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肖竞  马春叶  曹珂 《风景园林》2022,29(6):96-102
在城市公园中,对游客进行游憩心理画像有助于从人本视角精准识别游客景观偏好与游憩需求,针对性地指导公园空间、景观的更新实践。借鉴刑侦学、环境行为学的心理画像理论,基于对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用户生成内容(UGC)影像数据的主题聚类分析,构建了以数据转译、偏好表征、心理画像为操作步骤,以5种景观类型(园林空间、自然花木、人工园景、历史遗存、游憩活动)和6组影像特征因子(整体—局部、画面—信息、恒定—变化、标志—日常、活力—沉郁、丰富—纯粹)为画像要素的城市公园游客游憩心理画像分析方法。以重庆市沙坪公园为例,对公园中不同性别、地区、年龄的游客进行了群体心理画像分析。研究发现:1)男性游客更关注空间认知与人文体验,女性游客更关注景观细节与审美体验;2)本地游客注重休闲体验与日常景观,外地游客注重观光体验与特色景观;3)青年游客具有“新词强愁”心理,中年游客具有“离俗审美”心理,老年游客具有“活力摄补”心理。此外,基于对样本量前20和前4位序游客的个体心理画像分析,从游憩空间优化、游憩线路导览2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公园人本更新的指导措施,可为相关城市公园空间治理实践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潇涵  田云庆 《园林》2023,(11):105-112
网络点评数据可直观反映城市公园的游憩体验与服务质量。基于上海市公园接连免费开放的背景,筛选出上海植物园大门票免费前后的点评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与IPA分析法构建感知要素评价表与分析模型,对比其前后游憩体验感知差异。结果显示:(1)大门票免费前的整体游憩满意度稍高于免费后;(2)自然景观、特色景观与娱乐项目三个要素不受门票影响,游客关注度与满意度均高,但游客始终对外部交通表示不满;(3)游憩成本、情感体验等要素的感知程度前后差异较大。基于研究结果对内外交通、科普标识、活动设施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优化策略。该研究可为上海植物园的更新设计提供参考,并为城市专类公园品质评价与游憩体验感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使用手机信令数据测算时空轨迹,探究上海郊野公园游客活动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6座郊野公园为研究对象,使用手机信令数据测算手机用户的居住地、工作地位置和节假日游憩地位置,从中分离出郊野公园游客及其当日活动的时空轨迹。第一,依据游客的居住地位置,评估郊野公园实际服务范围;第二,依据游客游园当日在公园周边活动特征,评估郊野公园与外围村镇地区发展联动状况;第三,依据游客在公园内部停留位置特征,评估公园内部功能游线设计。研究发现:郊野公园实际服务范围更多受到公园本身定位和特色的影响;郊野公园和外围村镇地区发展联动的情况,与公园周边的服务设施类型、公园与郊区新城和镇区的距离相关;游客的游线主要围绕该公园特色功能区活动。最后,依据时空大数据在3个方面反映的游客活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上海郊野公园规划设计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
景区的发展离不开游客,游客满意度评价是景区开发升级、不断完善的标杆,基于此,本文采用实地调研、发放问卷、统计分析数据的方式,对小车河城市湿地公园的基础条件、景观资源、配套设施和服务质量等相关方面的游客满意度评价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景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园对身体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 市4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使用BRAT和SOPARC方法分别 对公园活动场地的条件和游客身体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利用 SPSS统计软件,辅以访谈数据,对游客属性、身体活动水平 与场地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未能 充分满足游客开展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需求;2)不同属性群 体关注的场地条件不同,但都非常看重休憩设施和阴凉程度; 3)静止活动受周边环境、休憩设施和阴凉程度影响明显,中强 度活动基本不受场地条件影响,高强度活动受地形变化和阴凉 程度影响较大;4)中高强度活动多发生在具有康体设施的区 域,但该类设施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多年龄段的活动需求。提 出了提高亚热带地区游客身体活动水平的公园规划措施,包括 增设休憩设施和遮阴性绿植,并搭配芳香植物;设计多变的地 形,增加场地趣味性;增设多年龄段康体项目与遮蔽设施;划 分平整块状空间鼓励集体活动;通过事件策划吸引青少年参与 活动等。  相似文献   

6.
