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沈阳市康平县为例,通过分析康平县县域居民点布局现状及其特征,指出农村居民点在空间分布和建设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康平县居民点布局发展的策略,最后从居民点的空间布局、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协调布局等方面对康平县居民点布局规划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图片、表格等形式对康平县农村居民点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提出了康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农村居民.最布局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3.
甄延临  李忠国 《规划师》2008,24(3):24-28
村庄布点规划的重点是解决农村居民点重构、建设规模和空间形态的问题.农村居民点重构的影响因素有农民意识、经济发展水平、村庄规模、公共服务设施等,可运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得出村庄发展等级分类,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规划措施.建设规模的影响因素有人口规模、农村工业化及城乡住房供给制度、建设标准与管理,可通过运用人口预测方法,促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等手段确定建设规模.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等,可根据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村域体系结构模式和农村居民点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点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土地的适宜性未进行过量化分析。基于GIS的技术平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相关影响因子权重,叠加分析后将居民点用地分成四类,对溆浦县桥江镇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通过具体的运算结果,较好地描述农村居民点斑块的用地规模、形状和分布状况,更直观地反映居民点的散布情况,为今后村庄规划中居民点的规划布局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5.
分析上海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量与人均指标的空间布局及演变特征,辨识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与发展规律,为农村居民点空间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法、聚集度指数法、回归分析法、空间热力图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布局分散、道路河流指向性明显;农村居民点规模、全域聚集度、耕地聚集度、非农人口分布、人均用地指标分布均呈现圈层布局特征;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大部分规模不变。研究结论:亟需编制多层级村庄规划;近郊以及西南部区域是上海农村居民点聚集度高和非农人口比例高的区域,应是宅基地城镇化的重点区域;远郊人均用地指标高,应是农村保护保留整治更新的重点区域;上海居民点用地减量化政策亟待突破。  相似文献   

6.
当前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构建县域城乡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资源存量和空间资源制约的情况下,挖掘城乡空间资源,优化空间结构,已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安徽省繁昌县农村居民点现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人口、用地、经济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主要指标的指标体系对其农村居民点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为主要依据,对繁昌县农村居民点体系进行重构,并对重构居民点体系发展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发展引导。  相似文献   

7.
从区域视角研究农村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是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该文以黄石市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2014年5个连续时间截面,采用熵值法、AHP层次分析法及专家打分法,从自然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三个方面分析黄石市农村居民点人地系统脆弱性。结果显示,黄石市农村地区的人地系统脆弱性矛盾较为突出,且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两个要素方面。依据分析结果,从不同方面提出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的方案:从规划时序方面,可将黄石市农村居民点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进行规划引导以降低脆弱性;从空间引导方面,可将黄石市农村居民点分为非脆弱型地区、单一脆弱型地区和综合脆弱型地区进行发展引导。  相似文献   

8.
分析特大城市周边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特征.以及与农业产业相对应的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并根据不同的区位和产业发展条件提出了4种农村居民点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农民和市民参与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搬迁、新住宅和乡村景观建设的现状、问题等,对农民和市民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上海郊区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布局、建设类型以及实施情况.探索了未来农村居民点规划与建设在城市化地区和农村地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经济发展较好地区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之间的差异和特征,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聚集的场所,探索历史时期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特征及长时期农村居民点变化规律可为复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历史进程提供参考。文章以江苏省苏州市为研究区,以地方志为主要资料来源,通过历史文献解读并设计古今地名匹配算法,实现了对明清时期4个历史断面下苏州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定位;通过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和泰森多边形等空间分析方法,探索了研究期内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地方志记载的历史居民点虽难以与当前通过测绘形成的农村居民点图斑进行直接对应,但可反映当时农村居民点分布总体格局;(2)明清时期,苏州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较为稳定,基本保持东北—西南方向的分布格局,并呈现出常熟市—苏州古城与常熟市—昆山市两条发展轴线。与现代多核结构特征相比,核心—边缘结构较不明显;(3)明清时期,苏州农村居民点密度分布就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表现出以苏州古城为中心,随时间推移逐渐聚集的趋势,这与当前以苏州市区为中心向四周递增的阶梯格局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含山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不仅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永续利用的重要措施,而且具有十分可观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具体表现在:第一,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率,为村庄发展提供后备用地;第二,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村小康生活,转变农民的观念;第三,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的传播。本文主要描述了含山县各镇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和特点,预测了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需求和整理潜力,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如林 《规划师》2007,23(8):75-78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农村居民点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应在城乡互动、产业互补、功能有机等理念指导下,实施点网模式,通过试点示范等措施,分批、分类推动农村居民点向道路网节点地区集聚,以实现农村居民点的优化重组.  相似文献   

14.
在规划操作中,风景名胜区内居民点调控方案的制定往往缺乏科学、客观的依据,使得调控的实际成效受到影响.尝试建立风景区内村落价值综合评价标准体系,为风景名胜区内居民点调控方案的设计建立相对客观的判别依据,并基于风景区居民点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实际规划操作中的不足,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风景名胜区居民点调控策略、内容体系和规划方法,强调调摔方案后续的经济社会引导措施是影响方案最终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应阳 《云南建材》2011,(11):298-299
本文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的实际要求,将居民点水土保持与促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提出了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模式和环境整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农村居民点的整治与改造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首先分析了金山廊下农村居民点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然后通过金山农业园区的规划实践,研究了廊下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和风貌特色,将农村居民点分成四种类型:新建型、整治改造型、农家乐型、逐步搬迁型,提出分类整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农村居民点的整治与改造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上海金山区廊下镇农村居民点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然后通过金山农业园区的规划实践,研究了廊下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和风貌特色,将农村居民点分成新建型、整治改造型、农家乐型和逐步搬迁型四种类型,最后提出分类整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城乡规划的价值导向由促进城乡经济发展转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得处于城市建成区外围的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价值日益凸显。本文围绕秦岭生态保护问题和山区农村发展问题,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采用核密度法、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性评价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商洛市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并对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优化。在传统建设适宜性评价模型中增加了耕地规模、学校、医疗点和农村居民点规模四个维度参数,以提高适宜性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在居民点优化中增加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保护农田、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四个因素的考量。研究表明:(1)商洛市农村居民点分布具有典型山地居民点分布特征,受地形因子影响明显。在地形变化大的地方,居民点分布较破碎,地形变化小的地方,居民点面积大,呈现片状、带状分布。(2)商洛市农村居民点整体布局不利于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比较紧张,生态环境压力较大,需要对农村居民点进行优化。(3)经优化后商洛市就地城镇化类、重点发展类、控制发展类和迁移合并类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22.66km~2、162.01km~2、63.29km~2、43.80km~2。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分析,找出现阶段农村居住用地低度利用的原因,根据不同类型的农村提出解决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不同方法和途径,并且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保障体系提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农村居民点现状的正确认识和变动趋势的科学判断,是合理调整村镇布局、规划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但是目前有关农村居民点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