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利用好现有各类医疗设施进行 应急医疗设施选址和建设对于减缓或阻断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 邯郸市主城区居民点为需求点,以现有医疗设 施点作为备选应急医疗设施候选库,以居住区 生活圈15 min范围为约束,利用GIS选址分析 技术、结合最小化设施点数模型、最大覆盖范 围模型、以现有医疗设施床位数作为容量限制 的最大覆盖范围模型三类模型进行应急医疗 设施选址,对比了现有三甲医院作为应急医疗 设施和三种选址模型结果的居民点覆盖情况。 结果表明:利用最小设施点数模型需布设55个 应急设施点以覆盖全部居民点;利用最大化覆 盖范围模型求解确定24个应急医疗设施,可覆 盖93.22%居民点;利用有容量限制的最大覆盖 范围模型求解确定63个应急医疗设施,可覆盖38.50%居民点。提出的方法和结果可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应急响应预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型应急医疗设施规划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涛  王英  孟庆  闫晶晶 《规划师》2020,(5):89-93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国内肆虐,疫情救治防控措施中,武汉市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两座大型应急医疗设施的快速建设和投用引发全球瞩目,也倒逼国土空间规划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型应急医疗设施的规划预控。文章立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破坏性及不可预测性等特点,提出大型应急医疗设施超前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梳理其规划选址的原则及规划预留预控的机制,提出对城市大型应急医疗设施的规划思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应急能力主要体现在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和应急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而后者又是最主要的方面,表现为设施布局是否科学。但我国对城市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近几年各种公共突发事件不断涌现,形式之复杂,损害之惨重,对城市的应急能力的考验日益严重。因此,加强对应急设施选址的研究,重视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独特的作用,为应急设施的选址提供技术支持尤为重要。本文以广州为例,运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演示避难场所的选址。结果表明:GIS,特别是空间分析功能在应急避难场所设施选址上比传统的选址模型具备更精确、更高效和更便捷的优点;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的适用范围很广,该选址过程可以适用于广州市的其他应急设施的布设。  相似文献   

4.
安全性是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若由于初时设计不当,将严重影响地下空间中广大民众的人身安全;科学的规划,将有效提升地下空间的综合防灾能力。本文针对南京地下空间面临的主要灾种类别,系统梳理了其在防灾建设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未来地下空间应满足“内部防灾和外部减灾”两方面的需求,并针对火灾、水灾等主要灾种,布局相关防灾设施,制定实施措施;同时,明确了防洪排涝设施、避难场所与应急物资储备库等不同类型项目结合地下空间建设的策略和选址。最后,提出了平灾结合策略,以及未来城市地下空间综合防灾设施系统发展建设的三大契机。  相似文献   

5.
汪杰 《山西建筑》2013,(31):191-192
从调查太原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现状着手,深入分析了市场化机制下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所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统筹规划、存同求异、整合联动等建设对策,以期为我国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健全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基础建设设施完善的指标之一。Ⅱ类应急避难场所具有覆盖广,数量多,渗透深的特点。Ⅱ类应急避难场所在建筑设计领域主要涉及功能场所的分区设计。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交通便捷,满足可增加配置物资储备及指挥通讯系统的要求,亦可利用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设计能够使该校实现因地制宜、平灾结合、综合利用,使其成为安全可靠的Ⅱ类应急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战役卫勤快速支援系统、严寒地区基层应急现状等进行田野调查,本研究采用行为分析法分析应灾医疗空间的功能设置的现状及民用领域应灾医疗空间的功能的特殊性,并结合严寒地区气候的适应性,提炼适应寒冷地区的应灾急救单元模式。针对寒冷地区民用领域的空间需求,提出"独立—组合式"可移动应灾急救单元的设计模式,从而实现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提升救援效率、改善治疗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随着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视和相关规划研究的展开,出现了一些与城市绿地防灾避灾功能相关的定义、概念,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或共识。对城市避灾绿地从概念、规划定位、选址要求、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高度评价城市绿地的避灾能力,并对避灾绿地服务半径的合理确定、建设时限、容量计算等问题提出了见解,力图从新的角度审视、指导今后公园的改造和建设,真正实现公园平时与灾时的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9.
建设单位项目部作为建设管理的延伸影响着建设单位的管理效率。通常的项目部选址带有主观性,但因项目部选址涉及因素复杂,传统方法很难兼顾各种因素。从楼宇设施、交通设施及配套设施等因素出发,应用模糊数学理论中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准则建立数学模型,采取专家咨询法进行权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选择过程的主观因素,项目部选址结果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0)
<正>目前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有城区的城市功能已不能满足人口需求,因此城市周边大量村庄划入城市区域。我国有2000多建成县级城区,围绕这些城区存在上千个城郊村。这些城郊村庄大部分经济文化已经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并承担着一定城市环境职能,但目前大多数城郊农村环境治理设施上还存在各种各样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1城郊农村污染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M80城市问题导向下的步行系统规划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昆仑  徐颖 《安徽建筑》2006,13(5):13-15,19
文章通过对多样的城市问题的分析入手,指出可以通过系统的步行空间与设施建设,一定程度解决城市问题和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提出城市步行系统的建设应该有整体完善的系统构成要素、合理的系统结构和有效的系统外部支撑,才能发挥步行系统的作用,并对系统构成、结构和外部支撑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王新建  李锋 《矿产勘查》2018,9(5):1015-1022
国家森林公园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在地形陡峭的公园里,如何解决公园内的地质灾害问题,确实考验着人们的智慧。上方山森林公园景区采取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克服了公园里的运输和工期紧张的困难,有效地治理了公园内的地质灾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让森林进城,让公园下乡。北京市近年来着力打造三级城市森林公园体系,为市民提供多层次、多选择的宜居生态环境。在此背景下对城市森林公园的概念进行解读,分别对新城滨水森林公园、近郊郊野公园、中心城区城市休闲森林公园三种城市森林公园类型进行初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北京市森林城市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防灾公园在平灾两种情况下具有两种不同的作用,灾时对紧急避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徐州淮塔改建为防灾公园的案例,对完善防灾公园的功能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从生态景观、应急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徐州的防灾公园改建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
防灾公园的建设和利用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提出在城市总体规划和防灾设施规划等宏观层面加强统筹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公园地形地貌条件、河流水系、砂石土壤及公园设施的综合利用探讨城市普通公园兼容防灾公园的可行性以及利用城市普通公园开辟防灾公园的具体路径,以实现城市公园综合防灾减灾功能的整体提升。最后从地形设计、水体设计、建筑设计和植物栽植设计等几个方面指出城市防灾公园景观设计的技术要点及有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我国面临的城市安全问题,提出有必要健全城市公园绿地的防灾避险配套设施。在确保公园日常生态、景观、游憩、文化功能发挥的前提下,确定合理的灾时避灾人口容量,完善场地竖向、植物种植及园林建筑设计,确保公园内应急指挥中心和棚宿区的给水、排水、环卫、消防、物资供应、供电及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行。从公园设计方案入手,解决好公园平灾功能转换,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是落实公园在城市防灾体系中作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京主城区12个综合公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的调查发现,南京综合公园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公园环境本身存在障碍、无障碍设施设计安装不合理、公园未设置完整的无障碍设施等三方面,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互相交叉影响,阻碍了南京综合公园的无障碍化进程。最后针对调查发现的各方面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构建南京综合公园无障碍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建设场地和建筑形式的选择、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小区生命线系统和次生灾害预防四个方面,探讨住宅小区抗震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