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冉  王绍森 《当代建筑》2021,(11):128-131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主义建筑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性能和效率导致建筑与环境、历史、当代文化的割裂.而游牧空间能协调并重组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差异性元素,为环境叙事提供整合差异性的空间基础,并赋予当代建筑与环境之间创造性的增值.本文以宁波宁亿生活美学馆概念设计为例,尝试将环境叙事下的游牧空间描述性的定义转译为具有开放、多元、流动、生成等特征的适应建筑与空间环境关系发展需求的"游牧空间".  相似文献   

2.
李旎 《住宅产业》2023,(4):50-53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多样、开放、健康的教育环境成为当前教育模式转变的基本方向。面对教学模式的转变,小学建筑空间的需求也随之更新,传统单一的组织模式急需被打破,构筑开放公共空间与单一传统空间共融的新空间秩序成为现在小学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唐镇新市镇C-03D-01地块配套小学项目建筑空间构成的设计研究,分析新旧小学空间秩序碰撞的关键点,尝试探索一种开放融合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石河子大学公共教学楼为例,在全面分析人、环境与建筑三者关系的基础上,从"建筑造型与校园环境的融合、教育理念与教学建筑的印证、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渗透"三个方面,阐述了寒冷地区公共交流空间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围合式"建筑的设计构想。同时,在设计中本着"尊重自然环境、服从校园规划、满足教学功能、促进师生交流"的设计原则,采用具有中国传统空间观念的"书院式"设计手法,营造了一个四季如春、安静幽雅的学习环境和便于交流的共享空间,体现了现代教育建筑的实用性、适宜性、整体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正引言住区公共开放空间是指住宅建筑外部的公共空间,是住区内建筑与建筑间的空隙或是由住宅建筑围合所形成的场地,具体包括住区内的道路、庭院、广场、游园、景观绿地等。它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也是连接住区空间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桥梁,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住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概念在现代才被提出,但在中国传统的人居模式中早有体现。上海里弄与北京胡同是我国南北方两大典型的传统居住空间类型,是时代、历史与当地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5.
对建筑开放空间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建筑开放空间的历史和现状,提出在目前的建筑开放空间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建筑开放空间设计的观念更新和设计手法探索,并对建筑开放空间的社会经济性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倡导树立"城市、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设计思想,以期为建筑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规划设计,探讨了新建图书馆"内""外"两重设计使命,并将建筑公共空间和阅览交流空间有机结合,以创造一种更为开放和积极的空间状态,还原学校诞生的本初状态,提升校园活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不同时代和地域背景下的欧洲五个开放建筑经典案例进行解析,从开放建筑和城市营建、城市更新中的开放建筑、开放建筑与环境可持续、互联网定制的开放建筑以及DIY开放的立体空间五个方面,对开放建筑理念下欧洲住宅建筑设计与建造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怡 《华中建筑》2001,19(5):55-57
该文首先从发展的角度提出,建筑空间的开放化是建筑空间演化的必然趋势,然后,结合对于建筑空间开放设计的一些已有理论和自己的认识,提出建筑空间应对人、社会、自然开放,从而实现建筑空间对物质、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多层面开放,形成建筑空间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平衡系统,通过层次设计方法实现秩序和变化,达到高效益。最后,结合我参与设计的两个项目说明对这一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朱哲 《山西建筑》2005,31(12):16-17
分析了建筑底部开放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空间特征及应用,从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出发,指出建筑设计应着眼于城市整体环境,努力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张蔚 《华中建筑》2007,25(4):1-3
各种特定的文化背景孕育着各个时代、地域、环境下独特的建筑空间文化.主导西方传统建筑的是拜占庭基督教建筑,因其精神内核是建筑成为主流的主因.现代建筑的流动空间深受古典建筑的影响却不如从前恢宏.后现代建筑因处于相对主义的状态而陷入混乱.永恒的"精神内核"是建筑存在的意义.不管经济如何发达,科技如何超前,永恒真理的力量总在与各种反真理的思潮抗争,以将建筑引上光明之路--现在正是需要人们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全球环境污染与资源匮乏的危机,我国建筑设计新方针将"绿色"与"美观"共同纳入评价体系,未来建筑可持续发展方向必然是以较低的建筑能耗获得较高的环境质量。环境负荷与空间质量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评价指标。但既有的绿色设计偏于关注建筑的技术节能手段,尚未重视空间与使用者感知间的复杂关系。以空间基本要素——尺度为切入点,结合空间环境感知实验与能耗模拟,建立数据模型,研究影响机制,探究其中的关系规律。  相似文献   

