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素娜 《华中建筑》2006,24(7):130-132
建筑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岭南建筑”的美在于与自然融为一体、以人为本、充分展现岭南人文品格,适应岭南地域和文化。  相似文献   

2.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岭南人民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务实性”、“创新性”是其突出的代表性特质。这些文化特质在岭南建筑教育早期历程中亦得到充分体现,是岭南建筑教育得以发展的内在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岭南“天井院”民居、岭南庭园以及现代岭雨庭院建筑的论述,指出岭南建筑在立足于本土自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继承中国传统院落形式,创造了适应岭南人生活习性的庭院文化。很好地解决了居住中的“通风防热”问题,并且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手法诠释现代建筑空间,达到建筑与环境的水乳交融。在开放的基础上,把传统的庭院体系和外米的中庭结合,丰富和发展了岭南现代庭院建筑。  相似文献   

4.
王河 《华中建筑》2011,29(12):82-85
帽峰沁苑酒店的设计运用禅宗的美学思想,把禅宗的快意、飘逸、休闲引入“厅”、“亭”结合的建筑空间,同时又运用现代材料与工艺,把岭南建筑文化的传统符号解构、重组、再生,创造出岭南韵味的新型建筑,恰当地体现了岭南建筑新时期生态环保、顺其自然、与历史文化沟通的设计思想,以及自然、明快、畅朗轻盈的岭南园林式空间的设计手法,“设计...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岭南建筑的典型个案,来梳理挖掘在岭南建筑细节上所具有的西方建筑文化对岭南建筑文化的影响的表象,揭示出岭南建筑所独具的“开放兼容、多元并蓄”的文化个性。最后探索岭南建筑细节的发展启示,讨论有关岭南建筑的保护、规划和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6.
庄旭 《广东建材》2008,(3):116-120
岭南建筑文化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性建筑文化,受到大量的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在岭南建筑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各个时期不断深化。本文介绍和讨论了在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并存的萌芽时期,在把西方的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形成新的岭南建筑风格的融合发展的兴盛时期和在建国以后至今融合了西方先进建筑文化使岭南建筑成为更富有地域性特色的现代岭南建筑的系统成形及鼎盛时期岭南建筑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西方建筑文化对岭南建筑文化的影响,充分肯定了西方建筑文化对岭南建筑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岭南水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连片桑基鱼塘或果林花卉商品性农业区为开敞外部空间,具有浓郁“广府民系”地域建筑文化风格和岭南亚热带气候植被自然景观特征的水乡聚落类型。 2002~2004年间,以顺德杏坛镇为重点,笔者考察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批岭南水乡文化遗存,现将田野考察所得与文献资料记载相结合,连缀成文,简述珠三角主要的岭南水乡文化遗存地--顺德水乡的特色与形成。顺德古来桥多 桥,是构成水乡的的关键要素。顺德河网错综,古来桥多,所谓出门过桥、举步登舟。据调查,顺德保存较好的古桥尚有金鳌桥、明远桥、引龙桥、起凤桥、…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广州地区室内外设计同行的学术交流,倡导和繁荣岭南风格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第九专业委员会联合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于7月上旬共同主办了“漫谈岭南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座谈会。  相似文献   

