅阶层的文庙与宗祠,以及庶民阶层形形色色的村庙组成了崇祀建筑体系,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也参与了村落空间形态的塑造。本文以静升村崇祀建筑的缘起为线索,探讨了各类崇祀建筑在村落空间布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项瑾斐 《华中建筑》2006,24(11):199-202
布达拉宫雪城是布达拉宫的附属部分,因此雪城建筑相对布达拉宫主体建筑等级较低,在建筑装饰上更体现了藏式民间做法与官式做法的结合,该文主要从宗教因素、建筑色彩、装饰图案等方面论述布达拉宫雪城建筑的装饰特征,特别强调建筑的不同构造做法所体现的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12.
渐水凹村位于河北省沙河市刘石岗乡,村落分布有大量清代及民国时期民居建筑,构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村落。文章从地区、人文、村落结构、建筑营造四个方面由大到小对渐水凹村进行介绍,由此强调人们对此类村落的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为刻画黔东南苗族聚落在城镇化、旅游化作用下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别以乌冬苗寨、郎德上寨为例,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为基础,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以“空间”为“节点”,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轨迹”为“联结”构建公共空间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对比其节点聚集度、模块化分析、联系强度等指标所反映的功能、层级、关联、布局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城镇化、旅游化主导作用下,乌冬苗寨、郎德上寨节点功能呈现不同的演化途径;(2)苗族聚落公共空间网络节点具有鲜明层级特征,分别对应着小范围近邻共享空间、中等级偶然交往空间、大范围交往活动空间;(3)公共空间网络节点活力与聚落标志空间呈现显著关联;(4)乌冬苗寨网络节点布局呈现“单核内聚向心”结构特征,郎德上寨网络节点布局呈现“双核外扩协同”结构特征。在此认知基础上提出“传统保护型”“旅游开发型”两类聚落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全国上下正在进行声势浩大的村庄整治工作.为了贯彻好村庄整治基本原则中的"四节"原则,需要从村庄整治的规划阶段就应该体现建筑节能的思想,并且对于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应有不同的建筑节能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杨定海 《华中建筑》2010,28(4):114-116
该文从村落选址、布局、道路系统、建筑、植被等方面对海南石头古村落——儒豪村进行了调查研究,解析了儒豪村的传统人居环境特点:遵循"风水"选址的传统村落布局中隐含着防卫的智慧,质朴的建筑技术中透露着的生态的光芒。  相似文献   

16.
浙江黄岩乌岩古村传统村落空间结构与家族社会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建构浙江黄岩乌岩古村传统村落三维空间模型,计算建筑、院落及街巷空间的高程、距离、面积和宽度等空间量化因子;对应调查村落的家族辈分、房族地位和家族主要活动等内容,定量研究传统村落空间结构与家族社会之间的关联性,为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 quarter of all the houses that existed in 1727 in the Northamptonshire village of Potterspury survive today. This has been demonstrated from documentary evidence and from buildings survey work. The starting point is a map of 1727 which shows each building in detail in respect of the number of storeys and bays and also of the positions of windows, doors and chimneys. The sketches of the houses on the 1727 map whe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surviving houses show much similar or identical detail. By supplementing the map evidence with evidence from other contemporary documents, a complete picture of the 1727 village has been reconstructed. Following this picture through the later documentary sources and by examining the nature of the surviving and lost buildings, it has been possible to establish a full history of each house. This paper covers the period from 1727 to 1910 and identifies the main periods during which houses in the village of Potterspury were lost.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ose losses and the nature of the new and the replacement houses are also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8.
陈捷  张昕 《华中建筑》2006,24(11):85-87
静升镇在2003年10月建设部及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中名列榜首。该文伦及的静村便是该镇的政府所在地。传统社会中宗祠对村落结构的影响举足轻重,族权的兴衰更决定了宗祠的命运。该文以静升村各宗祠的发展与演化为线索,探讨了族权在宗祠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羌族村寨作为羌族的文化遗产,除了建筑的独特外形和建造技术,其色彩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整个羌寨色彩质朴单纯,与羌族色彩丰富的服饰形成强烈的反差。本文通过对桃坪羌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分析,指出促使羌寨色彩面貌形成的原因,为汶川大地震后,还原和保护羌寨的文化艺术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