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历史街区逐渐成为各城市的旅游街区.文章以呼和浩特市大召片区为例,探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与大召片区游客中心设计之间的传承与更新,以及大召片区游客中心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有着独特的建筑特征和文化特征。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活化过程中,如何保护和开发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文化创意营销的驱动下,通过挖掘福州市仓山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给予受众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价值重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是一项综合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城市更新的关键和难点。随着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时代的到来。文化经济快速发展,历史街区已成为城市文化旅游的热点。将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既有利于延续历史街区的文脉,维系市民的集体记忆,又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振兴、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本文以广州荔枝湾涌历史街区为例.阐述了历史街区更新改造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历史街区旅游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历史街区的更新与旅游开发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印尼棉兰旅游城市目的地规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以棉兰克萨旺(Kesawan)为例,旨在研究和阐述在旅游城市目的地开发中应使用的城市设计原则及其发挥的作用。同时,重点研究了在旅游城市目的地开发中城市设计与城市旅游之间的关系。首先,本文探讨了形成历史街区的自然特征及衡量历史街区价值的方法;然后,讨论了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的活动场所;最后,评述了体现城市特性的城市意象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棉兰克萨旺(Kesawan)为例,旨在研究和阐述在旅游城市目的地开发中应使用的城市设计原则及其发挥的作用.同时,重点研究了在旅游城市目的地开发中城市设计与城市旅游之间的关系.首先,本文探讨了形成历史街区的自然特征及衡量历史街区价值的方法;然后,讨论了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的活动场所;最后,评述了体现城市特性的城市意象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城市进行大规模更新和改造,使城市历史街区保护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城市更新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桂林市正阳东西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讨论城市发展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方法,实现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存,对提升桂林文化旅游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文化旅游,随之而来的是提升城市文化内涵的呼声。在富含历史文化资源的村镇、街区的规划设计中,既需要破旧立新,也需要历史传承。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街区改造的有机统一,是值得认真研究与慎重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莫树培 《建筑与环境》2009,3(2):153-156
以骑楼为特色所形成的历史街区,现已成为现代城市社会功能中不可忽视的商业地带,因而引起众多的专家与学者对历史街区的关注。本文以江门长堤骑楼历史街区为例,通过调研长堤骑楼历史街区的历史沿革,分析街区现状以及骑楼建筑的功能在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新思路。笔者认为:保护性不仅仅是“修旧如旧”的修建,更重要的是为顺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提出将原骑楼建筑功能加以转换,即“以旧换新”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怎样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与更新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对厦门鼓浪屿历史街区的内涵进行分析与深入研究,通过保护鼓浪屿历史街区的独特物质形态与激发旅游经济,弘扬厦门的历史文化,为我国其他区域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温莹蕾 《四川建筑》2013,33(3):19-2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城市文化多样性渐渐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文化产业和旅游发展为中国的历史街区提供了生存和复兴的机会。文中以济南商埠历史街区为例,分析如何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为指向复兴历史街区,并打造城市的多元文化,为未来城市多元化发展和历史街区的保护作一个前瞻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浅议中国传统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恒立 《山西建筑》2010,36(3):40-41
从符号学的角度首先探析了中国传统符号的特征,以及传统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表达形式,提出了运用传统符号来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最后指出在现代设计中传统符号的形式是可变的,通过对传统符号的重构与创新使用,以使传统符号成为现代设计的一个新元素。  相似文献   

12.
贵州土家族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民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的重要途径。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不断的汉化,有的已经完全汉化,传统村落的内涵正在慢慢消失。研究显示,我国的传统村落正以1.6个/天的速度消失。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官舟镇木梓岭土家传统村落的保护为例,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借此改善土家族传统建筑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推动土家族传统村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粤北古道传统村落形态特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古道为线,探讨粤北地区历史文化演变过程对传统村落文化持久而重要的影响,并选取祠宅关系、民居类型和镬耳山墙样式等若干特征元素跟踪比照,呈现出粤北古道沿线传统村落形态多元的特性,以及不同时期中原文化、湘赣闽文化和广府文化在粤北地区村落中的传播交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寻“留白”这一艺术理念对于传统园林以及传统空间建构形态的影响,分别从传统哲学、认知方式以及审美观等角度,对留白在传统园林空间的创作以及接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揭示了留白的创作思想表现在园林空间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以及时空互渗等方面,留白的空间处理手法是形成传统园林空间意境的重要设计策略.传统园林空间中的留白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表现出内在的一致性和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广州传统民居建筑构件为例分析了传统建筑构件的历史记忆和再现功能,提出在传统民居大量消失的背景下,收集、保存传统民居建筑构件是保护传统民居的补救措施,具有保存城市记忆的功能,各地应重视传统建筑构件的收集、保护、研究、展示。  相似文献   

16.
以赣闽地域传统乡土建筑和传统大木工匠为研究对象,对课题的研究动态进行了梳理,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传统乡土建筑营造技艺的主体——传统乡土建筑和传统大木工匠为研究出发点,应用类型学和人类学等方法,尝试对该地域传统乡土建筑的营造技艺进行解析,并将其与《营造法式》、《鲁般营造正式》和《营造法原》等文献作比较分析,寻找其中的历史渊源,加深对赣闽地域传统乡土建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传统乡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自组织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挖掘更新机制为目标。通过解析过去,揭示三个参变量的主导作用、三种结构秩序的空间建构,以此提取传统乡土聚落的演变秩序。通过诊视现在,提纯分形理论下空间自相似生长机能、协同学理论下空间共生性生长机能、超循环理论下空间催化性生长机能。通过调控未来,挖掘传统乡土聚落等级嵌套、并置协同以及低冲击循环演进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深厚,独具风采,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对世界的影响也很深远,但在现代设计中并没有显示出优势.笔者从如何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以及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等方面入手,提出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建立多元互补的设计构想,采用多种方式,融合传统文化,增强现代设计文化厚重感,以延伸设计理念和增强视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呈现出细致化、量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将GIS空间分析方法引入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本研究选取广州增城地区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增城地区19个传统村落的形态属性数据库。将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数据库的数据以数字地图的方式表达出来,绘制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图。综合googleearth航拍图、历史文献资料以及现状调研,对增城地区传统村落形态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形成最终结论。本研究是一种以新方法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尝试,研究结论对于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从区域层面保护传统村落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黄土高原传统窑居村落文化特征与枣园新村的文化特征,阐述了文化重构的社会环境因素及黄土高原传统村落所面临的文化冲突,最后通过对枣园新村文化重构实践经验的总结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