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勇 《华中建筑》2005,23(B07):50-52
该文针对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交织的时代,我们在大规模开发和海量信息的影响下,居住环境正面伍着居住理想日益丧失的情况,通过对传统居住理想的回顾,提出了“院”的再生作为当代居住环境设计中应予以重视和体现的特征,并结合实践对上述理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居住小区设计中缺乏环境细部设计的问题,对环境细部设计中的一些运用原则与措施做了分析,提出居住规划及环境建设要"以人为本"、"造文明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环境细部设计是建筑设计意念的延伸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3.
围绕滨水居住的价值,矛盾及空间策略,以三个滨水居住区域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滨水居住空间形态中,利于居住者观景的建筑布局原则与城市景观建构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肯定了"岸线垂直模式"这一"理想"原则在滨水居住中观景与景观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居住环境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琳 《山西建筑》2005,31(19):41-41
分析了现代居住环境对创造文明居住行为的重要性。从自然环境、居民的室外活动空间、建筑小品等方面介绍了居住环境的设计,指出应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建筑来整体设计环境,创造出文明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5.
周可 《南方建筑》2006,(10):97-99
在海德格尔看来“,居住是存在的基本原理”,因此居住的行为与人类文明的存在一样古老,居住的理想也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将人类文明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为农业文明阶段,第二为工业文明阶段,第三为信息文明阶段。对第一农业文明阶段而言,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产与消费是一体的,都以土地为其经济、生活、文化、家庭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基础,过着自给自主的村落聚居生活。因此居住的家园是与包含自然且能容纳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居住的院落不可分割的。在第二工业文明阶段,由于经济生产从田间转移到工厂,家庭不再是共…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理想建成环境和居住空间的追求,从一种文化原型的角度对这种理想的环境和空间原型进行认识,并界定了从文化原型到建筑原型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指出了体现完美秩序的"匠人营国"和体现理想山水的"世外桃源"是中国文化中关于生活环境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原型。而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住居,则是这两个理想原型的复合。从而尝试提供了一种从"文化原型——建筑原型"的映射关系的角度对建筑形态问题进行解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南宁市从2000年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称号,2001年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到200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2009年荣获全国文明城,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南宁市民居住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8.
人类是居住环境的主体,人能创造完善的居住环境。恩济里小区和龙泽苑小区的成功经验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相结合。面对小汽车进入家庭的发展趋势,以及人们对居住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居住小区应作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正>"城中村"、"握手楼"、"脏乱差",这些曾经都是人们对"村改居"小区的印象。随着农村城市化快速推进,一方面,无论是深圳原居民,抑或是来深工作人员,对"村改居"小区在居住环境、设施及物业服务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村改居"项目未规范实施物业管理之前,小区环境和管  相似文献   

10.
居住环境外部空间构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瑾 《南方建筑》2000,(4):77-79
建筑环境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条件的千变万化以及人情世故的随缘生灭,都可以使建筑环境多姿多彩。居住环境(包括自然人工的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随着人类历史的变迁,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到科技发达的信息社会,从史前文明到工业文明,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类居住社区的主要维系因素由血缘关系转为地缘关系;而社会分工的发达又使得居住环境从与单纯居住功能相关的领域转变为混合着多种功能的社会性空间单元。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由此引起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都…  相似文献   

11.
郑曦 《风景园林》2022,29(3):8-9
尽管全球正在经历普遍的、广泛的城市化,乡村依然是人类聚居的基本环境类型.2020年全球总人口达76亿,其中有约34亿人居住在乡村.相比于高度人工化的城市地区,全球乡村面积更为广阔,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乡村聚落及所依附的农耕、渔业、林业等蕴含着丰富的传统营建智慧和本土景观特色,同时乡村人居环境的统筹发展是国...  相似文献   

12.
人居环境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了基本的居住条件之后,住区环境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从创造地形,步道和社区广场设计,绿地绿化,植物配置及环境小品等方面论述了融会西方的现代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3.
孟兆祯 《规划师》2005,21(1):76-78
人类因兴建城镇与建筑而脱离了自然,却又因需求自然而逐渐产生了园林。城市化应使城市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并在城市原有基础上重新建立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人居环境建设是物质明和精神明的综合建设,综合性的城市总体规划在创造人居环境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植物造景必须依托于人居环境的地形塑造,强调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居住环境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噪声是影响居住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中华坊为例,探讨居住区的整体策划以及建筑方案设计对噪声控制的影响.应用建筑技术手段,通过在社区边沿设置隔声屏障以及对建筑外墙进行构造处理,并着重提出噪声控制的处理手法,以达到隔声降噪的效果,确保高尚社区良好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英慧 《中外建筑》2012,(11):66-67
在城市住房问题及住区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与提高的同时,人们对居住环境中的人本性、文化性及社会性等综合品质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与生活家园的成为居住环境营造的新目标。文章从关注居住社区环境的社会关系与空间系统的研究出发,从人的行为与需求的角度,论述了居民的理想的居住环境的人文特征与实质内容,从居住社区的空间组织与社会文化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营造原则、体系、设计途径、以及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6.
吴纯 《中外建筑》2009,(6):127-129
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设计师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文章以住宅、居住小区到城市居住环境的层次,从不同角度,由小到大层层分析宜居的具体含义,以及设计师应该要注重的与居民息息相关的环境、安全、身心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建设解决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国民的居住难题。然而新加坡在建造住房本身的同时,也注重与之相应的居住环境质量。文章介绍了90年代新加坡通过改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公共住房,来完善居住功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8.
刘永辉 《规划师》2012,28(Z1):85-88
城市人居环境的变迁影响了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学理论在解释城市经济活动的同时,也对城市人居环境变迁进行了解释。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迁移的背后隐含着人们对不同利益的追求,运用蒂博特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可以解释城市人居环境作为公共物品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中起到的作用。基于此,研究以蒂博特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作为理论支持,对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得出了城市人居环境变迁对城市化进程走向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风水学的主要目标是:考察了解自然环境,并加以利用,选择最佳的居住环境,创造天、地、人合一的至善居住境界。现代城市居住区建设中,对风水学进行研究并借鉴应用,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将传统风水理念与现代城市居住区的造景要素相互融合,可营造出理想的居住环境。文章重点论述如何根据风水理论进行城市居住区内的道路、水体、植物和小品的设计,并以金色俊园居住区为例,阐述风水理念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