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信息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0,(11):140-141
<正>美构想可自我生长建筑:覆盖血管般结构据报道,美国建筑设计事务所福尔德斯工作室(Faulders Studio)提出了一个"GEOtube大楼"设计计划,这种设计将使建筑实现自我生长的梦想。建筑位于迪拜,是一个巨型的结构体系,可以随时间推移,通过海盐层的不断沉积,自然生长出建筑的表皮。GEOtube大楼表面覆盖了如血管般的管道系统,这套系统以结构性格子框架为基础,位于一个盐水池里,通过地下管道将从附近波斯湾采集的盐水抽到建筑所在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建筑高度的适度提升不仅有利于土地和资源的集约利用,而且为人类生活活动空地的预留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具有保护环境和生态、促进社会公平、体现城市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西安曲江新区尝试通过建筑高度的"生长力"评价对不同地段建筑高度的发展潜力进行判断,在城市立体空间生长综合效益的量化平衡基础上,以节约土地、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益为目标,构建城市建筑高度"生长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紧凑城市"理念下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建筑创作》2010,(5):164-165
<正>地脉文化是基于地理发生论的场所建构,地理发生论并非教条的环境决定论而是环境影响论。因此,在设计中应强调环境对建筑的"作用力"以及建筑对环境的"反作用力";认同人与自然创造了环境,环境改变了人。在这一可逆的过程中,建筑可以从地脉环境中吸收营养和能量,并使  相似文献   

4.
刘玲玲 《建筑学报》2001,(11):42-43
本文简要分析白鹭洲大酒店的创作思路,重点从建筑与所处的特殊环境的关系方面进行论述,揭示其浪漫的外观形象背后深遂的理性思维的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我国广大乡村缺乏职业设计师参与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体系,日渐火热的乡村建设亟需一个包含前期策划、规划、建筑及后期运营的整体设计策略。"在地生长"的乡村设计策略中,建筑的"在地性"是基本准则,实现乡村的有机"生长"是核心,乡村建设在科学的整体规划下进行,以乡村持续发展为目标,找到乡村经济的发展模式,激发乡村内驱力,实现个体与村寨相互依存,村寨与产业彼此促进,最后实现乡村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生长性建筑”的概念,并通过对几个典型案例的图解分析,归纳总结出“生长性建筑”的三种主要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屈峰 《中外建筑》2011,(7):35-40
通过与自然生物结构的生长变化的类比,引出关于大跨建筑结构的适应性和可生长性的思考。探讨了大跨建筑结构具有适应性和可生长性的成因和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大跨建筑设计理念和手法。  相似文献   

8.
高传 《建筑工人》2011,32(2):51-51
如果建筑不用"活"的材料建造,它们怎能做到自动生长和发展呢?"GEOtube大楼"是设计师为迪拜设计的一个建筑概念,这是一个巨型的结构体系,可以随  相似文献   

9.
董张波 《建筑知识》2013,(9):69-69,73
景观建筑和一般建筑相比,需与环境、文化结合紧密,生态节能,造型优美,注重观景与景观和谐等多种特征。码头配套建筑常临近江河湖海,自然成为船只进出港时的标志。因此,码头配套建筑需融合生产生活配套建筑和进出港标志,并使其有机生长。下面将从融和生长两个方面,深入剖析江苏大丰港区通用泊位码头变电所(观光平台)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0.
"活"的建筑--关于建筑类生命体特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与有机生命体一样,从建设决策-设计-建造-使用-拆除,表现出类似于生命体的产生、生长、成熟和衰亡的过程,通过对建筑实例的分析,揭示了建筑的自调节、可生长和自循环等类生命体特征以及以此为基点的建筑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废弃的建筑垃圾堆积如山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利用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研制了一种能为植物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的混凝土,即植生型"夹心"生态混凝土。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粒径越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低,孔隙率越大,透水性越好。通过植物试种试验,发现植物能在混凝土中良好的生长。植生型"夹心"生态混凝土可广泛应用于河道护坡、人行道绿化、停车场等工程中,既能节能减排,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指出了城市的生长需要建筑环境的不断改造更新,以适应社会和现实生活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建筑环境的改造更新,是城市自身新陈代谢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生长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伍沙 《建筑遗产》2021,(3):66-76
文章基于对湖南祁阳地区(即湘江祁阳段)风土建筑普查性的田野调查,以国保单位龙溪李家大院为例,分析了其聚落形态及建筑空间形制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方言中"祧屋"这一名称进行释义,并从聚落形态、院落形制、结构构架及装饰技艺四个方面总结了湘江祁阳段风土建筑的基质特征.如以祧屋院为中心,居住院呈向心型两翼布置组成"祠居合一"的自生长组团,单个或多个组团形成集中式的聚落形态"一明两暗"模式的单体建筑和"游亭"结合成"工"字或"王"字型宅院平面,及其内部虚实相生的建筑空间的院落形制;前檐廊施斗拱的穿斗或砖木混合承重结构体系;游亭作为重点装饰区域,有丰富的门窗式样以及梁架雕刻的装饰特征等.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建筑的延伸,建筑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像是经过一项复杂操作过程后的最终构造物。建筑构建一个个空间,而这一个个空间却紧紧联系着人们生活的每一瞬间。人是在生长的,空间同样随之生长着。“2006第二届中国室内设计艺术观摩展”选择了“生长的空间”作为展会的主题。在  相似文献   

15.
<正>"只要基地的自然条件有特征,建筑就应象从基地自然生长出来那样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这是当代西方建筑大师赖特的见识;中国古人则强调"枕山而居,天人合  相似文献   

16.
刘媛  齐康 《华中建筑》2007,25(7):14-17
大连贝壳博物馆在设计过程中将博物馆所处的标志性地位,周边环境及其展品性质结合起来考虑,并通过运用"仿生"和"隐喻"等设计手法提出了建筑应生长于自然,融合于环境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正"生长中的建筑"就犹如"活"的建筑,其在环境和人的生活中处于动态的改变中,这种改变分为被动适应和主动适应,其中主动适应是"生长中的建筑"的出发点,也是本次沙龙探讨的重点。从建筑的主动适应性出发,其生长模式包含了对旧建筑(历史建筑)的扩建、更新和改造。这三种不同的建筑生长模式也在建筑由增量走向存量的时  相似文献   

18.
绿色建筑5例     
文章结合笔者工作室近年完成的5个绿色建筑创作,阐述面对不同条件和问题时采用的绿色策略和方法.5座建筑分别体现了"资源再利用、被动式零能耗、生态警示、可生长材料的应用以及不做室内装修"五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鲍莉  贺颖 《建筑学报》2003,(12):67-69
通过对瑞士雀巢公司总部办公楼发展过程三个阶段的回顾和剖析,提出历史纪念性建筑的扩建、更新中应尊重现状,保护提升原有建筑的优秀品质,并赋予其新的活力和时代信息,确保建筑的持续性良好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一个真正的建筑只能存在于它所处的地域,是从地域中生长出来的有机体,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在不同的地域中相同的造型语言的个性运用会创造出完全不同的建筑形式,这也是共性与个性在建筑造型上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