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绿色空间对于改善居民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以 武汉东湖绿道为例,基于2019年东湖绿道周边居民的体力活 动和健康效应调查,通过控制受访者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和邻里 建成环境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城市绿道使用对居 民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鉴别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系。结果显示,绿道使用通过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居民生 理健康,通过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居民心理健康;体力活动、社 会凝聚力、满意度及情绪状况等因素相互作用,在绿道使用与 居民健康的关系中发挥了显著中介作用。此外,年龄、收入、 职业状况、土地利用混合度、公交站点、公园绿地等因素对居 民健康也具有显著影响。建议通过提升绿道可达性及满意度、 改善绿道周边小区邻里环境、促进绿道使用公平性,提升居民 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居民户外体力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与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其接近度被认为与居民体力活动水平有直接关系,靠近绿道等绿色空间居住的居民参与体力活动的积极性更高。本文以广州市一条典型滨江城市绿道为例,对比了不同接近度下(家到绿道距离)低、中、高强度体力行为的活动水平,探讨了绿道接近度对使用者体力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接近度对低强度的散步行为影响显著,靠近绿道的使用者散步的水平要高于较远者;而对中、高强度的体力行为,接近度影响的显著性不明显。整体上,虽然结果没有充分表明距离绿道较近使用者的体力活动水平比较远者高,但证明了绿道建设对增加居民户外活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越靠近绿道的居民受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3.
谢波  伍蕾  王兰 《风景园林》2021,28(5):30-35
探讨促进体力活动的建成环境干预措施对改善居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6和2019年开展的武汉东湖绿道周边小区居民的1 020份问卷跟踪调查数据,创新性地采用自然实验方法,探讨城市绿道与居民体力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混合效应的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城市绿道干预对居民中高强度体力活动的影响及其剂量关系。研究发现,东湖绿道在1 km范围内显著提高了居民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水平,而且绿道对居民体力活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效应。建议通过改善绿道可达性、完善周边邻里建成环境,促进居民体力活动和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促进呼吸健康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作用,但其效应存在不一致性,有待深入探讨。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回顾2000年以来绿色空间与呼吸健康的相关性实证研究,从区域特征、空间尺度、人口属性三个维度分析比较已有结论的差异,并从绿色暴露评估方法、绿色空间的影响路径和中介变量两个角度剖析研究结论不一致的潜在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区域属性、空间尺度和人群年龄之间的结论存在差异。首先,选取不同的绿色暴露测度方法是导致不同空间尺度下研究结论不一致的潜在原因;其次,受到多个影响路径和中介变量的影响,绿色空间同时具有正负影响效应且难以判断其抵消作用造成了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城乡环境之间的结论差异;此外,在以体力活动为中介变量的影响路径中,由于体力活动强度不同带来的呼吸健康促进效应不同可能是年龄群体之间具有差异性的原因。针对研究争议与难点,提出未来的研究应升级完善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绿色暴露测度方法,增加其评估的准确性,还要进一步促进聚合性研究的展开。另一方面,应加强以体力活动为中介变量的机制研究,从数据采集、变量选取和研究设计等方面逐步优化,为深入探讨绿色空间对呼吸健康的促进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袁青  马雪岩  冷红 《风景园林》2023,30(7):102-108
【目的】城市公园是老年人日常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其环境质量对于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改善心理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冬季恶劣气候下寒地城市公园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寒地城市公园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路径,并且验证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构建以城市公园自然环境、人工环境、老年人社会交往和老年人心理健康为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经数据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寒地城市公园中,自然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人工环境对老年人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均显著,其中社会交往在人工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结论】揭示了冬季寒地城市公园环境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路径,证实了寒地城市公园环境通过影响老年人的社会交往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在寒地城市公园的适老化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建成环境与老年 群体心理健康的关系逐渐受到学界各方关注。 