12.
AT:请您谈谈什么是开放建筑?Stephen Kendall:"空间的存在是恒常的,但其内容的使用却是可以变化的。"这就是开放式建筑的基本理念。它秉持的是建筑与人之间的互动观念,使设计师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考虑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关注如何能够使得建筑寿命更长,对环境更  相似文献   

13.
长谷川逸子与妹岛和世以"公园式建筑"阐述其建筑观。作为日本颇具代表的两位女性建筑师,其作品以关怀、包容、细腻、开放的姿态,使建筑消解其体量,与景观、城市外部空间融合。在呼吁城市需拥有更多开放公共性空间的当代中国,"公园式建筑"理念值得剖析。该文以日本"公园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长谷川逸子和妹岛和世的公园式建筑作品及思想,将其分为萌芽和成熟两阶段。并进一步析理公园式建筑空间的性质与特征,及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华青 《华中建筑》2020,38(2):20-24
CEPT大学建筑学院是印度建筑师B·V·多西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并设计的教育设施。建筑受柯布、康等现代主义大师影响而采取理性之"形";然其空间之"质"为颠覆传统教育模式的闲逛诗意,呈现为一系列可让人"随心所欲地在任何地方上课和学习"的多义开放空间;这种空间多义性,源于印度地域建筑中台、阶、廊等开放空间原型的诗意之"魂"。论文从"空间-主体"建构的视角,揭示了多义开放空间与闲逛诗意的关联,为当代建筑教育空间及范式的设计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刘杨  林建群 《城市建筑》2013,(7):141-144
本文通过对德勒兹平滑空间论的核心内容"空间界域性"的研究,构建体现时代特点、适应建筑与空间环境关系发展需求的"界域"建筑思想。"界域"建筑思想是对建筑与环境的差异性元素之间各种力量的协调与重组,是赋予当代建筑与环境之间增值的创造性逻辑的思想体现。从界域的视角看待建筑,实际上就是将建筑放置在城市的整体大环境中,或者说是一个大的景观环境中,界域建筑通过与城市环境物质与非物质各要素的相互关联而生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商业综合体成为了商业建筑的发展趋势。而在综合体中的开放空间不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活动与交往的场所,还能将各种服务功能融入其中。本文从商业开放空间的特点出发,探讨开放空间设计原则及方法,使商业建筑与城市生态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大型商业建筑代表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商业建筑公共空间是衡量~个商业建筑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是展现商业建筑文化品位和城市特色的重要窗口。本文探讨了现代大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在设计方面要注重空间层次的组织与序列,中庭空间的形态设计,围合与渗透,商业环境氛围的营造;倡导人文文化多元化空间,实现消费者向往的空间环境与心理预期,提升商业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质量,从而发挥商业建筑的最大潜能。  相似文献   

18.
人文思考     
从人的存在来说,建筑的本质是体现人的生存需求和改变生存状态。当建筑脱离(或超越)单纯的空间营造,介入街区历史、都市肌理与生存现实,它也就成为城市语境的建筑。建筑、城市、文化和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彼此交流的语境,在现实的空间中营造"生活",在虚拟的精神世界中建筑"家园"。  相似文献   

19.
近三四十年来,"开放与交流,舒适与自然,环保与节能"逐渐成为新世纪国际建筑的三大潮流.建筑节能成为世界性潮流,绿色建筑概念大行其道.绿色建筑使用绿色建材和绿色能源,在制造、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地球环境负荷最小,有利于人类健康.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现代与长远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间舍     
正间舍的设计概念来自于中国地方建筑文化中的"间"。建筑所在的地方文化中,有一种常用的建筑空间基数单位——"间",一"间"代表一个宽度大约3.3米到3.6米的空间尺度,而这个"间"不仅代表一个空间使用的基数单位,也与地方传统建造形式强烈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设计开展之前,业主已经确定建造11间作为给定要求。这样在开展设计之初,一个坡屋顶的,11"间"模数的,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大屋成为了给定的条件。根据业主的需要,这个建筑主要包括两个基本功能:办公空间与展览空间,同时这两个功能都限于半开放的私人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