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中国的现代史上,乡村建设从来不乏民间的探索者。早在1908年,从日本留学回国的米迪刚,就在河北定县翟城村搞乡村合作社、村民自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甚至掀起一波高潮,有700多个团体和机构,各种实验区1000多处。其中以晏阳初在河北定县创立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梁漱溟领导的山东邹平乡村建设运动最为知名。后因日本侵华战争等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8)
民国时期,尤其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华北地区兴起的颇具规模且有相当影响的"乡村建设"运动。其中以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和晏阳初在河北定县的乡村建设实验最为著名。而梁漱溟通过构造整个乡村社会组织进行实践,晏阳初则是主要通过乡村教育的改革推动整个乡村建设运动。  相似文献   

3.
安源 《中州建设》2014,(12):28-34
近现代乡村建设的历史,可以远溯到1904年,米迪刚在定县翟城村的“村治”。后来较有影响的乡建试验包括民国以后山西的“模范”村治制度,“五四”后的新村运动,一直到梁漱溟的河南村治学院、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等工作。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成效巨大,然而,百年来现代化与中国固有农业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三农问题产生机制却从来没有被真正解:央过。于是,便有了现代化主流背景之下的百年乡村建设运动.便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与实践。——何慧丽  相似文献   

4.
<正>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晏阳初先生在河北定县的平民教育实践成为乡村建设的典范,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延续这一传统,最终导致乡村凋敝,问题丛生。其实,乡村的议题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核心,从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到邓小平的包产到户,再到胡锦涛的新农村建设、习近平的美丽乡村都是在解决乡村这一核心议题。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食品安全危机的加剧,乡村再次成为  相似文献   

5.
正上世纪30年代,晏阳初、梁漱溟等人为了解决乡村的衰败问题,在河北定县、湖南、四川、河南、山东等地进行系统的乡村实践,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比较遗憾的是,后来因为战争的原因,他们的实践没有持续下去。新中国成立后,新时代自然有新的议题,乡村的问题一度被搁置起来,直到随着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的时候,乡村建设才重新成为重要的议题。于是乎就有了新农村建设,"留住乡愁,留住美好记忆"成为新时代的精神。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之下,精明的商人捕捉到  相似文献   

6.
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村生态建筑具有数百年历史,是当地农民祖先智慧的结晶。在村民的积极努力下于1995年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是日本著名乡村旅游观光胜地,被称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本文主要论述了合掌村的农民如何保护乡土文化,如何利用农村的自然景观资源建设自己的家乡和合掌村成功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正>近五年来,在湖北省住建厅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对湖北省内近300多个村庄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也安排人员去欧洲、美国、泰国、日本及北京、浙江、广东、四川、台湾等地对优秀乡村建设项目进行了参观学习。与此同时,我们在湖北省红安喻畈村、罗田张家冲、孝感磨山村、洪湖珂里湾等地做了十几处美丽乡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广  相似文献   

8.
新乡村建设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关于乡村建设的研究可上溯至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当前的新乡村建设是基于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将会影响国家稳定和现代化进程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新乡村的建设包括城乡二元制度的调整和乡村多方面的综合建设内容,需要政府推动、农民参与、社会支持,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在实践中,既要创造新乡村建设的样板和模式,供各地借鉴和参考,也要提出客观的指标体系,对新乡村建设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如何破解"三农"问题,既是国家面对的重大挑战,也是专业人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建筑学界、城乡规划学界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乡村的发展建设中,从建成环境改造、乡村产业帮扶到社会组织改进多有涉及。在推动"新乡村建设"运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新问题。为此,笔者与中国"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进行了一次对话,分别探讨了乡村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困境、现代国家构建与乡村治理、土地流转与人口流动以及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温教授的论述有助于理清问题,以便更加踏实、有效地介入乡村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步复苏,日本乡村建设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发展,日本政府组织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乡村改造运动,极大改善了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并在20世纪90年代针对日本乡村文化日渐流失的问题,展开了以传统农耕为基础、艺术展演为平台、产业观光为支撑的艺术化再造运动。本文以日本乡村的再造为线索,结合相关实例,探究艺术家在这一过程中实施的举措及发挥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三种形态第一,学术研究形态的新乡村建设。近几年,我国乡村研究正在重新兴起,包括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对近现代以来的中国乡村建设思想史、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史、不同乡建学派代表人物传记、典型村落调查等方面的研究。乡村建设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以华北和江南农村为样本的乡村经济社会变迁史研究,如黄宗智等人主编的《中国乡村研究(1-3辑)》;2.对1920-30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史的研究,如郑大华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3.对乡村建设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及思想史的研究,如《晏阳初传》、《晏阳初传略…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变化,河北省相继出台了多个村庄公服设施配置标准,但由标准向实践转化中出现了差距与困境。文章通过梳理分析河北现行村庄公服配置标准和易县村庄公服设施现状建设情况,探究配置标准与现状建设差异的本质原因,即“重必配轻选配”“重量化轻弹性”“重规划轻监督”三大核心问题,并从配置思路、分类方式、管控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加强标准的规划指导性和落地性,以期为其他地区公服设施配置标准指导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为乡村建设规划提供了新的规划思路。为响应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青海省大通县在生态规划、产业规划、村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对大通县乡村体系进行短板融合、初步融合、深度融合,重构形成由引领村、特色发展村、特色风貌村、稳定发展村组成的"四类"乡村体系;进而根据由生态特色利用指数、产业特色指数、乡村发展等级依托指数构成的乡村融合发展指数,对大通县240个村庄精准分类,以打造宜居适游乐业的新乡村体系,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  相似文献   