通过天津市中心城区16个典型老旧小区627位老 人的调查问卷以及现场审计、遥感影像等多源 数据,研究利用多级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 倾向值匹配法,探讨中国特定城市居住背景下绿 色空间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路径与机制。结 果发现老年人心理健康受个人层面与邻里层面 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中邻里层面绿色空间的覆 盖度、功能以及景观植被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 生正向影响,并且体力活动以及社会凝聚力起 到中介作用。研究为绿色空间对老年人心理健康 有益的潜在假设提供了证据,并且建议通过有针 对性的城市更新规划与老旧小区改造措施促进 老年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存量更新背景下基于绿色城市设计方法对山地城市进行更新探索,对实现城市与自然协同共生具有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方法】针对自然要素在山地城市复杂条件下呈现的动态特征,引入渗流力学理论,数字化识别地形、水体、生物3类流要素,解析其内在关联和影响机制,顺应渗流规律提出“织脉”设计路径。【结果】以重庆万州区为证,研究发现水体流与城市界面高密粘连,地形流、水体流在城市颗粒中渗透率低,水体流的孔隙阻力存在季相变化,通过扩大蓝绿空间孔隙度、增加滨水空间浸润区等措施可以提升城市渗透率。【结论】基于渗流力学理论,解释山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规律,顺应规律发掘设计路径,为山地城市生态空间因地制宜规划提供绿色城市设计方法的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步行和骑行为主要方式的主动出行通过提高体力活动水平能够对居民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尽管城市绿道是主动出行的重要空间载体,但仍存在使用强度不均的问题。研究表明,优化建成环境能够增加居民使用绿道的时长及频率,但建成环境对绿道使用的影响尚缺乏城市尺度的广泛研究,同时忽略了地理环境的空间效应。以北京中心城区为例,使用轨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建成环境要素对绿道使用强度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在城市功能定位与圈层分异作用下,绿道使用强度呈现出四环内高-高集聚、近郊区低-低集聚的总体特征;2)影响绿道使用强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房价、居住区密度、历史文化资源密度、人口密度、到河流的距离、绿地率及绿道15min步行可达性,均对本地绿道使用强度具有直接效应,其中房价的影响最为突出;3)随着市民健康意识和健身需求的提高,本地人口密度和居住区密度对邻近地区具有间接溢出效应;4)大都市地区绿道建设具有绿色绅士化现象。研究结果提高了对城市尺度绿道使用的空间异质性的认知,有助于规划者优化建成环境以提高绿道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周卫  范少贞  闫晨  兰思仁 《风景园林》2023,30(7):109-116
【目的】在城市公园休闲活动情境下探究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可为园区休闲品质的改善与游憩环境的适老化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自我调节理论,以恢复体验和积极情绪为中介变量,引入地方依恋作为调节变量,以此构建休闲活动参与度与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模型,并以福州市的8个城市公园为例进行实证检验,探究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结果】结果表明:1)休闲活动参与度能直接或通过恢复体验和积极情绪的中介效应间接正向影响幸福感;2)中介变量恢复体验和积极情绪均受到地方依恋的调节;3)地方依恋可以提高恢复体验对幸福感的影响,从而正向调节恢复体验的中介效应,也能够削弱积极情绪对幸福感的影响,从而负向调节积极情绪的中介效应。【结论】因此,在城市公园的适老化更新中应充分重视老年人休闲活动参与水平的提升,并针对不同地方依恋水平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休闲体验,以期实现老年人幸福感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居民对慢行空间品质要求的逐渐提高,建设绿 色开放包容共享的城市型绿道尤为重要,但目前中国绿道还存 在网络不健全、功能价值单一等问题。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型 绿道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功能价值等方面不断升级, 结合多源大数据,构建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型绿道布局适宜性 评价指标体系与技术路线。最后以西安沣东地区为例,利用大 数据分析识别“出发地-路线-目的地/节点”,叠加得到适宜 性得分最高的道路,通过最优路径分析并修正得到城市型绿道 布局最终结果,该结果提升了游憩资源可达性,很好地起到接 驳公共交通的作用,为慢行出行提供良好的线路,可为未来建 设公园城市理念下绿色共享的城市型绿道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袁青  李泓锐  冷红 《南方建筑》2023,(6):96-106