9.
郭谦  黄凯  孙琦 《南方建筑》2020,(6):62-68
通过阐述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社会背景及历史渊源,强调当代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必要性。以粤剧艺术博物馆对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为例,通过对岭南园林历史、西关片区粤剧文脉、粤剧传唱空间演变的历史脉络梳理研究,分析粤剧艺术博物馆采用岭南传统园林形式的合理性,解读粤剧艺术博物馆如何继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实现岭南传统园林的当代营造。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建成为周边历史街区的复兴注入了活力,这是区别于“假古董”的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积极探索,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河 《华中建筑》2011,29(11):64-67
松国宾馆作为广东省委主要接待基地.“西一号”是其中最重要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与自然对话、天人舍一的思路进行规划布置,以岭南自由式庭院空间的布局,将岭南传统的“名堂式”和“四合院”串联起来,建筑三面环绕,势态均衡。建筑风格遵循道法自然与传统建筑的阴阳模数相结合,力妻尊亨苎建筑的意象融入现代岭南建筑中,古今结合。通过一系列解构-变异-重现-演绎-升华-再现的手法,表现松园宾馆的雍容华贵,同时体现岭南建筑文化的包容性和共生性。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广州地区室内外设计同行的学术交流,倡导和繁荣岭南风格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第九专业委员会联合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环境艺术学术委员会,于7月上旬共同主办了“漫谈岭南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座谈会。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岭南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2月18日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召开。本次大会较为全面反映近年来岭南建筑与文化的研究动向及发展特征,实现了岭南建筑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又一次阶段总结,具有重要意义。本次会议展示了岭南建筑与文化学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促进了岭南地区粤及毗邻省市的学术交流和文化互动;延续并巩固了岭南建筑理论研究的学术传统,推动岭南建筑学派理论主张系统深化。面向来来,我们不仅要加强岭南建筑理论的研究与总结,深入开展交流活动,还需广泛发动社会各阶层参与建构岭南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3.
第二届岭南建筑与文化学术研讨会主要就发展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创作经验与理论,岭南建筑与地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持续发展,及各地本土建筑与文化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四个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生态环境、弘扬岭南文化、延续城市记忆、提升产业层级,荔湾区加快推进荔枝湾景现休闲文化区建设。2010年4月起对荔枝湾路揭盖复涌,对周围的传统文化建筑如文塔、西关大屋、岭南博物馆群加以整饰保护,重建岭南因林之冠的“海山仙馆”和“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江河美景。  相似文献   

15.
岭南古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加强岭南古建筑的保护,对传承岭南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岭南古建筑的数字化保护技术,探讨在这一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与挑战。研究发现,当前岭南地区拥有一定数量的古建筑数字资源,但是面临着如何统一开发、整合和管理这些珍贵的数字资源的挑战。为此,本文提出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全生命-数字化”岭南古建筑保护平台的设想,该平台将促进数字资源信息共享,为古建筑修缮、保育、维护及文化传承与推广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设计力求在新社区的建设中融入岭南居住文化,重现岭南建筑特色,打造一个“安置、安居、安乐”的具有岭南传统广州特色的新社区。  相似文献   

17.
一、岭南文化风貌 岭南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社会背景,孕育了岭南特有的文化形态与艺术风貌,以其极大的兼容性、融合了各方、各路、各种文化,多元共存,矛盾统一,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岭南文化大观园”。 历史上几次民族的南迁和各朝代中央集权的官员南下,使中原汉族文化成为岭南文化的主流,同时兼纳了楚、越、苗、瑶、黎、壮、侗族等文化。 岭南历来科举兴盛封建教育体系健全,且深入城乡文化以孔子儒家文化为正统,融合了佛、道、伊斯兰、天主等教文化,形成了岭南文化既封闭又开放,既理性又浪漫、既重利又求实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记忆的延伸、隐约的联想--广州骑楼建筑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劲  赵文斌 《新建筑》2000,(2):16-17
岭南建筑以独特的个性和回归自然的意境著称。广州地区特有的气候与文化 ,产生了“骑楼”这种建筑形式。对在旧城改造过程中 ,骑楼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冯江  吴简池  朱发文 《建筑学报》2023,(12):103-107
自秦汉迄今,海洋和陆地的互动主导了岭南建筑的历史,在内生与舶来的融合、拟古与求新的竞逐中塑造了鲜明的地域特质,回顾百余年来岭南建筑史学史的脉络,整理华南建筑史学人在研究视域、观念、议题选择和研究途径上的特点,提出岭南建筑史研究的视界应在“植根本土”和“放眼向洋”中与“岭南的世界”相契合,并重视海洋与陆地两种视角的相互观照。  相似文献   

20.
古劳水乡空间生成解析与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水乡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地域文化等作用下形成的相对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而岭南水乡既有研究对传统聚落的物质空间关注较多,对聚落所处的自然整体环境关注较少。以古劳水乡为例,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从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与地域文化互动的角度出发,对古劳水乡的空间生成过程进行了解析,系统梳理了古劳水乡的整体格局、水网水利空间、聚落空间、基塘农业与墟市空间、民俗信仰与祭祀空间,总结了古劳水乡具有“以水为脉”的文化生态特征,阐释了古劳水乡文化生态特色与整体性历史遗产保护对于珠三角的重要价值,以期丰富与深化岭南水乡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