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加强对公共空间中人群疏散风险点的空间干预和风险预防,是管控事故易发点、减少公共空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过程。但是,如果人群疏散风险点的选取出现漏洞或偏差,就会对公共空间监控管理造成错误引导,甚至使得干预措施失效。因而,对精准筛选公共空间中风险点的评估方法研究,评估公共空间人群疏散过程中蕴藏的拥挤踩踏风险,就尤为重要。研究基于宏观视角,采用定量综合评估法,通过对网状道路结构类型的公共空间人群游览路径的调查,以及对空间组织关系特征分析,分别对人群聚集度和空间疏散度进行定量评估后,综合叠加2个因子评估结果,对人群疏散风险度进行评估及风险关键点的筛选。并以重庆动物园为例,运用该种定量综合评价法评估人群疏散风险关键点,其结论综合考虑了人群聚集程度及空间疏散能力,对精准反映公共空间的风险点有积极的实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共空间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和重要前提。人群聚集下拥挤踩踏事 故的频发,凸显了公共空间安全危机的时代 背景。风险评估是预测人群聚集风险点和空 间盲区的有效手段,也是指导公共空间安全 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 论,以整合度、连接度和可理解度等句法参量 为评估因子,建立公共空间人群聚集风险的 可视化定量评估模型,并运用于重庆动物园 案例中,实现对人群聚集风险点和空间盲区 的预测。结果表明:第一,整合度高、连接度 高的空间是人群聚集的风险区域;第二,空间 可理解度低将增加人群聚集风险。在此基础 上,提出优化路网结构、规划展区布局、完善 设施系统的空间干预策略,为构建安全的城 市公共空间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开放性公共场所人群聚集风险突出,常规的疏散措施不能有效缓解场所内外的人群聚集风险态势,需要掌握突发情况人员疏散行为特征。选择深圳东门步行街为研究区,开展人员疏散行为问卷调查,根据人群聚集状态拟定人员疏导服从性、聚集拥堵应对和应急疏散响应3类疏散行为倾向场景,并采用SPSS 25.0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段、群组等基本特征与人员疏散行为倾向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步行街存在老幼群体、携带包裹、环境熟悉度低等影响疏散效率的因素;小部分人在面对疏导、遭遇聚集拥堵情形后可能采取继续停留拍照、长时间等候、围观等聚集行为,以及在被疏散至安全地带后围观甚至返回,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场所内部聚集得不到有效缓解,并在外围形成新的人群聚集风险点;“男性、大群组、短期游客”三类群体的疏散行为表现不佳,聚集围观、停留以及返回的比例更高,尤其是同行人数4人及以上的大群组更可能采取往前挤这种危害行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各类公共场所的人群聚集活动也越来越多,突发事件下应急疏散安全风险问题愈发严峻。为了更好地评估城市公共场所应急疏散的安全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本文运用文献检索和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出影响城市公共场所应急疏散安全风险的因素,采用熵权法和模糊综合法构建城市公共场所应急疏散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对南京新街口地下中心广场应急疏散安全风险进行评价,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文的研究为城市公共场所应急疏散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有助于保障城市公共场所活动的健康秩序。  相似文献   

5.
介绍Pathfinder用于高铁车站疏散性能评估的一般流程及其关键点。以国内某高铁车站为例建立疏散模型,定量评估7种疏散方案下车站的疏散能力,得出最优方案。将Pathfinder模拟结果与其他仿真软件的模拟结果对比,并对车站的重要疏散节点处行人的疏散过程进行调查统计,验证其准确性。提出合理的客流组织建议,以辅助车站的应急决策和组织管理。为提高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应将参数标定、结论验证作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李畅 《风景园林》2021,28(8):94-99
城市绿地空间与公共健康密切相关,是环境流行病学中重要的环境因素。文献综述分析发现,城市绿地空间响应各类流行疾病的健康效应由“环境–人群–健康”相互作用的暴露行为导致,其环境暴露水平因空间效应、时间效应、人群效应和环境风险的中介效应而异。在健康剂量–反应测度、环境正义评估和健康环境干预等城市绿地空间健康效应研究热点的基础上,阐明了目前城市绿地空间研究的局限和未来趋势,以期为公共健康导向下的风景园林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快速城镇化使我国许多城市已相继进入增存并行发展的时代,城市中心区往往呈现高密度、高强度、高复杂性的特点,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安全问题。城市更新成为高密度城区增强防灾避难能力、提升应急疏散效率的重要方式。选取天津小白楼五号地传统街区为研究对象,深入调研与分析其建筑布局、公共空间、人群特征等作为模拟的基础数据,运用Anylogic软件对小白楼五号地街区更新规划初步方案进行疏散仿真模拟,剖析在面对震灾等突发灾害时人群疏散面临的核心问题,进而综合房屋产权、建筑保护价值等影响因素开展街区更新的可行性评估,将可行性评估与仿真模拟结果相叠加确定目标更新优化区域,提出更新优化策略并进行模拟验证,以探索在城市更新中提升高密度传统街区应急疏散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9):75-81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承载市民社会活动的重要开放空间,公共空间中多元的人群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核心要素。采用手机信令数据获取人群的聚集密度和年龄多样性,以上海市黄浦滨江公共空间核心段为案例,分析基于多源数据的年龄多样性与滨水公共空间环境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识别显著影响使用人群多样性的滨水公共空间内部与外部特征,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滨水区岸线开敞度、慢行体验、周边环境设施、居住人口密度以及交通可达性是影响黄浦滨江公共空间使用者人群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优化滨水公共空间及其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作为促进全龄友好、提升城市活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建筑》2015,(5)
体育馆是举办大型室内体育比赛及其他公共活动的人群密集场所,疏散设计对于保证大量使用者人身安全至关重要。从仿真方法和技术两方面阐释虚拟人群仿真对建筑安全疏散性能评估的作用。利用Simulex对某中型体育馆人群疏散进行案例仿真,直观揭示疏散路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优化疏散路径、改善疏散性能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地下空间密集人群紧急疏散的科学性安全性,针对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耦合发展的城市形态演化趋势,通过文献梳理与案例分析,开展疏散风险辨识与安全评估理论研究。并利用Anylogic 平台,基于社会力模型和多主体建模方法,构建了某地铁站仿真疏散模型,开展可视化仿真和对照组实验。在站内行人密集程度达到总数1 800 人时开始紧急疏散。实验结果表明,该站现有疏散设施基本满足6 min 内安全疏散的规范要求,但存在行人异质性对疏散瓶颈形成的不利影响,而分区疏散策略有助于缓解瓶颈压力和降低拥堵风险。  相似文献   

