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乡村聚落是中国聚落体系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受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 产生活方式、民族风俗和宗教习惯等因素的 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布局处于 自发选择的状态,普遍存在着布局散乱、人 口规模小、占地面积大、基础设施落后和公 共服务不足等问题,亟待优化。以碌曲县第 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为基础资料,利用 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高程、河流、路 网、地域经济类型等方面对碌曲县乡村聚落 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海拔对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型 铸”作用,河流和路网格局对聚落具有明显 的引导作用,农区—半农半牧区—纯牧区聚 落差异显著,从集群分布走向分散分布。应 用综合发展实力指数函数,将碌曲县行政 村分为高(Ⅰ级)、中(Ⅱ级)、低(Ⅲ级)三 个发展实力等级。在综合考虑各乡村聚落自 然地理环境、发展潜力、区位条件的前提下,对村落等级规模进行优化,将村落分为优先发展 型、控制发展型、异地搬迁型进行调控。引入成本加权距离(cost weighted distance)和改进型 场强模型,计算各个乡镇的辐射量,结果表明,最大辐射量出现在玛艾镇和郎木寺镇周围,且沿 洮河河谷和国道213线形成南北两条辐射带。因此得出结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优化要按照“中 心带动,以点带轴,以轴带面,两翼互补,整体推进”的原则开展,最终形成“两心、两轴、两翼” 的乡村聚落体系空间结构格局。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18,(6)
从土地权属的角度看村落公共空间的演替与形成,其空间形态、组织秩序、边界效应及服务范围与土地权属性质和变更息息相关。桂峰村的景观空间、邻里空间、精神空间三类公共空间,是居民为适应自然环境、人文生活和社会伦理以自组织的方式营建形成。而土地"三权分置"政策为盘活闲置宅基地和房屋提供契机,为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重构创造了条件。同时,为乡村振兴确立空间布局导向,以适应新时期城乡统筹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3.
乡村公共生活空间网络是一定地域乡村居民依托村落公共空间,通过日常生活实践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社会空间系统。在乡建热潮和乡村社会网络异质性增强的背景下,乡村出现公共空间主体缺失和熟人社会原子化的倾向。文章以鄣吴村为例,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公共空间网络和公共生活网络进行分析,在对比两个网络之后从增强网络整体性的空间布局、强化异质性网络的功能混合和构建村民为核心的公共生活空间网络三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乡村农业生产力水平决定其生产关 系,并构成了乡村社会关系结构的总体特征, 进而形成相应的村落空间环境格局。当乡村 生产力水平发生根本变革,它也带来了一系列 改变,乡村传统空间布局也因此面临被改变、 被放弃的挑战。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理论视角,运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分析指 出我国乡村空间在新的生产力动力下将迎来 空间重构的大趋势。乡村空间布局应适合新 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演进的客观 规律,从而促进乡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可持续 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和重构应发挥自然 资源和传统文化优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 发展传统乡村空间遗存,采用分类指导、多元 融合、包容增长、统筹谋划和科学布局,实现 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江南地区的天台县城分布着大量的村落,其中一些乡村聚落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村落空间形态。在此以天台县山头郑村为例,经过实地调研与测绘,研究了山头郑村村落空间形态的发展转变和其中的供销所、明清四合院、民国洋楼等特色建筑,阐述了村落空间形态在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的演变机理,并提出了今后对古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安徽建筑》2020,(1):72-74
针对山区村落现存公共空间无法满足,村民对公共生活日渐增长的需求。文章试图结合地域特色,从功能与秩序角度研究山地村落公共空间重构问题,分析公共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结合景观廊道-斑块-景观基质理论,分析村落提出相应的重构策略。继而以庐江县鲍店中心村为例,按照"秩序优化和功能延伸"的思路,分析村落聚落空间布局特征与影响因素、空间布局优化、转型与重构。力求在保护村庄传统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升公共空间价值,从而激活山区村落重新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7.
陕西关中地区乡村旅游组织规划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杰  肖莉 《山西建筑》2009,35(21):28-29
对关中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进行了充分调研,对关中村落旅游空间发展的几种趋势进行了探讨,最后从优化空间布局、关中乡村景观与乡村旅游规划协调等几方面提出了几种关中乡村旅游空间组织规划的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位于城市边缘区的传统村落不可避免地受到城镇化的冲击,面临着剧烈的空间变动。文章以韩城市周原村为例,以1979—2019年以来的空间形态演变为线索,将空间形态演变分为稳定期、增长期和巨变期3个阶段。社会空间转变呈现人口特征复杂化、传统生活现代化及乡村经济复杂化的特征。通过研究周原村的空间形态演变历程,以期为同处在城市边缘区的传统村落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广府水乡村落梳式布局形态衍化及当下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村落与山水的关系,广府水乡村落形成"以水为中心""以岗为中心""沿涌而居的带状"空间布局。由于农商经济的发展,部分村落发展为"超级村落"。广府水乡村落空间布局在传统广府梳式布局的基础上,受自然、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不同程度的衍化,形成各自的衍化路径。然而广府水乡村落空间的衍化路径在当下面临被打断的境遇,因此文章认为新时代进行村落空间文化意义的再建构,探索空间文化延承路径,有助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延续乡愁。  相似文献   

10.