城市滨江空间是老年人户外活动、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其感知特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相比于普通季节,寒地城市冬季气候对老年人和滨水空间具有特殊影响,特定气候背景下的作用路径有待深入探究。以冬季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市段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实证探究寒地冬季滨江空间环境感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鉴别老年人不同行为活动的作用机制。发现:(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寒地冬季滨江空间的环境特征主要由社会性要素、景观性要素、舒适性要素和活动性要素四个维度构成;(2)环境要素感知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途径包括直接影响和通过行为活动间接作用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其中,社会性要素和景观性要素既能直接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也能通过影响行为活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而舒适性要素和活动性要素仅能通过影响行为活动作用于心理健康;(3)老年人在滨江空间的不同行为活动在环境感知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中具有中介作用,其中亲水互动行为的中介效应最大。揭示了冬季滨江空间环境特征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机制,对提升改造寒地城市冬季滨江空间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冉  舒平 《风景园林》2020,27(4):106-113
通过绿化环境促进体力活动以提升公共健康水平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绿色空间的特征与体力活动的发生及居民健康联系密切。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对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并用Histcite对文献进行引文分析,从体力活动的分类方式,居民个人属性和社会环境、建成环境以及绿色空间特征3方面影响因素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多数文献支持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发生关系显著;由于体力活动、绿色空间及居民健康水平三者之间存在未知因素的混淆及因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无法解释的因果关系,因此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促进作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机制存在争议。此外,提出城市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关注度不足、居住环境邻近绿色空间指标精细化程度不够两点不足;最后认为:需要进一步关注居住邻近的绿色空间与居民体力活动的相关研究;由定性关系转向定性定量关系相结合的研究是未来的主要方向;主动式环境干预以及多学科的交叉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气候变化背景下,体力活动不仅受到客观建成环境与真实热风险影响,也受到主观心理感知影响。分析住区居民的热风险感知(heat risk perception, HRP)与体力活动的关系,为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的城市规划研究与实践提供实证基础。【方法】以哈尔滨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分层回归的方法,揭示了“恐惧”“态度”和“适应”3个维度上的HRP水平与体力活动水平分别在不同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 LCZ)类型的住区中的差异以及二者间的关系。【结果】HRP与体力活动相关,其中恐惧和态度感知减少了体力活动,适应则增加了体力活动;HRP能够显著提高住区建成环境与体力活动模型的准确性,开放型中层住区居民具有最低的恐惧和态度感知水平,以及最高的适应感知水平和体力活动水平。【结论】从风险感知视角揭示了气候变化和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的间接影响,为城市气候安全治理和健康城市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贤杰 《门窗》2013,(6):200+202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快速时期,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0%,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没有重视城市绿道网络建设,导致城市的绿色空间系统发展相对滞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了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旨在加快我国城市的绿化建设进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市化引发了一系列城市病,给人 居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对居民身心健 康造成威胁,体力活动为关联绿色空间与居民 健康提供了研究路径。本文从研究脉络与分析 框架、影响因素以及实证研究进展三方面对体 力活动视角下绿色空间影响居民健康的研究进 行梳理评述。结果表明:众多学科基于单一和 融合视角开展的理论探索与分析框架构建为研 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多维影响因素的探索推动了 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和健康干预结果的实证研 究及应用发展。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并基 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综合构建了“绿色空间 特征识别-个体环境感知评价-体力活动水平 量化-健康效应产出机制”的研究框架。