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黄河流域某污水厂规模为4×104 m3/d,采用组合式氧化沟工艺,提标工程要求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和《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1/2087—2021)一级标准。针对进水以工业废水为主,水质波动大、浓度高的特点,综合考虑用地条件、停水周期、水力高程、消防要求、施工影响、节能降耗等因素,提标改造工程新建了厌氧池并改造氧化沟为A2O+MBBR池,且增加了臭氧(O3)氧化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后各项出水水质均满足标准要求。设计中生物池加固采用池壁凿孔结构设计,悬浮风机房进风考虑有效过滤,并对高效沉淀池沉淀区进行了配水均匀性改造。  相似文献   

2.
天津某大型化工企业以烧碱、环氧丙烷为主要产品,在环氧丙烷生产过程中排出大量的皂化废水。由于2008年天津市污水排放标准的颁布,需对企业一座4×104m3/d污水处理厂进行提升改造。原工艺为初沉池/活性污泥曝气池/二沉池/接触氧化池/终沉池,改造工程将活性污泥曝气池改造为缺氧-好氧(AN/O)池,设计水力停留时间HRT(缺氧)∶HRT(好氧)=1∶3,混合液回流比R=0~100%,MLSS≥10 g/L;处理工艺末端增加混凝过滤工艺。另外工程设计总进水量为1 667 m3/h,其中缺氧-好氧(AN/O)工艺进水量为1 500 m3/h,余下167 m3/h直接进入接触氧化池,为接触氧化处理段微生物提供养分。经过3年的运行,出水指标一直稳定达到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12/356—2008)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临沂污水厂原设计规模为15×10~4m~3/d,一期工程(8×10~4m~3/d)采用底曝氧化沟工艺,二期工程(7×10~4m~3/d)采用A/A/O工艺,总排口出水水质基本达到一级B标准.此次升级改造,将原一期工程的底曝氧化沟改造成复合式好氧池,并配套前置缺氧池,对原二期工程的厌氧段、缺氧段进行水力优化,增加转盘式过滤器,使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不需另外征地,可为类似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兖州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兖州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存在的出水水质标准提高、工程规模扩大以及工程可利用面积受限等问题,对污水厂原AB工艺进行了改造:超越原有A段曝气池,将中间沉淀池改造为初沉池;将原B段曝气池改造为A2/O工艺的好氧段,并新建厌、缺氧池,使之成为A2/O工艺。在对原B段曝气池的改造中,采用投加生物填料的HYBASTM工艺(填充率为41.7%)。工程完成后一年的出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出水N、P能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5.
巢湖水用于城市景观河道生态补水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景观河道水量短缺、水质变差的问题日益严重,为恢复河道景观水体功能,为河道补充清洁的水源尤为重要。以巢湖水为水源,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合肥市滨湖新区景观河道塘西河的生态补水。介绍了工艺方案和主要处理单元设计参数,总结了工程一年的运行效果,分析了工程对塘西河的补水成效。实践证明,所选工艺方案合理可靠,出水总磷、氨氮、CODMn等指标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标准以上,藻类去除率达到99%;补水后塘西河上游水质明显改善,完全消除劣Ⅴ类水质。以巢湖水作为入湖河流补水水源,既能消除河道劣Ⅴ类入湖水质,又减轻了巢湖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山西某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4.0万m3/d,生物及深度处理采用工艺改良A2/O+接触过滤工艺。依据现状进出水水质数据及2016年总规中期评估数据,重新确定进水水质及处理规模,提标工程规模确定为3.0万m3/d。将原生物池由改良A2/O改造为六段脱氮除磷工艺,即保留原前置反硝化区、厌氧池及缺氧池,将原好氧池划分为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及第二好氧池。深度处理由接触过滤改造为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即高效反应沉淀池+V型滤池工艺。通过对生物池改造及补齐深度单元短板,实现了出水水质由现状的一级A排放标准提标至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三项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活性MgO含量(60.4%、46.7%、45.9%)对改性硫氧镁水泥强度的影响规律,并结合XRD、SEM等方法分析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改性硫氧镁水泥试件的抗压强度均随n(MgO)∶n(MgSO4)的增大而增大;用活性含量为45.9%的MgO制备的水泥试件各龄期抗压强度均高于活性含量为46.7%和60.4%的MgO;改性硫氧镁水泥样品的主要成分为MgO、Mg(OH)2和5Mg(OH)2·MgSO4·7H2O相(5·1·7相),随着养护时间的延长,5·1·7相的衍射峰增强;样品内生成大量针棒状晶体,存在较多空隙。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第五污水厂在升级改造过程中,首先通过在A2/O好氧段投加填料,形成A2/O+MBBR复合工艺,强化二级生物处理效果;其次增设滤布滤池深度处理工艺,高效稳定去除二沉池出水的SS。升级改造后,污水厂出水BOD5、COD、SS、TP、NH3-N和TN等指标全面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9.
对山东某炼油企业污水厂原设施、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着重对生化段A/O工艺进行了优化改造,并采用絮凝/BAF工艺对A/O段出水进一步强化处理.升级改造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了<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7/599-2006)的重点保护区域标准.  相似文献   

