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正>理念"每当一位新的建筑师走向世界舞台前沿,他作品的整体往往以一种超乎意料的方式,一步一步的逐渐呈现,宛如一种独特的建筑想象;作品里面所蕴含特有的丰富和活力,甚至出乎建筑师本人的意料,王维仁正是这样一位建筑师。他具有社会责任感而又平实谦逊,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建筑师;更应该说的是,他将他对合院作为一种普世空间理念的思考,体现到他一路的建筑实践中,将合院空间赋  相似文献   

2.
每隔一段时间,当一个新的建筑师走向世界舞台前沿,他的作品整体往往以一种超乎意料的方式,一步一步地逐渐呈现,宛如一种独特的建筑想象:作品里面所蕴涵特有的丰富和活力,甚至出乎建筑师本人的意料,而位于香港的王维仁正是这样一位建筑师。他具有社会责任感而又平实谦逊,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建筑师:更应该说的是,他将他对合院作为一种普世空间理念的思考体现到他一路的建筑实践中,将合院空间赋予了适当地域特征,成功地结合了南中国的海洋性气候。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
美国的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是一位先锋建筑师,同时是二十世纪末的一位解构主义建筑大师。曾经有人说弗兰克.盖里是"建筑界的毕加索"。他的第一次建筑著名工程是设计一个住宅及工作室。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也成了盖里到目前为止最著名的建筑。然而盖里的又一救城之作是德里玛塔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建筑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国内建筑师几乎从年头忙到年尾。我一位在美国当建筑师的同学说,前几年全球建筑的热点是迪拜和中国,金融危机后就剩下中国了,他一年有一半时间往中国跑承接设计任务,中国成为全球建筑师同台竞技的场所。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大批中国本土建筑师经过风雨的洗礼,已成为国内各大型项目的设计者,一大批优秀建筑作品出自中国建筑师之手。  相似文献   

5.
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是一位勇于创新的普利茨克建筑奖获得者,他关注当代文化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他对建筑的锐利敏感和非凡的创造力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把斯坦·艾伦视为理论和实践兼顾的一类建筑师的代表。作为这样一位建筑师,他与那种只顾生产而没有思想的建筑师(这种建筑师包括两类:一类是忙于建筑产品生产的商业建筑师,另一类是忙于建筑作品生产的明星建筑师)或者艾伦在本文中称之为“唾弃理论”的“传统建筑实践”意义上的建筑师的区别自不待言,倒是艾伦对理论问题的思考更为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7.
<正>又到了文革后中国建筑师的个人时间——我们每年以一期《世界建筑》聚焦于一位在"文革"后接受教育的中国建筑师,期望借此一点一点地窥探当代中国建筑的故事。本期的主角是"当代中国独立建筑师"一词的最重要定义者之一——张永和,他对"现代性"的持续探寻——不仅在实践,也在教育上——在某种意义上刻画了一条当代中国建筑师成长的启发性路径。张永和自文革晚期因"子承父业"而触及建筑,其正式的建筑教育则从成为东南大学(当时的南京  相似文献   

8.
同其他来自于西方的建筑大师相比.日本建筑师矶崎新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影响可谓独树一帜。作为一位建筑界的思想者,他正以不同寻常的观念介入到中国建设的事务当中。虽然他的已建成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并落户中国.但是真正使他扬名的却是他那些无法建成的建筑,可以说,他在用观念书写着建筑历史中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  相似文献   

9.
《新建筑》2015,(1)
简·万普勒,一位通过身体力行来倡导建筑师应以营建更好的生活环境为目标的建筑师、建筑教育家和诗人。他荣获的嘉奖数不胜数,其建筑作品看似朴实无华,但极具人文关不。他对建筑教育的贡献在于坚持让学生展开实地调研,将建筑学进行多学科交叉整合,让建筑师设计大众之所需,而非"臆断"大众之所求。同时他通过诗性语言将对城市的抽象理解回归现实,并以充分感受生活的诗学态度来思考建筑,反思建筑师本身。  相似文献   

10.
大大的眼睛、潇洒的长发,在哪个地方,总会吸引你的眼球。当然更让你痴迷的,是他那本误读《大跃进》,你不再认为他只是个从事造房的建筑师,而是一位有着透视力的建筑师,一位文化的建筑师。  相似文献   

