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理论分析了R32作为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制冷剂的可行性,并设计搭建带有喷气增焓装置的实验系统,分别充注R32和R410A制冷剂进行性能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本实验系统R410A的最佳充注量为1.4 kg,R32的最佳充注量比R410A减少约25%,且名义工况下R32热泵系统的COP要高出R410A热泵系统约4.2%;低温工况下,采用双级压缩系统的压缩比最高在3左右,有效缓解了常规热泵系统低温工况下压缩比过高的问题;低温工况下,R32热泵系统的COP明显高于R410A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新风系统的能耗,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实测及能耗模拟的研究方法,对新风系统运行策略进行研究.对比现有控制策略的差异与不足,提出一种新风系统控制策略的优化组合方案,根据电子焓判别线和切换温度的低线温度,将焓湿图划分成了Ⅲ个区域,高温高湿区采用电子焓控制法,当室外温度在送风温度附近时采用切换温度控制法.以北京地区为例分析其全年新风系统优化控制策略,利用Energy Plus软件,建立模型模拟系统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能耗大小,结果表明与最小新风量控制策略相比全年节能率为6.71%,单月最大节能率为16.32%.可见该新风系统控制策略的优化组合方案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多联式空调机组在制冷工况时制冷性能更佳,本文在机组开启喷气的情况下,名义制冷全开负荷占比98.13%,制冷能力比普通多联机高13.46%。高温制冷工况下,全开负荷开喷气能力占比89.1%,比常规多联机提升13.17%。制冷能力可提升10%~15%。开喷气的情况下,系统过冷度比不开喷气高3~5℃,可降低室内侧噪音,提高用户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蓄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变传热理论,建立起分析热盘管置于封装相变储能材料层中的储能采暖地板热性能的理论模型,采用焓分析法,数值模拟贮热介质在曲边边界条件下、不同的热边界条件的作用,探索蓄能地板在不同的管间距布置、不同的地板覆盖层和不同供热工况等各种因素对储能地板热性能及蓄热效果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封小梅 《暖通空调》2012,42(9):68-71
提出一种基于室外气象参数的排风热回收性能分析方法。在计算热回收装置的节能量时考虑了装置本身的运行能耗,计算得到不同热回收方式下该地区可使用热回收装置的最低比焓或温度。以上海地区某图书馆为例,逐时计算了热回收装置的回收量和电耗,经比较获得了全年不同条件下相对节能的热回收方式和工作模式,为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具有防霜功能的低温空气源热泵系统新流程,开展了防霜低温空气源热泵样机在低温环境下不同喷气增焓运行模式的对比特性以及结霜工况下防霜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喷气增焓运行模式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系统供热性能系数;同时,防霜盘管能够有效延缓热泵机组结霜现象,但必须合理平衡供热量和防霜热量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可靠性和高效运行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空气源热泵的低温适应性,采用共沸工质R410a、变频压缩机和带经济器的补气增焓技术,通过在焓差实验室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频率、不同进水温度下运行特点实验验证新型热泵在大负荷和低气温条件下可靠运行,得出机组运行性能曲线并分析原因,为低温型热泵在华北乃至东北市场广泛应用带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志棠 《暖通空调》2005,35(B01):21-27
空调工作者,简言之就是同空气打交道。当然要对空气的成分、物理性质有所了解,并对要做处理的空气状态、参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概念。通常所说的空气是指自然状态下的湿空气,而湿空气是由干空气Gg和水蒸气Gs组成:  相似文献   

