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再现古典     
这一巴黎的私人住宅从一座中世纪的建筑改造而成。宏大的会客室没有根本改变。设计师约瑟夫卡拉姆(Joseph Karam)选择朴素的现代家具.这些家具与雕刻着中世纪主题的14根圆柱支撑的15世纪拱顶相比,明显退居次位。这是一座独特而完全真实的展室,离特洛卡代罗(Trocad6ro)仅一箭之地。就在1890年,一位建筑师将哥特式城堡的整座翼侧建筑拆除.  相似文献   

2.
《建筑学报》编辑部和苏州园林处,在苏州召开了“古典园林古为今用”小型座谈会。解放以来,全国的园林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新建园林中存在着对古老园林优秀传统吸收不够的问题,座谈会结合苏州东园茶室设计(见《建筑学报》1979年5期35~37页),对古典园林古为今用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美学》指出,园林,"不是一种正式的建筑",却是融合着一切建筑手段的一种"高级建筑艺术";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景色秀丽,江山多娇,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自然拥有融合一切建筑手段的"高级建筑艺术",况且,园林在中国已经发展了三千多年,也留下了很多经典园林供现代景观设计参考学习。因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多通过构景的手法来表现,所以,本文以表现美学思想的园林构景手段来论述其在现代建筑景观和居住区环境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重塑古典     
《现代装饰》2006,(7):64-69
在这个建筑实体中,我们试图寻觅并重新定义古典装饰元素的内涵,格栅,拱石顶和拱门已不再是传统的建筑符号,我们期望它们能在上海市区的这幢三层的建筑里,尽情地绽放出它们作为纯粹的装饰元素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建筑学界曾认为密斯风格单调乏味、忽视了历史文脉的延续并抑制了建筑创造性。实际上,密斯尊崇古典秩序及中世纪经院哲学,深受古典主义建筑大师辛克尔的影响,他的建筑把古典秩序和美学原则与时代材料相结合,使其兼具时代性和古典精神。该文通过对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建筑作品及思想的归纳与分析,从秩序、比例、柱廊及结构整体性四个方面说明其中抽象、隐喻的古典意蕴,提出在当代建筑创作一味求新的境况下重拾经典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正"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作为苏州的一张旅游名片,苏州古典园林的美是那样的精致优雅。而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景物的构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园林中处于主导地位。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独特的建筑艺术塑造了别样的江南符号。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布置方式也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常常与自然环境紧密融合,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同时,苏州深厚的文化土壤也深深的影响着苏州古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7)
<正>"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作为苏州的一张旅游名片,苏州古典园林的美是那样的精致优雅。而作为四大造园要素之一的建筑,在苏州古典园林景物的构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园林中处于主导地位。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独特的建筑艺术塑造了别样的江南符号。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布置方式也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常常与自然环境紧密融合,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同时,苏州深厚的文化土壤也深深的影响着苏州古  相似文献   

8.
“现代”还是“古典”?文远楼建筑语言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钱锋 《时代建筑》2009,(1):112-117
文远楼长期被看作中国早期杰出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文章通过分析发现该建筑不仅仅体现出现代主义特征在现代的形式之下还隐藏着多重西方古典建筑语言是一个深具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作品。文章着重分析该建筑中所隐含的西方古典建筑语言特征并从设计者的建筑思想角度探讨了作品具有复杂建筑语言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丹 《山西建筑》2008,34(4):34-35
分析了中国古典大学建筑的类型、形态构成和空间组织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角度,找到了现代大学建筑的发展源头,指出当代大学建筑中缺乏的品质,正是历史类型中存在的多样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8)
自17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就酝酿着伟大的工业革命,到了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在这期间,英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成倍的增长,工业化的比重首次超过农业,社会阶层发生改变,大批农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发展成为工人,农业经济逐步减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传统格局和建筑形式、建造工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古典与浪漫同时奏响了时代的交响曲。文章通过探讨19世纪的英国建筑艺术发展,了解时代精神对建筑形式等因素的影响,以史为鉴,启示当代建筑的设计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许铭哲 《华中建筑》2008,26(2):15-20
该文探讨了当代台湾建筑的古典意涵倾向及其原因,分析了这类建筑的三种表现:新古典主义的路线;后现代主义的路线;古典与前卫建筑的并置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是创造以景自天成的风景园林为特点,园林中的建筑以木结构体系为主。它源于自然,利用自然,高于自然;它以灵活的风格、合理的布局、适宜的建筑体量和精巧的装修,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表现自然美和艺术美之外,又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手段,造就了深邃的意境,达到了所谓理想美的境界。“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代表着中国园林建筑的特征。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以木构架体系为主体,充分发挥木构建筑灵巧多样的特点,结合山水景物,组成丰富多姿的园林胜景。正确地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使之更好地为今天服务。在保护文物古迹及继承古典园林艺术传统的同时,逐步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型的中国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13.
陈坚  赵山 《南方建筑》2002,(3):19-20
本文结合珠海市国际会议中心,理性地分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古典建筑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在营造独特的空间效果,体现鲜明的建筑个性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求.  相似文献   