14.
从日本町村发展看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的町村发展 日本为三级行政体制,即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市町村是最基层的同级行政区,市是城市化地区,村是乡村地区,町是在城市化发展程度方面介于市和村之间的地区,其建设规模、水准和机制之间的差别极大。战后日本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町村地区社会经济的振兴和发展。 1、町村合并。日本财界和中央政府在指导思想上倾向于广域行政,以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现象解读层次对日本古川町、台湾宜兰后埤村、河南信阳郝堂村以及山西和顺许村四个乡村社区建设实践中针对特定人群策划的具有社会价值及人文关怀的策划性"事件"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加拿大旅游学家盖茨·唐纳德对"事件"的定义归纳总结了以上四个案例中的五种主要类型的策划性事件在乡村建设中达到其特定功能效果所需要的场所、特定人群。此外,基于每一类型事件的策划特点、介入乡村建设的阶段等因素初步总结了由以上五类事件主导的乡村建设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晓明 《华中建筑》2020,38(7):128-131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乡村风貌的延续与塑造受到越来越多乡村建设者以及学者的关注。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以客体认知视角为主导的乡村风貌塑造,忽视乡村地域及村民主体性特征,从而导致乡村风貌产生异化。该文基于乡村主体性视角,总结部分乡村风貌塑造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婺源三个乡村——延村、漳村以及汪口的风貌延续模式,分析延续模式主体性,对婺源乡村风貌延续模式进行总结。以期重新确立乡村风貌建设的主体主导性,助力乡村内生式振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日本乡村建设中的典型案例——群马县川场村展开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对其发展历史以及空间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并以社区营造的5个关键点分析其成功经验,以期为中国当下逐渐升温的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住宅更新改造的设计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志勇  黄炜  林川 《工业建筑》2007,37(6):33-36
以村落更新改造为视角,结合乡村旅游开发的村落更新改造必须保持乡村特色。并以北京昌平区菩萨鹿村、河北迁西新立庄村的设计实践为例,通过构建新农村理念,从村域范围到各类设施等各方面逐层深入的措施来保持、强化村落的乡村特色,以及在更新改造过程中提倡“有机更新”和社区参与的方式,从而促进村落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层面与环境层面的发展遭遇瓶颈之时,日本乡村振兴战略开始在乡土价值观层面寻求突破,能登里山里海乡村区域振兴运动综合性地反映了这一转变。以该运动为例,从立法规范、景观规划的推进体制、各类民间组织活动的内容形式特点三个角度来具体解析当代日本乡土价值观的复兴模式,进而展现日本城乡统筹发展中重新构筑社会意识体系的有益探索,为中国新时期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要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与转型升级,重点在于自身升级。美丽乡村品牌是乡村和城市无形资产的浓缩,文章以厦门市军营村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为案例,结合军营村实际,探索"厦门军营村模式"的建设与管理,浅析美丽乡村建设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问题和措施。厦门军营村的建设是按照"五位一体"要求,注重发展模式、规划设计和优化建设,通过对基础设施、产业经济、生态文明、乡村旅游等综合配套的完善,建设"富饶、文明、旅游"美丽乡村,打造独具特色核心品牌,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美丽军营村,实现城乡资源有效交换,缩小城乡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