10.
城镇沟渠污水的原位生态净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城镇河道沟渠污水横流、黑臭不堪的状况,设计了一种城镇沟渠污水原位生态净化装置,它主要由厌氧系统、人工湿地、增氧过滤净化系统和太阳能集热系统组成.在清苑县某镇沟渠的支渠段构建了该原位生态净化系统,考察了对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有效利用城镇沟渠空间对污水进行原位生态净化,出水COD、NH3-N、SS分别为(16~37)、(2.2~8)、(1.2~3.5)mg/L,达到了中水回用标准,这可以有效恢复城镇河道沟渠的生态功能.该工艺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可对太阳能进行采集和蓄存,保证了系统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仍能正常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西南宁市18条内河现状调查分析,大部分内河河道上游天然来水不能满足河道生态及景观要求,因此考虑进行生态景观补水,利用邕江上游老口水库,建设大型重力输水干渠实现上游自流补水功能。工程建成后城市的水质全面提高,总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Ⅳ类水质标准。干渠工程建设总长为25. 57 km。通过研究大型内河补水干渠的系统布局和工艺参数,创新性地提出在原有输水系统基础上进行多功能系统性利用的可行性。经过系统比较和针对性的结构安全、系统安全、水力工况计算后,大型输水干渠输水能力按照228×10~4m~3/d运行,兼顾了近期城市原水输水和内河补水需求,有望同时解决城市水源地建设以及城市河道黑臭问题。干渠段水力坡降约2 m,节约工程投资6亿多元,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新型短程硝化同步反硝化除磷工艺由厌氧(An)、好氧(O1,O2)、缺氧(A1,A2)、快速曝气(O3) 4个单元组成,在常温条件下可用于处理实际城市污水。在正常运行期间,不用控制进水p H值,且控制好氧1池的溶解氧(DO)浓度为1. 5~2 mg/L、好氧2池的DO浓度为0. 5~1 mg/L时,好氧2池出水亚硝酸盐浓度可以控制在5 mg/L以上,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9 h时,系统对氨氮、COD、总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84. 27%、82. 31%、83. 82%和87. 41%,且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3.
选择合肥市"西南生态补水"重点工程涉及水域十五里河为研究对象,针对氨氮和总磷这两个主要污染物指标,基于MIKE11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模拟分析不同补水方案下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当河道上游祁门路桥下(补水点1)的补水流量为1. 2 m~3/s、中游京台高速桥下(补水点2)和杨前村下河道(补水点3)的补水流量为0. 7 m~3/s时,对河流的水质改善效果最佳,氨氮和总磷浓度的下降率分别为75. 45%和68. 28%,可使50%以上的河段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为污染河流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青岛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25×104 m3/d,为满足李村河流域污染物削减及生态补水需求,四期工程需扩容至30×104 m3/d,同时将出水标准由一级A标准提高至地表水Ⅳ类标准(总氮≤15 mg/L除外)。提标扩建工程采用原厂减量分流扩容的建设方案,污水处理采用改良Bardenpho+MBR工艺,原厂分流后出水增设高速气浮工艺,与MBR出水一并经臭氧氧化及消毒后排放。另外,为减少邻避效应,新建厂区采用半地下全覆盖建设方式。工程建成运行以来,在进水浓度冲击较大的情况下,各项出水指标均优于设计指标,同时为李村河上游提供了最大20×104 m3/d的生态补水,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邯郸两高湿地工程设计采用水质净化和雨洪调蓄相结合的方案。采用滞留塘+表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工艺处理邯临沟来水,最大处理规模为2 000 m3/d。在常规处理、应急处理、内循环处理三种运行工况下,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可用于绿化浇灌、生态补水等。在此基础上,工程利用滞留塘和表流湿地作为雨洪调蓄区对邯临沟汛期来水进行调蓄,最大调蓄规模为6 000 m3,可缓解河道行洪压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行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污泥产量大和能耗高等问题,设计了以UASB反应器+三段好氧池为主体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平均污泥产量及能耗分别为1 283 g/m3与0.45 kW·h/m3,与其他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相比,该工艺具有污泥产量低、能耗低等特点,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7.
广东某污水厂处理工艺为A2/O微曝氧化沟,现要求同时扩容提标,处理规模由10×104 m3/d提升至15×104 m3/d,扩容50%,出水水质需满足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中的较严者。针对改造工程扩容体量大、可用土地少及排放标准严的问题,最终选择“MBBR原位强化生化处理能力+二沉池提高负荷+新建磁混凝沉淀保障固液分离”技术路线。通过生化段镶嵌MBBR工艺,使出水NH3-N和TN分别稳定降至(1.28±0.91) mg/L和(5.78±1.33) mg/L;虽然改造后二沉池表面负荷提高致使出水SS略有升高,但磁混凝较高的固体通量承受能力,可确保SS由(17.45±4.18) mg/L稳定降至(3.59±0.71) mg/L,同时保障出水TP达到(0.09±0.09) mg/L。“MBBR+磁混凝沉淀”技术路线脱氮除磷效果好、占地...  相似文献   