11.
对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展开调研,进而对公共聚集场所的火灾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公共聚集场所火灾风险评估的操作流程。其研究有利于公共聚集场所潜在危险因素的查找与分析,并针对火灾危险因素提出科学、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型建筑人员疏散问题,本文以大型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以最短疏散时间为目的,建立基于0-1规划的大型建筑最佳疏散路径,提出应急疏散提供优化方案.本文首先利用Floyd算法建立最短路径集合,应用元胞自动机模拟,得到在最大移动速度为5m/s的情况下,人群疏散速度和人群密度的关系,建立0-1决策变量,给出大型建筑路径优化疏散模型,最后利用pagerank算法定义节点重要度筛取路径风险点,为大型建筑路径节点改进和管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安全疏散评估在超市防火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与火灾危险情况来临时间确定的原则和方法,利用FDS火灾模拟软件建立了超市人员安全疏散的评估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某超市进行安全疏散评估.通过FDS场模拟计算得出超市火灾情况下不同场景的模拟计算结果(图),据此得出火灾危险到来的时刻ter为842 s;并与通过Togawa经验公式计算得出的人员疏散到安全地点所需时间进行比较,得出在火场的危险情况来临前,人员能够全部撤离到达安全区域;从而确定超市建筑的消防安全性,并为进一步开展公共聚集场所人群疏散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防灾广场初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为人员与活动聚集之所在,一旦发生大规模灾害,常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防灾救灾工作实为地下公共空间规划重要的一环。文章从增强地下公共空间的使用功能及逃生避难者的角度,通过合理设置地下防灾广场,有效增加人气及应付地下公共空间的紧急灾害,如火灾、毒气、暴乱等,方便人们迅速逃离。研究结果表明,防灾广场的合理设置能保证地下公共空间中灾时人员的有效疏散。  相似文献   

15.
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去一般的交通联系功能外,街道空间与城市中的广场、公园、水体、山体等共同构成了城市的开放空间,这些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社交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要素.文章系在渠县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针对规划区现状街道空间形态定量研究过程的简要介绍.研究中首先将街道分为路段;接着采用长度、高宽比、封闭度3个单项指标分别描述路段的空间形态不同特征;然后综合3项指标对路段的空间形态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就改善现状街道空间形态感受普遍不佳提出了规划对策,用以指导规划的编制.  相似文献   

16.
尹喆 《城市建筑》2012,(17):11+13
人性化设计越来越成为当代建筑设计中考虑的重点因素,而商业步行街入口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与商业空间的交融点,成为了城市人群聚集和参与的重要节点。本文通过探讨入口的空间和环境意识,结合人本主义的基本要求,从而对商业步行街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提出多层次性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特大城市在空间规划中对社区公共空间提出了更高的量化指标要求。然而,在传统的社区生活圈规划中,服务人群通常被视为无差别的抽象个体,尚未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特征进行精准评估与差异化设计,在社区更新实践中由于缺乏整体评估和使用人群预判,导致空间同质化和使用效率低。四标四实空间系统为社区更新提供了精细量化评价的数据底座,本文以广州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为例,针对老人、育龄妇女、幼儿三类使用率高、弱势主体在整体覆盖、步行便利等方面进行测度分析,以数据构建公共空间的人群画像和活动图谱,为公平与包容的社区更新提供评价方法和设计应对。  相似文献   

18.
将安全疏散要素纳入居住区规划设计流程是保障居民居住安全的重要措施,研究探讨了居住区空间要素与人群安全疏散的内在关联,提出了通过整合人群疏散全时程信息定位并优化城市空间薄弱节点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居住区典型规划形式的归纳分析,整合出制约人群疏散行为的路网、街区及建筑等空间要素。同时,从城市路网结构和街区内部空间布局两个层面,提出了人群疏散仿真模拟实验的研究方法,建构了居住区人群安全疏散信息模型,为旨在改善居住区防灾能力的规划设计及应急管理研究提供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人员逃生从众度、疏散路径选择度等基本概念,通过建立“黑屋”实验平台,用多组人群进行多次疏散实验,研究人群疏散行为参数对疏散时间的影响。把建筑结构参数、火灾中的烟气、温度等参变量通过数据融合处理形成统一的知识表征。用人群密度、人员逃生从众度、疏散路径选择度等参数来表征火灾中人群的行为特征。首次构建智能疏散诱导的机理模型,形成基于人群特征的智能疏散诱导系统。通过智能疏散诱导系统对疏散指示灯的PWM控制,实现疏散路径的动态调整与优化,给出人群疏散的动态标识路径。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缩短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下商业街模式在我国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地下商街人流较大,商铺集中,在发展过程中,加强火灾风险防范,对火灾防范措施进行有效评估,成为地下商业街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某地下商业街为例,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及人员疏散的研究。注重结合实际情况,对该地下商业街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估,并就人员疏散措施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