海沧目前的公园数量不多,市民和游客不尽满意。要把海沧打造成"类似岛内更胜岛内"的特色新城,有必要进一步改善公园面貌,加强公园建设以完善优美的城市空间景观,为城市注入浓厚的人文内涵。海沧大屏山郊野公园南入口分区设计包括六大方面和若干小点,和现有的景观相结合,并分析其区位优势与挑战,将提高市民和游客流量,有利于打造厦门全面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同城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面向公众健康的城市公园景观体验及游憩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筝  孟钰 《风景园林》2020,27(9):50-56
城市中的绿色开放空间,尤其是公园,是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支撑之一。为了解城市居民如何利用绿色开放空间满足自己的健康需求,选取了4个上海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全市性、区域性综合公园和专类公园。调查了公园使用者的健康状况、景观体验需求和游憩行为,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公园使用者主要存在3方面健康问题;2)使用者对绿色开放空间的景观体验需求主要体现为自然和社会2方面;3)调查的绿色开放空间主要涉及四大类游憩活动。通过交叉分析进一步发现有健康问题的居民对于景观体验自然度的需求更高;而且会更倾向于远离社交的低强度、自然游憩活动。在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从公众健康的景观体验和游憩角度对公园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1智慧公园管理系统产生的背景与其时代意义以公园为主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生态和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和广大市民使用的场所,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建设、保护、维护和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既增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也增加了管理成本。在后疫情时代,向往户外绿色空间的人们,倾向于选择国内短途旅行,因此城市公园成了人们的首选。此外,从安全卫生的角度出发,人们也倾向于在户外保持社交距离。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园管理的市场化运作需要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实现在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了解并满足游客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园林》2012,(2):46-49
本文详细介绍了上海复兴岛公园的历史及改造后的公园面貌,通过对复兴岛公园现状的分析,在保留公园特有的苔藓区、白庐等特色区域的基础上,对香樟林、樱花林、心字湖.原苗圃区i指亍景观及功能提升打造特色公园,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休憩、活动场所。公园改造开放后,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园林》2012,(2)
本文详细介绍了上海复兴岛公园的历史及改造后的公园面貌,通过对复兴岛公园现状的分析,在保留公园特有的苔藓区、白庐等特色区域的基础上,对香樟林、樱花林、心字湖.原苗圃区i指亍景观及功能提升打造特色公园,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休憩、活动场所。公园改造开放后,得到了广大游客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城市公园供给评价指标和街道社会经济特征指标,分析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园供给的空间分异特征、社会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广州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园供给区域差异显著,城市公园服务水平较高的地区是老城区的街道和核心街道,而位于城市边缘的街道公园配置缺乏;城市公园供给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城市公园供给存在社会差异,高收入群体和本地老年人拥有较高的供给水平,而无固定住房的外来人口则供给不足,影响因素包括城市的历史延续和积累、城乡二元化,以及市场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刘亚楠  孙新旺 《园林》2021,(5):57-65
公共设施的服务功能决定了城市滨水公园的休闲价值,系统研究城市滨水公园公共设施评价体系对于城市滨水公园公共设施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南京市月牙湖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借助模糊综合评价以及IPA分析2种方法,探究滨水公园公共设施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得出,月牙湖公园的公共设施建设的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交通服务设施、卫生设施、信息标识引导设施、游憩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并提出提升内外交通便捷性、完善配套游憩设施、改善无障碍卫生设施、提升公园标识引导系统、重视游客游憩安全5个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句法的多尺度城市公园可达性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文  雷芸  梁钊 《华中建筑》2013,(12):74-77
空间可迭性是影响城市各层级公园布局合理性以及服务效能的重要因素,对它的研究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文中以城市尺度与居住区尺度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视角探讨其空间可达性及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其中,空间句法作为理解城市空间的社会逻辑语言,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活动与空间形态的互动关联,并可定量而精确的描述空间结构形态,其参量集成度可作为公园空间可达性的直观量化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直观、科学而理性。空间句法为城市公园空间可达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视角。  相似文献   

14.
