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茶道为切入点,通过对日本传统建筑中草庵茶室发展的梳理,研究它们在茶室空间的禅意审美的继承,揭示壁龛柱在空间营造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在近现代的日本建筑设计中的不同体现。  相似文献   

2.
从日本茶室一些典型实例的平面布局、视觉构成、室内外空间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入手,对其建筑设计手法进行一定的剖析,探讨日本茶室建筑追求自然和谐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3.
"弱建筑"概念的产生是基于建筑设计策略的对象由静止的建筑本身向有著多样可能性的人和事件的转变.随着"之间"关系浮出水面.建筑开始关注空间的不明确性、关联性、双重性和可开发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冯纪忠先生的花港茶室设计与其"反常合道"的建筑设计思想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反常合道的设计观、花港茶室设计的"反常合道"、花港茶室建筑与原作的比较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索传统草庵风茶室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意象化继承,在草庵茶室整体构造及空间组织上展开分析,传达出草庵风茶室的禅之意境。基于禅文化的背景,从利休灰思想、传统结构要素的抽象与变形、空间形式美几个方面来解读对传统草庵茶室的意象化继承。  相似文献   

6.
浅析“弱建筑”设计理念在日本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在环境、人与建筑之间以人的活动导向为主、协调于自然从而弱化建筑的“弱建筑”设计理念,以“弱建筑”发展最为深入的日本建筑设计作品分析了“弱建筑”的主要特点:临时性、轻盈性、消隐性以及空间嗳昧性。  相似文献   

7.
马一诺  尹新 《华中建筑》2022,40(3):19-22
密斯·凡·德罗作为当代建筑四巨匠之一,在自己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总结出了许多设计理念,其中包括著名的"少就是多"建筑设计哲学,以及流动空间这一对建筑空间的重新诠释.其主张在20世纪得到广泛认可.在对密斯经典建筑进行分析时,发现其设计手法与中国传统建筑设计存在许多不谋而合之处.该文以巴赛罗那德国馆为例对密斯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8.
正桃花源作为传承中国茶文化的茶室,力求在创新中贴合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室内设计融合了禅意美学与简约风格,为纷繁都市带来一隅静谧自在的共享空间。思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CL3)于1992年成立,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及室内设计公司,总部设于香港,在北京、上海及深圳均设有分支机构。CL3目前共有60名员工,分别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工作。其业务范围广泛,在室内设计方面尤擅长酒店、会所、办公室、专卖店及空间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9.
建筑属于视觉艺术范畴,是空间造型艺术,对于建筑而言,"意"有两种:建筑师的表意,欣赏者的解意。重点论述"意境"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从中提取三类常见设计要素,具体从形体、空间、倒影和声音等方面探寻建筑设计中的意境表达途径,论证了"意"一词在建筑艺术表现中的整合运用以及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贯彻的整体设计观。通过隔与透、留白、光环境设计等艺术表现手法,营造空间意境,使环境空间更加具有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烟台大学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两个前后延续的作业,即"准建筑空间"和"建筑空间",在介绍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完整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准建筑空间"和"建筑空间"两个作业的设置初衷以及教学实践过程,总结教学取得的成果,反思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日本传统茶庭是日本传统茶道文化与传统建筑中的精华,通过设置在茶庭中的飞石连接茶室与外部空间.本文以日本传统茶庭中的飞石动线为对象,通过资料调查等手段,对其动线的布局形式、物理形态以及动线与景观要素的构成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揭示了飞石动线通过"复杂化"的设计手法,实现了进入茶室过程中时间和空间上的过渡.  相似文献   

12.
余国栋 《安徽建筑》2012,19(6):16+99
"灰空间"作为融合建筑内、外部的过渡空间,具有丰富的空间形式与功能,得到了广大设计师的重视,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建筑创作中,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文章主要分析了"灰空间"概念、特点及作用,以及对建筑设计中新的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绿色建筑实践中建筑师普遍"缺席"和"困惑"的情境,结合建筑设计各阶段的内容及特点,对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设计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设计对策.研究认为:大部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指标的内容涉及建筑总体布局、空间和形式处理以及材料选择与细部设计;在方案设计阶段,基于建筑热工设计原理灵活运用被动式设计手法,重建建筑空间、形式与节能、环保等绿色内涵的逻辑关联,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和"绿色"之本.  相似文献   

14.
唐煜 《时代建筑》2012,(1):58-61
文章简要介绍了嘉定新城紫气东来景观配套建筑项目的设计背景,重点阐述了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的艺术画廊和水中茶室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地域性在文化建筑设计中打破了"千城一面"的局面。借助湘潭"两馆三中心"实际案例,探讨怎样用建筑空间语言表达湘潭的地方文化。建筑空间的围合方式及单个建筑的抽象表达方式诠释了建筑空间与地域文化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另外得出了建筑空间语言表达地域文化的途径,这些为建筑设计与宣扬地域文化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行业刊讯     
《住宅产业》2010,(11):7-8
今年8月,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的20多位学生,利用全新的3D数字设计工具,将茶室这一最传统的日本建筑空间进行了全新的阐述和设计,其成果便是登上本期杂志封面的“数字茶室”。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养老设施建设处于亟待发展和完善的阶段。基于养老建筑设计原则,对养老建筑的居住空间、公共空间、交通空间以及外部空间等方面进行论述,围绕适老化设计理念,探讨"以老为本"的养老建筑空间设计要点,为现阶段的养老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目前西安理工大学本科设计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现状与问题,结合西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特点,提出结合校园环境特色的体验式教学法,在4阶段学习模型基础上,重新整合现有教学框架,从校园空间到环境认知、园林建筑到环境领悟、园林更新到环境重塑、微建筑到茶室设计4大模块,形成具有西安理工大学特色的本科建筑学基础设计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山地建筑设计要求建筑与环境和地形的有机结合.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负建筑"理论,强调了建筑设计不应过度在意本体造型,应遵循人与自然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了山地建筑特点在负建筑理论中的体现,并以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青岛馆为例,从建筑造型、建筑空间、建筑材料及建筑色彩4个方面,探讨了"负建筑"理论在山地建筑设计上的影响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宋敏 《华中建筑》2015,(1):103-106
高密度是"紧缩城市"的主要城市空间形式,对空间的高强度利用一方面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拥挤"和"紧张"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建筑师则不可避免地需要面临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建筑设计难题;对应高密度城市空间所产生的城市问题,该文以建筑学的视角,从建筑面积、建筑灰空间、建筑功能、绿色生态以及建筑交通五个方面探讨了建筑设计的补偿方式,通过对实际案例实践的总结,提出了增加人均建筑面积、灰空间过渡、多元叠加建筑功能、立体化绿色生态空间、城市化驳接建筑交通空间等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