以期 完善体力活动视角下绿色空间发挥健康效应的 理论研究与实证探索,也为合理规划城市绿色 空间以干预居民体力活动,进而提升公共健康 水平提供科学证据与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接触校园绿色空间内在动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场所满意度和场所依恋作为中介变量在这个过程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机制,以及绿色空间特征的调节作用。对杭州市10个大学校区的633名大学生展开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接触校园绿色空间内在动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影响;2)场所满意度和场所依恋在接触校园绿色空间内在动机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3)校园绿色空间特征在接触校园绿色空间内在动机、场所满意度、场所依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并存在调节阈值。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接触校园绿色空间内在动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丰富了绿色空间健康促进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城市绿色空间功能—作用的分析,重新界定了城市绿色空间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内涵;按照城市绿色空间功能所作用的对象,划分全球生态、区域环境、区域健康、基本生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7个关系域;建立了基于可统计数据的城市绿色空间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估算的一般方法:以自然灾害损失与森林覆盖率、蓄积水平关系的二元回归关系模型,估算对区域环境安全所贡献的效益;以环境健康经济学的暴露-反应相关理论和方法,估算城市居民因植被对污染物的吸附所导致的减少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的效益;以相对价值、等效替代法和城市土地级差地租,估算改善基本生活环境作用于居民的身心健康效益;以经济人理论为基础,采用最低等值替代法估算对于人类精神健康作用的效益;以国家法律保护的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及其价值为基础,进行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 GI)更新是解决收缩城市空地问题的有效手段,对城市生态系统有功能融合与结构调整的作用。【方法】从功能与结构视角,评估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心城区空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和景观连通性,通过多因子叠加分析法评估城市空地更新为GI的潜力。【结果】鹤岗市中心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较强的空地占比26.47%,景观连通性较强的空地占比16.26%,整体更新潜力不高,具有较高更新潜力的空地仅占22.19%,主要为面积较大的空地。【结论】通过构建城市空地更新为GI的潜力评估体系,提出了增加式、合并式、插入式与预留式空地更新模式,以及收缩城市空置用地更新的针对性规划策略,可为收缩城市空地再利用的规划实践与GI格局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董雯  朱逊  赵晓龙 《风景园林》2021,28(12):93-99
社区绿道作为社区生活圈中的绿色线性空间,是高密度城市建成区居民进行日常体力活动的重要场所。以深圳市已建成的167段社区绿道为研究对象,探讨社区绿道建成环境特征与体力活动强度的关联性,旨在推动城市社区更新并提升公共健康水平。首先,将深圳市社区绿道按照周边用地性质分为绿地景观型、商业服务型和生活休闲型3类,基于POI数据爬取和实地测量方法,从临近性、连接性、场所性3个方面提取建成环境特征数据,采用行为观测结合《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编码表》的方法获取绿道体力活动强度数据。其次,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识别关联性建成环境特征因子,并比较显著影响因子的影响强度差异,结合散点图明确其适宜值范围。结果表明,在临近性和连接性特征中,3类社区绿道的显著影响因子与影响强度各不相同,而在场所性特征中,绿道载体宽度与绿视率是3类绿道体力活动强度的共同偏好因子,但其适宜值域范围有所差异。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对深圳社区绿道的规划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绿色城市设计兴起的背景下,人本视角街道绿视率作为城市空间精细化感知品质的指征日益受到重视。探索人本视角街道绿视率与现行规划管控所使用的鸟瞰视角绿化覆盖率之间的关系,以揭示绿化覆盖率是否能够充分反映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街道绿视率水平,旨在为将街道绿视率指标纳入绿色城市设计导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街景大数据与卫星遥感影像,运用深度学习与地理信息系统,以定性的四象限分析、定量的逻辑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索中国8个城市的街道绿视率与绿化覆盖率的一致性表现情况。【结果】发现一线、新一线城市的街道绿视率和绿化覆盖率往往具有一致性,而二线城市大概率不一致。街道绿视率与绿化覆盖率的一致性表现,除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还受经济水平的显著正向影响;街道绿视率除受绿化覆盖率和经济水平的正向影响,还受街块面积的负向影响。【结论】街道绿视率与绿化覆盖率的一致性表现并非必然,有必要将街道绿视率作为导控要素纳入绿色城市设计中进行分析。街道绿视率与绿化覆盖率的一致性,以及街道绿视率指标自身的高低并不单纯由自然气候条件决定,适度的财政投入能有效提升街道绿视率与绿化覆盖率,小街密路的城市形态特征则能有效提升街道绿视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