公园服务设施直接影响着游人的游憩体验质量,是公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关键因素。以贵阳市黔灵山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体验观察和访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公园服务设施对游人在公园内游憩休闲使用的重要度,以及游人对公园服务设施使用后的满意度。结果表明:1)公园服务设施的8个类别维度对游客影响的重要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安全设施卫生设施信息设施管理服务设施交通设施休憩设施科普宣教设施商业设施;2)游客对公园服务设施使用后满意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安全设施信息设施商业设施交通设施科普宣教设施管理服务设施休憩设施卫生设施。各维度在观测上的数值差异反映了游客在公园内进行游玩时更注重体验设施的存在度和使用感。  相似文献   

15.
历史名园提供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否能够满足现代游客的使用需求,成为历史名园保护与利用研究的重要问题。从大数据多样本的视角,借助网络文本分析,通过7个知名旅游网站获取1 541条有效评论的情感分布、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以及分类词频分析,研究了福州西湖公园的游客偏好。结果表明:历史名园的旧时胜景对现代游客仍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相较于其他类型公园,历史名园的游客更倾向于慢节奏的活动方式,与历史名园所传达的文化气质相符;现有公园空间和设施难以负荷节假日时的大游客量。基于此,提出3点建议:(1)加强旧胜景宣传的同时,构建“新胜景”分摊游客压力;(2)串联周边文化景观,通过“大文化景观圈”导流;(3)加强设施维护与管理,以适应大的游客量。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园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纽带,提供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不同使用者对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感知,对优化公园设计和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济南市主城区城市公园为例,利用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方法,研究了济南市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对城市公园文化服务的感知。从公众感知结果来看,主城区城市公园的教育和知识、文化遗产、社会关系与场所感应重点提升,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对文化服务的感知具有明显差异;从不同类型公园的感知结果来看,综合公园的满意度均值略低于重要性均值,专类公园的满意度均值高于重要性均值,各类型的公园都有低满意度的文化服务。基于此,针对公众感知结果中满意度较低的服务和各类型公园的薄弱项分别提出了文化服务提升策略。研究表明:公众感知研究能够对自上而下的规划过程进行有益补充,重要性–满意度分析方法具有普适性和易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地城市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日趋严峻。作为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山地公园对于满足山地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山地公园游憩服务评价有助于科学指导山地公园的优化,提升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游憩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游憩体验感。以承德市为例,对中心城区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基于承德中心城区山地资源和环境特征,着重从市民对中心城区山地游憩环境的需求、感知出发,应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选取了游憩环境、游憩设施、游憩感知、游憩承载、游憩区位5个方面的13个评价指标,基于GIS平台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定量化分析,并将评价结果加权叠加,得到承德中心城区21个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等级。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山地公园游憩开发建设指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山地公园的游憩服务能力,满足市民对山地空间的不同游憩需求,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的生态游憩建设与城市绿色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颜  胡宏 《中国园林》2023,39(11):104-110
已有大量文献聚焦城市绿地使用行为与人群感知评价,但针对口袋公园这类小微绿地的使用满意度形成机制尚缺乏深入解析。基于非线性影响不对称分析方法,将口袋公园分为道路围合型、社区附属型和自然本底型,选取5个维度23个环境因子构建指标体系,收集606份调查问卷,应用奖惩对比分析模型和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识别口袋公园使用满意度关键影响因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口袋公园使用人群关注的维度不同;口袋公园环境因子与总体满意度之间呈现非线性不对称关系;管理养护类因子位于所有公园的最优先提升等级,而环境质量类因子多位于品质提升等级。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类型口袋公园营建策略、合理优化建设时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