张苗 《华中建筑》2023,(4):163-168
聚居人群社会结构的建立以特定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投射在物质空间层面表现为聚落空间的营造。随着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景区成为带动周边乡村聚落产业结构转型的有力抓手,村落社会结构和物质空间相应重构。该文以景区带动下,产业结构转型村落的典型代表——南太行林虑山地区高家台村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和建筑测绘分别获得人群社会关系数据和村落物质空间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人群社会结构转变和物质空间重构的量化关联;以期窥探当代乡村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物质空间重构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1.
甘南藏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一文化区域下不同生产方式为研究视角,把甘南藏区的牧区村落、半农半牧区村落和农区村落根据村落选址情况,划分为牧区山坡型村落、牧区草原型村落、半农半牧区河谷型村落、半农半牧区山坡型村落、农区村落五种类型,以五个典型村落分别作为研究案例,通过住户、组团、宗教空间之间的结构关系探索,提炼出牧区山坡型村落为住户外散、整体外散,牧区草原型村落为组团外散、整体外散,半农半牧区河谷型村落为组团外散、整体内聚,半农半牧区山坡型村落为住户外散、整体内聚,农区村落为组团内聚、整体内聚的聚落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挖掘院落空间的"质心"与"演进"为出发点,对浙江村镇民居空间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其空间布局。并提出四种异质化院落,从六个方面分析异质院落空间差异。为了更适应现代化生活,进而对原有空间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形成单一院落结构向复合院落结构的转变。并基于建构新型人地关系,通过加入共享空间的概念,创造院落空间的功能复合,实现院落空间的演变与转型,重构既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又延续传统空间脉络并还复村落记忆的"民居及村落"空间单元。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的空间是我国历史文化记录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发掘其空间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提出空间锚着性的概念;然后以宗族思想为切入点,以幕阜山脉的中港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梳理,分析宗族思想在空间布局、空间扩展、空间分配三个方面对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形成具有控制性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空间锚着性的视角进一步分析,表明宗族思想是一类影响传统村落空间特征形成的关键文化因素,传统村落的空间对宗族思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锚着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安康7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角度入手,通过实地调研和现状分析,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条件等方面对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并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情况与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社会条件等方面的优势或劣势存在着凝聚或分散的关系,并结合安康传统村落的现状,提出传统村落的发展类型分为异地搬迁型、保留发展型和优先发展型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公共空间是居民公共生活和共同记忆的的载体,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公共空间的更新,回归乡村,放眼未来,我们需要从乡村发展的规律出发,从农户的需求出发,自下而上地掌握公共空间的状况。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研,以辛庄村为例进行分析,总结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主要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淑梅  刘志宏 《华中建筑》2022,40(5):142-146
近年来,由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乡村飞速发展,但是我国的传统村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利用绿色设计理念,保护传统村落的原有特色已经成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点.通过探究传统村落的绿色设计理念,找寻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绿色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该文以章丘市朱家峪村为例,从传统村落的选址及规划理念、院落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说,山村、乡村等的发展,会受到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结合斯蒂芬·马歇尔《街道与形态》一书中的理论和空间句法理论,分析了江南黄山地区传统村落街道空间,详细地分析了黄山地区传统村落街道空间的要素、村落边界、中心街道等要素,并对其道路与街道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华中建筑》2021,39(5)
村落公共空间是村落最为重要的功能空间和景观要素,当前村落规划设计中缺乏有效的公共空间设计,导致整体环境品质低下。该文秉持乡村特色,从自然生态要素到生产生活需求进行一系列空间场所的营造,体系化、网络化设置空间与设施,形成适宜尺度的步行生活圈和慢行系统。把握历史文化脉络,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并赋予时代特征,实现村落整体环境的提升与完善,再塑村落公共空间,振兴乡村美丽家园。  相似文献   

19.
梳理了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环境观,挖掘其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相关性,并以云南城子村为例,从选址、空间布局、道路组织、公共空间以及建筑营造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其空间特征与构成规律,发现城子村深受农耕文化、宗教信仰、汉族哲学中的环境思想影响,秉承着崇尚自然、讲求秩序、集约共享的村落建设原则。最后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方面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乡村振兴规划各要素的作用机制,以鲅鱼圈熊岳镇的乡村振兴规划为例,印证规划逻辑的可行性,将乡村规划着眼点从空间布局转向兼顾长期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逐步构建从经济内生动力到空间外延形态的逻辑,使乡村规划兼顾经济学、地理学和规划学,将区域村庄作为整体思考,协调各村落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注重将规划方案与村情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