11.
黄晓  刘珊珊  秦绍楹 《风景园林》2020,27(4):118-125
造园大师张南垣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论著。乔莱《张处士墓志铭》的发现提供了张南垣研究的核心材料,极大地推进了这一研究。采用史源学和年代学方法,根据《张处士墓志铭》提供的线索,考证了作者乔莱与张氏家族的交往,推断张南垣名“琏”而非“涟”,祖籍为松江华亭县,梳理了张南垣的家学传承与造园历程、张南垣的先辈与子孙谱系、张南垣的交游等内容。有助于深入认识张南垣的造园成就,完善更新张南垣研究的框架,进而剖析古代造园背后的家族、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的春节期间是忙碌的,在匆匆地享受了同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后,便辗转来到悉尼。这次来悉尼就是为了见一个人,Peter Stutchbury。向他证实一件事,他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3.
陈高明  董雅 《风景园林》2014,(1):132-135
当代有关张大千艺术成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绘画方面,而很少有人关注他的造园艺术。实际上,张大千不仅是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收藏家、鉴赏家,同时还是一位极富灵感的造园家,他一生钟情于造园,而且对造园艺术有着独特的美学见解。受绘画思想的影响和传统园林艺术的熏陶,20世纪50年代以后张大千先后在巴西、美国和台湾建造3处具有中国传统文人园林特色的园宅。文章通过对他亲自设计建造的“八德园”、“环荜庵”和“摩耶精舍”3处园宅的分析,来探究张大干的造园思想及造园艺术。一方面作为对他完整艺术人生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当代园林设计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张万桑及其瑞士Lemanarc团队设计的南京鼓楼医院.该项目用积木般的模组式设计方法实现了医疗空间的高效集约,建筑构成的多层级花园系统以其空间质量实践了建筑师提出的“园化”建筑的设想,尤其是在高密度城区设计深度“园化”建筑的探索;使用现代化的材料和技术,将汉文化中建筑边界的各图层转化为竖向花园,使其向园化建筑又迈出了一步.建筑师认为建筑终将重新成为花园的载体来满足人的尺度.  相似文献   

15.
吕海平  朱光亚 《华中建筑》2011,29(1):151-156
张学良官邸是沈阳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近代建筑遗产之一,由张学良将军和其父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沈阳老城内营建.张学良官邸建筑风格多样,建筑类型丰富,其设计和施工代表了20世纪20年代本国工匠和建筑师的最高水平.该文通过对官邸的分析和研究,寻找其多种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阐述了由于父子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官邸建筑形式的不同,剖析了...  相似文献   

16.
四川剑阁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朱绍文同志给本刊来信,要求请张家骧同志就四川广济桥券洞造型问题谈谈看法。我们将来信转给张家骧同志后,很快作了答复。由于有些同志对此问题看法不同,我们又就这封来信和张家骧同志的答复,求教于国家文物局杨玉柱同志。现将朱绍同志的来信连同张家骧同志的复信,以及杨玉柱同志的意见一并发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己在中美两国建筑行业18年的实践经验,美籍华人建筑师张铭先生就国内当前城市建设和建筑行业发展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商业运作的必要性和职业精神的不可或缺。同时对建筑事务所的运作和建筑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朱涛 《时代建筑》2013,(4):148-155
本文通过细读梁思成在1930年与张锐合作的天津规划,以及梁在1930-1949年间的一系列规划写作,仔细梳理他的规划思想的来源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园在山中:再探张南垣叠山造园的意义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凯 《风景园林》2020,27(2):13-19
学术界对园林假山营造的理论同历史、遗存及现实状况存在差异,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叠山造园的典范。在曹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张南垣叠山造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指出张南垣以真山境界为目标,通过"以少胜多"的方法,达到"境生象外"的画意,获得"园在山中"的体验,从而出色地实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栖居理想。张氏叠山在中国园林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所达到的造园艺术成就和引发的造园风格变革,还在于造园追求上的高度,以及其创新方法同这一目标的极佳匹配。张氏叠山是园林史发展至当时所能达到的最具艺术审美价值和实践可操作性的造园方法,为后世树立了杰出典范。其后历史上的多位叠山造园师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方法,也为当代高品质的叠山造园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20.
任晶惠  栾鑫 《建筑》2012,(11):44-46
“在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工作中研究并推广一种新技术,虽然要付出更多努力,但是我无怨无悔。”这是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张志明24年的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