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通过历史地图与历史文献分析,结合现状地形图,描绘出赣州省际古道主要线路图,以省际古道为切入点,对其沿线区域传统村落的迁徙源流、民居形制、村落布局等方面进行剖析与对比,深入分析省际古道沿线村落形态特征差异性的形成机制,认为移民迁徙是村落形成之源,不同时期的人口迁入与不同的迁徙路径是导致各类省际古道传统村落流源差异最直接的原因;文化传播是形态特征分异之本,是致使各类省际古道沿线区域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差异性最根本的因素;文化整合是新质文化生成之径,不同区域文化通过互动与交流并逐渐融合而形成一种新质文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省际古道为脉络的文化线路关联村落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
潘莹  方逸真  施瑛 《风景园林》2020,27(1):83-89
粤北古驿道沿线传统聚落是古驿道"文化线路"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些学者已开展沿线传统聚落的研究,但未从景观视角确立聚落中的观测指征。结合Google earth和ArcGis软件以及实地调研,对粤北古驿道中的连州丰阳-东陂古道、西京古道、梅岭古道沿线的传统聚落进行定点采样和定量分析。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其宏观层面的聚落高程、聚落规模,中观层面的聚落景观格局、居住地内部肌理、坑塘布局特点以及微观层面的民居平面形制。结合移民史和地方志等史料进行环境作用机制分析,得出不同层面的聚落景观差异分别受不同的主导因子影响,自然地理条件主要影响其宏观层面,民族民系与移民文化主要作用于中观、微观层面。通过对比研究,明确粤北不同古驿道沿线聚落景观资源的差异,以期为各条古驿道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芹  刘灵 《四川建筑》2012,32(3):19-21
对四川省阿坝州境内的松茂古道沿线历史文化背景、建筑、聚落3个方面的分析,说明古道聚落具有独到的特色,以及古道建筑、聚落的形态特色的形成与其历史文化是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建筑、聚落是从属于人与社会的。  相似文献   

4.
陇蜀古道沿线的陇南市徽县郇家村位于秦巴山区嘉陵江水系的徽成盆地,村落背山面水,依山而建,其聚落和传统建筑体现出秦陇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交融性特征。结合文献调研与实地测绘,通过对郇家村聚落与民居建筑选址布局、空间形态、营建技术等方面特点的分析,探讨陇蜀古道沿线传统河谷聚落与民居建筑的营建技艺,以及与地域自然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特征,以期对地区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茶马古道的形成过程中,其沿线建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驿站。它们带动了聚落或城镇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尽管目前已有不少对茶马古道的保护研究,但从建筑学、历史和考古以至人类学等领域或视角的深人研究并不太多。下文将尝试从聚落发展和必要的建筑保护的角度,梳理云南茶马古道线路上重要的站点和驿站;从它们发展形成的原因和其中建筑的特色上展开认识,以形成全面的认识、保护、利用茶马古道这条文化线路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余慧  邱建 《中国园林》2012,28(7):87-91
西南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蜀地与外界沟通的主要纽带之一,对四川省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条功能性的交通线路,而且还是一条丰富的"文化走廊"。以古道这一交通线路与文化走廊为线索,对沿线聚落进行比较研究,并以典型聚落——宜宾、会理、芦山等为例,探讨古代交通方式对聚落选址、聚落分布以及聚落形态的形成等方面的作用。结果发现在西南丝绸之路上作为交通要塞的传统聚落具有特别的空间格局、景观形态与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对传统聚落发展变化的适应性分析,揭示了这些城镇村落生长与演变的内在动因和规律,为城镇的有机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乡土聚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丰富了宏观的地域景观研究。  相似文献   

7.
云南地区因山地地形造就了丰富的聚落形态,又因茶马古道的联通形成了中原儒家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独特聚居形态。因长期处于山区、交通闭塞而导致经济落后,这些地区较好地保留了传统村落形态和风貌。文章通过对云南滇南地区代表性传统村落建水县团山村进行详细调研与分析,系统研究山地汉文化与彝文化交融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分析聚落历史演变过程,总结和归纳山地多民族文化村落空间总体特征和普遍规律,为后续保护规划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民系迁徙和发展中由于对环境选择和改造利用方式的不同,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心理的不同,都会影响并改变其聚落景观的结构与特征。广东省内的三大民系有着相对稳定的文化区划,不同民系间的聚落景观差异鲜明。基于民系差异视角对其聚落景观进行比较研究,更易找到其聚落景观特点并能深入探讨其形成机制。本文通过综合运用人类学、文化地理学、风景园林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广东三大民系农业景观、聚落群形态、单个聚落格局和聚落内部建筑形制间的主要景观差异,并通过将聚落景观差异与民系文化进行关联得出三大民系主要景观差异的成因,包括民系迁徙时序、移民对环境的选择与改造、生产技术和聚落宗族体制与家庭结构等方面,从而为该地区乡村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宏梅  周波 《工业建筑》2006,36(Z1):40-44
着重分析了福宝古镇的历史演变,以及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使得它在这个外来民系的迁徙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而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特征。并详细阐述了多元文化融合对福宝古镇社会文化、聚落空间以及民居特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福宝古镇的历史演变以及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使得它在这个外来民系的迁徙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而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特征。详细阐述了多元文化融合对福宝古镇社会文化、聚落空间以及民居特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四川是一个移民社会,洛带镇是客家移民的“净土”。在那里比较顽强地显露出移民独特的“个性”:其物质形态反映在居住建筑上,完全大异于其他地区的模式;精神形态则主要表现在会馆建筑上。“会馆建筑”作为各省移民同乡聚会之所,是洛带移民社会最具代表性的物质见证,也是背井离乡的客家人在新环境中的精神认同和归依。  相似文献   

