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信机房走线架结构多为吊挂体系,抗侧刚度较弱。地震作用下结构顶部位移响应过大,普遍不能满足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需要对走线架结构进行抗震加固。针对走线架在地震作用下侧移过大,抗震性能较差的特点,通过走线架下方增加支撑架及吊挂系统增设交叉柔性支撑,提高结构抵御地震作用的能力。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一案例加固前后走线架建立了整体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抗震加固后的地震响应,验证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既有框架剪力墙结构隔震处理后的的隔震性能,本文采用SAP2000软件对既有框架剪力墙抗震加固结构和既有框架剪力墙隔震加固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二者在地震作用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得出与抗震加固结构相比,隔震加固结构周期延长、层间剪力、层间位移均变小。说明采用隔震加固能有效地减小地震对结构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隔震技术原理,对电厂碎煤机室隔震结构在7~9度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并与常规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及经济性进行对比。隔震技术通过延长结构周期以及提高结构阻尼比,大幅度减小地震作用,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分析了由于隔震产生的较大位移对电厂工艺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是隔震结构设计的关键控制因素之一。对等效周期为2~6s的单质点隔震体系在远场地震动(FF地震动)、近场含脉冲地震动(NFWP地震动)和近场不含脉冲地震动(NFWNP地震动)作用下的剪力系数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将其与规程中有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探寻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不能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隔震结构的等效周期范围。以位于我国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的某隔震结构为例,采用三种不同的设计地震剪力取值方法,设计了6种不同的结构模型。通过模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了地震动的近远场特性对各模型抗震性能的影响,及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动的近远场特性对隔震结构的楼层设计剪力影响较大;对不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要求的隔震结构,采用放大设计地震剪力使其承载力满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其抗震能力;不考虑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对结构设计地震剪力的限制,采用结构的实际地震剪力需求进行设计的隔震结构能够满足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层间位移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于2001年颁布实施,其中关于隔震砌体结构的设计要求过严.针对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隔震砌体结构隔震层的位移进行了讨论分析.由算例可知,相比于89规范,按等效侧力法计算时隔震砌体结构隔震层的位移提高了47.4%;而按时程分析法,仅提高了27.5%.为使两种结构相一致,建议对隔震砌体结构不采用新规范中罕遇地震验算对场地土特征周期关于0.05 s的延长.  相似文献   

6.
某商住楼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江苏省濉宁县,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设计。分析表明,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了明显的降低,结构由传统抗震设计的"大震不倒"提高到了"大震不坏",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电力电容器组架结构抗震性能的优化分析和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电力电容器组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 ,就电容器组架结构形式提出了两种结构优化布置方案 (普通结构与隔震结构 )。针对普通结构进行了架构分析 ,指出了电容器底部支柱绝缘子的最优化角度 ;由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根据抗震性能要求和相应的限制条件 ,提出了隔震平台刚度与阻尼各自最优化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某高层住宅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河北省唐山市,为提高该结构抗震性能对其进行隔震设计;为了研究采用隔震技术的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别建立了非隔震结构和隔震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隔震层偏心率和抗风设计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多遇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水平减震系数不大于0.38,上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小于1/800;罕遇地震作用下,黏滞阻尼器有效控制了隔震层变形,各支座均未出现受拉现象,隔震结构抗震性能良好,隔震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9.
建筑中为了满足不同结构体系间的转换往往会采用厚板转换形式,以一高烈度区某厚板转换层作为隔震层的工程实例,设计并分析隔震建筑结构各部分的抗震性能要求,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建筑结构进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隔震建筑延长了结构周期,减少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从而优化了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陈元豹 《福建建筑》2011,(11):43-46
层间隔震是隔震技术的新发展,它将隔震层设置在建筑物某层柱子和楼板之间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控制。本文以位于地震高烈度区的某高层办公楼建筑为例,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而对其采用了层间隔震技术。设计结果表明,隔震层上部结构层间剪力相对于非隔震结构降低了45%以上,且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角约为1/300,抗震设计水准提高到...  相似文献   

11.
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A区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昆明新国际机场航站楼A区结构1/60模型进行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结构形式复杂的大跨度基础隔震结构模型的设计方法,分别测试了隔震结构模型和非隔震结构模型的动力特性、阻尼比及其在不同地震动输入时结构的加速度、位移、扭转等动力反应,以及大跨度网架的竖向振动等,研究了结构破坏机理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基础隔震能够有效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增加结构的阻尼比、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通过基础隔震,可以将水平地震输入加速度峰值降低到原来的40%,对竖向加速度没有降低作用,但通过对水平加速度的降低有效抑制了大跨度网架的竖向振动;烈度8.2度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位移、加速度、扭转等反应均比7.5度地震作用下非隔震结构的反应要小,且隔震结构在8.2度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层间最大位移角分别为1/636、1/201。试验表明原型结构设计基本合理,采用基础隔震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隔震层以上结构在8.2度抗震设防烈度时的水平地震作用小于非隔震结构在7.5度抗震设防烈度时的对应值。最后针对试验及分析结果对原型结构设计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图8表4参4  相似文献   