14.
肖何 《中外建筑》2001,(3):14-14
近年来,欧式建筑在国内不少城市盛行,笔者认为对其变迁及应用有一个探索的必要。欧洲古典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风格,是人类灿烂文明的象征。随着历史的进程,古典建筑演变出各种各样的建筑形态,深入研究它们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和构成法则将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历史,清醒认识当今错综复杂的建筑局面,为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古典形式的变迁 在漫长的历史中,欧洲古典形式的变化和发展先后经历了产生时期、成熟时期和衰落时期三个阶段。 1.1 产生时期(古典与中古时期) 这一时期,建筑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逐步形成了四种基本的古典建筑形态:柱廊式建筑、孔洞式建筑、堡叠式建筑和火焰式建筑。为成熟时期各种形式的融和奠定了基础。 柱廊式建筑产生于希腊时期,具有庄严、高贵、单纯、秩序的特点。孔洞式建筑产生于罗马时期,具有雄伟壮丽  相似文献   

15.
古典柱式的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聂菲 《山西建筑》2006,32(7):45-46
通过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建筑与柱式关系的阐述,从柱式发展演变过程的角度论述了柱式这种元素在建筑艺术史上的独特贡献,并重新审视了柱式在现代建筑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沈福煦  王伟海 《园林》2007,(12):16-17
园林建筑重在观赏,兼以功能,同时它也表现着宫殿、寺庙、民居等建筑的美。园林建筑中的牌楼、照壁、仪门、石狮、抱鼓石等,建筑中可归入小品一类;门簪、基座、柱础、斗棋、雀替、脊兽等,可归入饰物。在此挂一漏万说几类。  相似文献   

17.
通常规划师、建筑师在进行建筑环境规划设计时,重视的往往只是建筑环境的空间规划与设计,而忽视时间性设计。真正高明的建筑环境规划设计,除了要重视建筑空间的设计以外,还要注意时间性设计。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建筑环境永恒的魅力,体现对人的深切关怀以及符合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中国古典园林的规划设计,十分注意对时间性因素的考虑,达到空间性设计与时间性设计的完美结合。本文介绍了古人关于古典园林时间性设计的若干论述,通过若干例子,归纳总结出古典园林时间性设计的一些成功经验,指出古典园林的时间性设计,应从宏观、中观及微观等不同时间尺度着眼,并注意从动植物的配置,天文、气象的变化,游览路线的安排和建筑布局等几个方面入手。总结中国古典园林时间性设计的成功经验,对于今后我们在建筑环境规划设计中,注意时间性设计的维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形成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园林建造者,天人合一、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在中国古典园林这一建筑本体之上都得到了印证。本文旨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特征,更准确地如了解、认识园林这一人类建筑世界的瑰宝。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三个著名代表建筑实例进行分析,阐明了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对于建构逻辑秩序的不断完善和古典法则的回归。早期风格派与建构逻辑秩序的博弈,中期建筑逻辑秩序的进一步发展,后期建筑秩序与古典法则在建筑上的完整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园林要素中的建筑要素入手,研究中国园林中的建筑布局结构,以期为我们所从事的城市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