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小城镇历史地段公共空间的活力复兴是该地段发展的基础动力,其更新应抓住人与空间的本底特征,在整体把控中建立对小城镇及其历史地段的系统认知。文章从公共属性、物理环境、历史文化、日常行为4个方面分析小城镇历史地段活力衰退的原因,以人与空间为切入点,在日常生活导向下通过人与空间的交互作用和人地关系的再诠释,恢复公共空间活力,提出强化公共属性、传承历史文化、提升物理环境、丰富日常行为的针对性策略;同时,在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社区治理、居民参与等多方努力下,共同维护历史地段公共空间的长效活力。  相似文献   

2.
历史小城镇多维空间整合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史小城镇特色景观形象的基础在于城镇空间特色组合,这一空间应该具有多维性.由物质构成空间。时间空间以及人的行为空间三者有机组合而形成。它们既有属于自身物质空间的序列组合.又有在时间长河中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有人们在城镇演化过程中的行为渗透.形成一个天地人和谐组合的有机空间系统。进行多维空间组合与其整合研究.有助于寻求历史小城镇原生态空间的关系及其形成规律全面认识历史小城镇环境空间的多维性并进行研究.对促进历史和当代小城镇规划设计中时空与行为的可持续性与和谐空间的形成有很大的现实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易纯 《重庆建筑》2012,11(7):8-10
小城镇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协调发展是现在和将来必须面对的问题,从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耦合研究的必要性出发,以湖南省绥宁县寨市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为例,从整合空间的用地功能、梳理城镇的整体空间结构两种途径来探讨空间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耦合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文化复兴战略背景下,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引领小城镇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也有着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基于对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小城镇空间发展的差异性,并以此提出了文化引领型小城镇空间发展的三种模式。结合对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灵山镇规划实践案例的研究分析,展现了灵山镇在规划中对定瓷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通过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探索出符合灵山镇特色的空间发展模式和规划策略。文章提出通过构建"核心价值+拓展价值"的两级文化价值体系,以及"区域协同—核心引领—项目带动"的三级空间规划策略,促进小城镇文化价值的整体提升和空间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秦硕  覃琳  谢力 《重庆建筑》2014,(3):17-20
小城镇建设中的风貌问题日益成为彰显文化和地区形象的关注重点,欧洲小城镇的风貌特色,其内在成因有根本的历史与文化差异性。该文尝试通过对欧洲几个小城镇的观察,结合城市的历史背景,公共配套设施,空间形态等因素,解析其风貌背后的发展动因与机制,以此对国内小城镇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文化景观作为自然环境载体与文化动力机制相互作用的产物,体现地域人文地理特征和精神文化。基于文化景观视角对陕南小城镇进行分析,从自然环境、人工建构、人文内涵等层面解析其文化景观构成要素,揭示其与小城镇特色的内在关联,从而构建包含自然山水格局、镇区空间风貌和历史文化风俗等基本要素的小城镇特色分析框架。结合勉县典型案例进行特色分析与评估,识别小城镇特色基本类型。进一步提出小城镇特色规划理念和原则,探讨不同类型小城镇特色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小城镇分布地域广阔,历史文化环境不同,形成了各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小城镇。小城镇的历史环境和古建筑,都与地方的气候条件、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小城镇地方特色历史环境生态建设,可以有效的促进小城镇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因为在小城镇  相似文献   

8.
张琦  傅娅 《四川建筑》2014,(1):32-35
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打破二元结构的重要连接点,与城市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相区别。休闲文化是由当地地域特色与历史文脉共同凝结而成,同时也是成为小城镇发展的"软实力"的保障。四川汉族地区小城镇历史悠久,在大力建设小城镇的背景下,首先通过多次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然后分析休闲文化的特征和构成体系、休闲方式以及影响休闲方式的要素,最后提出现阶段四川汉族地区小城镇休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必须将人们的心理需求、外部空间、历史地理文脉和社会影响等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的特色和要求,探讨了小城镇城市设计的概念界定,阐明了小城镇与大中城市相比在空间尺度、历史文脉、城市风貌等方面的特殊性;通过空间结构、景观环境、文化保护等内容,明确了小城镇城市设计核心内容、设计体系和控制要点,形成了小城镇城市设计技术要点,为其他小城镇城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孙雁  吴森 《室内设计》2012,93(4):48-54
西南山地小城镇有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城镇的公共空间是其历史文化资源、邻里社会结构、地域空间特色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建设的失序,公共空间的特色正快速丧失,空间活力日益消褪。本文尝试以潼南双江镇为例解析西南山地小城镇公共空间活力的构成、探索公共空间活力提升与平衡的有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深入调研的闽北历史文化名镇和平古镇公共空间的保护性整治规划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上不管是物质遗产或是非物质遗产在本质上都是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历史发展,都有着异曲同工之源的解读。对作为古镇复兴的原动力之一并具有文化遗产特性的传统历史公共空间的保护,实质上也是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战略层面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名镇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一般小城镇的基本属性,又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本文在剖析历史文化名镇及其规划的特点基础上,以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镇为例,探讨了历史文化名镇总体规划和保护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名镇规划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历史古镇经过几千年物质和文化的积淀,形成独特的空间结构。鉴于各个古镇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千差万别,难以套用统一的模式,本文以重庆市路孔古镇为例,运用空间结构理论,对空间格局进行解读,发掘与弘扬古镇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中,古镇属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畴,是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在当代时空语境中有效地保护这种传统的聚居形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课题。笔者试从巴渝古镇聚居形态在当前城市化背景下的现状特点与演变趋势入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的技术思考,并从古镇传统空间格局的延续和古镇社会文化形态的修复两个层面提出了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经济与政策两个层面讨论了整合实施的保障策略,为古镇整合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万玲 《华中建筑》2011,29(9):120-124
适度经济开发引入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在国际上已有不少成功范例。、这种保护工作既保护了历史文化,又强调了经济效益:广州市小洲村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兼具“岭南周庄”和“羊城宋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有着发展经济的现实要求,正面临保护抑或开发的双重难题,只要突出小洲村的历史文化及艺术特色,奉行科学规划与适度开发,就能做到文化的传承弘扬与经济的物质利益并举。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有机生长理论为视角,以蒲城为例,对关中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的功能秩序、空间秩序特色和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街巷系统的功能融合、城市设计、公众参与三个方面提出关中小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系统规划的策略,创造功能复合的街巷、形成基因健康生长的"街巷网状系统"、尊重历史和文脉,从而达到对延续关中小城市传统风貌、缝合社会生活网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快速的城镇化、短期的建设行为以及对历史文化村镇复杂空间形态认识的缺乏,导致村镇传统风貌破败、历史文脉断裂。文章以河西古镇为例,通过网络密度和空间句法等定量分析技术对其街道网络的几何形态与拓扑结构进行解析,探索其相互作用机制,挖掘深层次文化内涵,构架以街道为基础的保护与更新体系,为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特色认知出发,透过文化景观视角,基于价值评估进行历史村镇的类型化研究,是掌握历史村镇文化景观典型特征并制定科学保护与发展对策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借助层次分析法建构历史村镇价值评估体系,并以西北地区 324 个历史村镇为样本进行基于价值评估的类型化研究。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划分为地理景观特色型、民俗景观特色型、建筑景观特色型、格局肌理景观特色型、历史人文景观特色型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之上解读其空间分布与景观特色,并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建议。在厘清历史村镇典型特征与价值的基础上,为历史村镇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提供分类指导的现实依据,并资鉴其他地区历史村镇的规划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