18.
呼和浩特市某制药公司污水处理站设计水量为900 m3/d,原出水水质无法达到《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3—2008)要求,因此,需进行提标改造。将原先的好氧池按照1∶2∶3比例分为三段,将最后段采用MBBR工艺进行改造,同时增加回流系统,对气浮池出水增设内循环微电解/Fenton/混凝沉淀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后,污水处理站运行效果良好,出水水质满足《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3—2008)。  相似文献   

19.
对太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内某污水处理厂按照《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2/1072—2018)标准提标改造,设计规模5.0×104m3/d。针对出水标准高、现状主体构筑物去除能力有限、现状厂区没有有效的深度处理设施等工程问题,保留原一期CAST工艺、二期A2/O工艺,新建反硝化生物滤池、高速气浮池深度处理设施,并采取强化源头控制、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控制溶解氧、优化碳源投加位置等非工程性管控措施。提标后工艺流程为粗格栅及进水泵房+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CAST池(一期)/组合式A2/O池(二期)+反硝化生物滤池+高速气浮池+接触消毒池,出水水质稳定达到设计标准。工程总投资9 550.46万元,增加总处理费用0.98元/m3。  相似文献   

20.
江苏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5×104 m3/d,采用CAST主体工艺,出水水质执行一级B排放标准,为使出水水质提升至一级A标准,升级改造工程改造了原CAST工艺并增加了微絮凝过滤深度处理工艺。在CAST池生物选择区内安装曝气器,改为主反应区使用,同时解决了积泥的问题;主反应区内安装搅拌器、运行周期上设置缺氧搅拌时段,可提高系统脱氮效果;将剩余污泥泵单点排泥改为穿孔排泥管排泥,提升排泥效率;将旋流曝气器改为微孔曝气器,提高氧利用效率;在CAST池投加PAC同步化学除磷。工程完成后已运行1年多,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