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使用丙烯酸类、有机硅类、氟碳类清水混凝土保护剂对C40混凝土试块表面进行了处理,系统地研究了在不同涂刷层数下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并与未涂刷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标准试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清水混凝土保护剂面漆抗冻能力高于底漆,有机硅类和氟碳类清水混凝土保护剂体系的抗冻性最好,且随着保护剂涂刷层数的增加,混凝土试件的抗冻性能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机硅类、硅烷类和有机共聚物3类保护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研究了混凝土涂刷保护剂后吸水率、抗Cl-渗透性能、抗碳化性能、耐污染性能指标的变化,通过以上4项指标综合评定混凝土保护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对水灰比、含气量对混凝土气泡结构和抗冻性的影响,FHWA质疑了ACI关于保证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含气量与气泡间距的临界值。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灰比为0.4~0.5、含气量为2.5%~4.5%范围内,含气量为3.5%和4.5%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相似,耐久性系数都在80%以上。水灰比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很小,没有发现水灰比与引气混凝土抗冻性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对混凝土抗冻耐久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气泡间距系数,随着气泡间距的减小,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在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粉煤灰混凝土墙体材料的抗冻性,研究了不同水胶比和不同粉煤灰掺量对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胶比对粉煤灰混凝土抗冻性影响较大;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抗冻性能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添加矿物掺合料、聚丙烯纤维对Ⅱ、Ⅲ类再生混凝土进行强化处理,综合考虑基本力学性能后,挑选最优组进行抗冻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Ⅱ、Ⅲ类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较差,掺加矿物掺合料以及复掺聚丙烯纤维都可以改善Ⅱ、Ⅲ类再生混凝土抗冻性。(2)由于不同类别再生骨料的性能之间存在差异,质量损失率不能很好的反映不同类别再生混凝土之间抗冻性的优劣,不建议质量损失率作为评判再生混凝土抗冻性的指标。(3)损伤度的试验结果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累积损坏的指数模型D=aebN,模型拟合方程具有很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沥青铣刨料替代部分的粗骨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通过混凝土抗冻性试验,采用质量损失率及相对动弹性模量2个指标,进行沥青铣刨料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分析研究,从而验证沥青铣刨料对水泥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了不同引气剂掺量及类型对机制砂海工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气孔间距试验、电镜扫描等试验方法,分析了冻融环境下不同引气剂对机制砂海工混凝土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ML类引气剂掺量为0.4%时,机制砂海工混凝土有较好的抗冻性能;醚类引气剂可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其引入的微小气泡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包裹性,同时不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平均气孔弦长越小,其抗冻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8.
纤维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机场道面的新建与修补,其中的新型合成纤维道面混凝土改善了传统钢纤维道面混凝土自重大、成本高、对机轮磨耗大等缺点。在论述机场道面纤维混凝土材料及其抗冻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快冻法试验,研究了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及掺量对道面混凝土抗冻性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对道面混凝土抗冻性的改善效果优于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对道面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存在最佳纤维掺量,掺入1.0%聚丙烯纤维对抗冻性的提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机制砂及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岩性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石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和抗压强度;母岩类型对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引入引气剂、增稠剂或适当提高机制砂混凝土中胶凝材料与石粉的比例,可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江苏省高速公路桥梁混凝土常用外加剂(其中包括减水剂、早强剂与膨胀剂)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种类的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碳化和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采用MIP对其进行微观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加剂可明显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能力,但不同外加剂的影响有所不同;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和孔隙率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抗冻性影响很大,掺引气减水剂的混凝土抗冻性较好,而单掺早强剂对混凝土抗冻性无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