9.
提高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低温环境性能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低温适应性是保证机组整体性能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了机组在低温工况下的常见问题,简述了国内外对机组低温工况所作的研究。并以补气增焓法为例,指出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低温工况下的制热量,防止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保证机组低温工况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卷烟加工企业工艺空调系统多采用干蒸汽加湿方式。这种加湿方式加湿负荷高,效率低,尤其在春秋换季季节,无法保证车间温湿度指标达到卷烟工艺要求。通过冷雾气水混合加湿改造,在提高加湿精度的前提下,降低了加湿负荷,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湿工况下表冷器总传热系数实验公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湿工况下水冷式表冷器总传热系数的常用实验公式中因析湿系数未考虑风速的影响且其指数形式不完备而造成的较大误差。使析湿系数的指数形式完备,误差可明显减小。风速对析湿系数的影响可以直接加到总传热系数的公式中,当风速变化较大时,总传热系数的误差仍能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推出了大气张力朗肯土压力通用公式及其特例。非饱和粘性土的算例表明:由于水气不抵大气压强自重应力的存在,大气张力朗肯主动和被动土压力都比水土合算经典朗肯土压力的大。但是,基坑内侧还作用着大气压强。将其与大气张力朗肯土压力叠加,在基坑上段,扶住支护;在基坑下段,威胁支护。将叠加结果与水土合算经典朗肯土压力比较,对支护的威胁较小。还推出了一般土的饱和度系数的近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液体除湿过程中,空气与溶液之间发生的传热、传质作用是相互影响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与溶液表面上的饱和蒸气压力差为两者之间的传质作用提供动力。由于除湿溶液喷淋在填料表面的同时,能够对流经填料之间的空气起到除尘过滤的作用,从而降低了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提高了进入室内空气的品质。但因空气和除湿溶液在填料表面直接接触进行传热传质,容易发生除湿空气夹带液体进入室内,因此对除湿空调系统做了湿式除尘以及泡沫夹带进行相关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赵奇  张杨 《特种结构》2022,(1):52-56
采用流固耦合算法,建立6种体积甲烷-空气混合燃气在综合管廊内发生爆炸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空气冲击波峰值压力、混凝土管廊的应力和位移时程曲线.并对各空气单元的压力峰值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相同燃气体积距燃气边缘不同距离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峰值曲线的数学解析式.对6种工况下管廊内距燃气边缘不同距离的空气冲击波超压峰值进行拟合,提出不...  相似文献   

15.
正压吸气燃气热水器低压引射式燃烧器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庆泉  苏杰飞  王海旭 《煤气与热力》2003,23(11):651-654,658
推导了在空气压力为正值的条件下引射式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的计算公式,分析了空气的正压和燃烧室的背压对燃烧器引射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空气渗透计算中风压与热压的叠加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时空气渗透的物理过程,据以指出了现行暖通规范推荐计算方法中的物理概念问题,计算了规范方法的误差,给出了更为合理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医院传染病诊室压差控制对医护人员及病人的安全有重大的意义。以9#楼改造结核病诊室为例,测量各房间的压差及风口风速,结合门缝漏风经验公式分析房间实现5 Pa压差的理论风量和实测风量的区别。依据分析对门窗缝进行封堵,减小送风量使各房间满足5 Pa压差。对于有压差要求的房间通风设计时需实地勘测按压差漏风经验公式计算选择风量。  相似文献   

18.
非饱和土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吸力的量测和计算比较困难,而含水量的分布在工程中却容易确定,在非饱和土强度的研究中,选择含水量代替吸力,研究非饱和土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首先,在改进的普通三轴仪上进行非饱和土的强度试验.试验中控制含水量不变,同时保证气压消散,以模拟工程施工期间气压消散快、水压消散慢的工程实际特点.其次,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含水量对非饱和土强度的影响,建立非饱和土的实用强度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的增大,强度明显减小,表明含水量对强度的影响较大;且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强度指标随含水量的增大线性减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引入含水量的非饱和土实用总应力强度公式.公式运用时由土层含水量的分布确定强度,避免吸力的量测和计算的困难,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9.
蒸汽热力状态参数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状态方程及蒸汽热力状态参数计算公式IAPWS-IF97等计算精度较高的蒸汽热力状态参数计算方法。选取温度低于623.15 K的未饱和水区、过热蒸汽区、湿蒸气或饱和线区中的多个压力、温度状态点对三者的计算精度进行比较,在进行蒸汽管网水力计算时宜采用IAPWS-IF97。  相似文献   

20.
蔡祖光 《砖瓦》2006,(11):25-28
分析了砖瓦生产企业粉尘产生的原因、粉尘的性质及粉尘的危害性,提出了含尘气体浓度的测定方法,并详细地论述了粉尘的治理途径.只有在砖瓦生产企业的粉尘产生地点直接将粉尘收集起来,经旋风除尘器与机械振打布袋除尘器串联净化处理或旋风除尘器与湿式除尘器串联净化处理后,粉尘收集后以备利用,净化处理后的气体即洁净气体能直接排入大气中,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保护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及延长砖瓦生产企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