12.
隔震结构作为一类具有较长自振周期的结构,其在长周期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值得研究。以某铅芯橡胶支座(LRB)基础隔震结构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隔震结构在远场长周期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特点和损伤分布规律;然后,通过增设钢支撑对隔震结构的不利地震行为进行控制,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地震动相比,当峰值地面加速度相同时,长周期地震动对隔震结构的破坏力更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层间变形分布很不均匀,受损部位主要集中在结构底层;增设钢支撑能够有效改善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底层受损严重的情况,但对支撑参数、布置位置和数量应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大型换流站阀厅结构是生命线工程的关键建筑,相关研究表明阀厅结构在地震中损坏导致的功能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以规范要求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为设防水准进行抗震设计虽可以保证结构强震下的生命安全,但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生命工程震后功能可持续的性能要求。隔震技术能降低地震能量输入的同时控制上部结构的损伤,在提高结构性能水平方面已有成功的实例。为提高阀厅结构性能水平,本文对某大型换流站阀厅结构进行隔震设计,采用ETABS、Perform-3D非线性分析软件对隔震前后阀厅结构进行模态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从结构动力特性、结构响应、结构耗能以及构件损伤等方面对比研究了原阀厅结构和隔震阀厅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基底隔震能有效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小阀厅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角;隔震支座耗散50%以上地震能量,使上部结构基本保持弹性状态,显著提升结构抗震性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四川建材》2016,(2):29-30
对云南省丽江市某培训楼进行了基础隔震分析与设计,包括隔震支座的选型与布置、水平向隔震系数和抗震等级的确定以及隔震结构在隔震层的设计与构造。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设计能有效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延性。  相似文献   

15.
付仰强  张同亿 《建筑结构》2021,51(18):92-97
隔震技术通过设置隔震支座,可延长结构自振周期,降低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针对某医疗钢结构建筑,分别采用基于减震系数的分部设计法、直接分析设计法进行隔震设计,通过同时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与隔震支座非线性的动力时程分析,对不同地震水准下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评价,同时与抗震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采用直接分析设计法设计的隔震结构抗震性能水平高于采用分部设计法设计的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平;相比于抗震结构,隔震结构的剪力、上部结构层间位移及楼层加速度均较低,尤其是楼层加速度明显降低,能够保护内部设备不发生倾覆破坏.  相似文献   

16.
以高烈度地区一般不规则结构高层住宅为研究对象,采用ETABS软件进行整体隔震分析,再采用PKPM进行结构设计。探讨采用组合隔震技术提升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效果,延长结构周期、减低地震作用的同时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保证了建筑结构的安全及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本文重点介绍组合隔震分析的内容以及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对某商贸城综合楼进行隔震设计前,利用ETABS软件对比分析了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验证了隔震支座位移、拉压应力等性能指标,分析了其隔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较非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增大了2.42倍,结构周期得到了有效延长,有助于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隔震结构满足规范"前二阶振型以平动为主,第三阶振型以扭转为主"的抗扭设计要求;水平向减震系数β小于0.26,隔震后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73,上部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可按降1度进行设计;隔震支座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压应力,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支座拉应力及其水平位移验算均满足规范要求;隔震缝宜大于194.52 mm,该工程隔震缝宽度建议取250 mm。  相似文献   

18.
许楚平 《重庆建筑》2016,(10):23-26
该文详细分析了江苏银行宿迁分行结构隔震设计的全过程。首先进行了结构隔震必要性的分析,其次采用ETABS程序对隔震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评价。最后作出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隔震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9.
国家开发银行数据中心机房结构地上3层,通过结构方案比选,最终选用框架结构加隔震的方案,并采用ETABS软件对结构进行隔震分析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结构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后,上部结构地震反应有较大幅度减小,结构抗震性能有较大的提高,采用隔震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0.
某高层剪力墙住宅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江苏省宿迁市,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由于我国规范对地震高烈度区建造高层隔震建筑还没有明确的设计依据。文中将组合隔震设计方法应用于该建筑的基础隔震设计中。为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隔震层采用了天然橡胶隔震支座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组合隔震形式。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两种隔震支座充分发挥了其隔震性能,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并且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