12.
外来人口聚集区土地利用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邱友良  陈田 《城市规划》1999,23(4):18-22
根据SPOT卫星影像的解译和实地调查资料,选择“浙江村”、“河南村”为重卢、,从宏观分析与微观调查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北京市外来人口聚集区土地利用的特征与形成机制,并对其蕴含的理论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佟士枢 《建筑师》2019,(4):86-94
以武陵山区与江西地区乡土建筑存有共性为起点,考察武陵山区乡土建筑营造用尺状况,并通过区内与周边尺系、尺法的交叉比对,结合江西填湖广移民线路分析该区域营造用尺的尺系与尺法,为厘清该区域内乡土建筑营造技艺系统源流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针对2011年6月6日起发生在我国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甘肃省等11个省市,因强降雨而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人员和财产严重损失的现象,通过对马来西亚洪水灾害影响因素和洪水灾害等级的分析,阐述了利用地下道路开发主动防御灾害的理念,提出了不同洪灾等级下的地下道路防洪模式和内部安全设置措施。结合我国地下空间防洪的特点,总结了地下道路防洪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提出了利用地下道路防洪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雪 《福建建筑》2014,(1):107-110
福建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多样,再加上北方移民的迁移时间、路线、定居点各不相同而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使得福建地区传统民居呈现出类型众多,风格迥异的特点。形形色色的福建传统民居是体现环境适应性的杰出范例。他们不仅能够很好地顺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施工,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乡土建筑材料与废弃物品,发挥构件材料的天然性能。这些从福建传统建筑身上折射出的生态智慧,值得为现代建筑所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Housing Careers: Immigrants in Local Swedish Housing Market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Immigration to Sweden has changed character between the 1960s and today. Early immigration occurred as a response to labour market need whereas immigrants arriving during the last decade have had difficulties entering the labour marke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se the housing careers of different immigrant groups within different local housing markets. The housing careers of immigrant groups are then compared and related to the housing career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Earli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year of immigration is of importance for the type of housing career made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distance between the immigrant group and the Swedish population. The immigrant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have arrived from Finland, ex-Yugoslavia, Chile, Africa, Iran and Turkey, representing the three different phases of immigration to Sweden. The analyses here show that both the structure of the local housing market and time spent in Sweden are important to the housing careers of immigrants.  相似文献   

17.
Rapid immigration has caused dramatic social and spatial reconfigurations of American suburb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Asian immigrants reshaped 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one Silicon Valley suburb through the building of faith-based institutions. It shows how immigrant faith-based institutions challenge scholarly understandings of suburbia as space of immigrant assimilation, and instead underscore their role in facilitating immigrant integration, community building and place-making. These institutions connect immigrants with social services and networks that help them adapt to new communities, promote intra- and interfaith alliances among diverse ethnic and national groups, and help immigrants stay connected with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  相似文献   

18.
杨铁铮  胡良吉 《矿产勘查》2018,9(6):1179-1184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又称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自1969年江西省首先发现这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重稀土矿床以来,广东、福建、湖南、广西、云南等南方省区均发现了这种矿床。当前,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在我国江西、广东、福建、湖南等地区勘探程度较高,而在广西虽具有有利的离子型稀土矿成矿条件,但资源探明程度却并不高。文章以单个矿床分析为切入点,研究矿床分布特征和成矿规律,圈定了5个找矿选区,为在广西进一步寻找离子型稀土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 通过空间基因图谱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传统聚落的生长、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湖南通道侗族聚落为对象,通过 计算机分析方法的可视化、量化辅助,对传统聚落生长发展影响因子和空间布局基因图谱行发掘和总结。对传统聚落 的空间规律提取与分析不仅有助于发掘、理解传统聚落特有的空间构成逻辑和生长发展方式,同时对于聚落的规划设 计、文化保护与复兴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空间基因图谱的研究体系建立为传统乡村文化承传和发扬、新时期乡村 规划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和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