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镇化是现阶段推动我国实现内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尽快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模式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为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绿色建筑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关系,指出绿色建筑产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绿色建筑集中建设及其产业的集聚发展是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有效途径,并重点阐述了绿色建筑产业新城在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中的独特优势.然后将绿色建筑产业新城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进行全面解析,并详细回答了为什么建设、如何建设、是否可以推广、如何推广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绿色建筑产业新城作为重要模式为全国不同地区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对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逐渐完备、规划和利好政策频繁出台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这个引擎,推动建筑陶瓷材料实现跨越发展,不仅是《"十二五"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建筑陶瓷产业的期盼。在世界经济以绿色和创新为增长模式的大背景下,传统建筑陶瓷产业需要走出与传统建筑产业相同的困境和发展模式。绿色建筑陶瓷的发展思路,首先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是低  相似文献   

3.
政策激励和补贴机制推动了绿色建筑的起步与发展,但单纯通过政府补助的方式难以满足继续推进绿色建筑加速发展所需的巨额资金,引入创新融资机制并撬动社会资本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投融资的市场现状,并针对我国的情况,在众多国际绿色金融创新模式中选择了"资产评估性清洁能源(PACE)"融资模式进行介绍和解读,探讨其在中国本土化并落地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绿色建筑市场规模巨大,前景广阔,装配式建筑产业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5G行业高速建设和发展,产业互联网方兴未艾.本文就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产业互联网服务协同与模式创新进行探索,通过科技赋能进一步提高产业生产率水平.以“智能制造”模式,促成装配式建筑产业生产平稳化,实现装配式建筑产业互联网服务协同与模式创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延申至整个绿色建筑产业,促进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带来整个社会整体生产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安徽建筑》2019,(5):201-202
文章基于安徽省目前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三种生产模式,浅析其发展中的特点与不足,研究当前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从而实现减少施工环境污染、促进绿色节能降耗、提高建筑资源利用率、提升装配式建筑科技含量的目的,对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以及提升安徽省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要求。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更上台阶,主要依靠体制机制的创新,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合同能源管理"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已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1997年以来,我国通过与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5)
简要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总结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研究成果。国外方面:美国的技术推动模式,美国、日本与韩国的政策拉动模式,瑞典的大学和企业合作模式。国内方面: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构建,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基于市场导向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机制等。提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模式应选择金字塔模式、集群模式以及系统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是关于推进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即通过行政措施来强化专项检查;采取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办法实施建筑能效测评与绿色建筑等级评估,启动市场机制对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响应;通过组织机构的创新,调动千军万马的力量来发展绿色建筑和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北京百高建筑科学研究院承办的我国首届绿色建筑产业专家论坛将于7月12日-13日在清华大学召开,论坛将从绿色建筑与人才培养、绿色建筑与科技创新、绿色建筑与城市文化等角度深入探讨我国绿色建筑产业的长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降低建筑能耗、应对气候变化首要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高质量发展"等重要时代背景下,尝试从理念、规划、标准、技术、产业、政策、模式、示范八个方面对绿色建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述生态建筑和绿色化学建材的概念,化学建材在生态建筑中的具体应用,得出需要落实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创新绿色化学建材的使用特点以及使用类型,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模式为主,通过绿色化学建材构建新型的生态建筑发展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日益成为建筑业转型创新升级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各区是各级城市组织和实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基本单元。聚焦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区级第一梯队的南京市江宁区和常州市武进区,对区级层面装配式建筑发展进行系统化的案例对比分析,探究装配式建筑需求引导政策在区级层面的激励效果及装配式建筑项目和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并结合系统动力学佐证了相关政策对两区装配式建筑占比提高以及相关部品部件产业链产值增加的重要促进作用。两区有代表性的装配式建筑需求引导政策(主要包括引导产业链构建、协同推进机制、质量追溯机制、“一核引领、全区联动”创新模式以及打造专业人才队伍),为其他区县级层面主管部门发展装配式建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2)
近年来,根据农业部、四川省农业厅的安排,宣汉县开展了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作。本文详述了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作的开展情况。宣汉县广大农业科技人员通过工作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使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对进一步推进宣汉县玉米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作,及类似生态区域玉米产业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出发,研究其推广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和外在配套机制,分析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历程及现状,以及江苏省绿色建筑推广机制、绿色建筑发展的不足及解决措施,其发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参考借鉴,可为绿色建筑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从绿色建筑的内涵出发,将日本、澳大利亚与我国绿色建筑政策实践进行比较,指出我国绿色建筑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政策法规体系、探索灵活多样的绿色建筑奖励机制、鼓励绿色建筑产业相关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大力提高全民对绿色建筑的应用和认识等方面来加快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绿色建筑工作的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产业已初见规模和成效。然而,我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承诺、"十九大"的"绿色发展"部署以及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对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时俱进、合理地拓展绿色建筑的内涵是其中的重要挑战之一。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通过逐年文献量的变化分析了近年来国际上与"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相关的概念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基于大范围的问卷调查,从理想户型、室内环境控制方式现状与期望、绿色建筑技术选择标准、住宅小区及办公区的舒心设计等维度,探讨了用户对建筑发展的需求。综合以上两方面工作,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技术拓展方向,以及"以人为本"在建筑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广东建材》2012,(12):9-10
新型城镇化为我国建筑节能提出新的要求。专家指出,新型城镇化应是绿色、低碳的城镇化,这为我国绿色建筑产业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节能建筑强制性标准仍然偏低,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众专家是在最近参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共同举办的"2012科技创新绿色人居会议"时作上述表示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军表示,大力推广和发展绿色人居、节能建筑,建设宜居低碳的和谐城市,才  相似文献   

18.
绿色建筑必将成为日后建筑领域发展的主流。但是,在绿色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套科学合理的建设管理模式既是项目本身成功的基础,也是绿色建筑进一步推广的关键。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借助以往绿色建筑建设管理的经验,分别对设计—建造模式、施工经理模式以及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在绿色建筑项目中的应用形式进行了探讨,并利用对比分析,提出由业主与绿色专项咨询机构直接签订委托合同的项目管理承包模式,它将是我国目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比较适合采用的绿色建筑建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为我国建筑节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产业联盟共同召开的"2012科技创新绿色人居会议"上,专家指出,新型城镇化应是绿色、低碳的城镇化,这就为我国绿色建筑产业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节能建筑强制性标准仍然偏低,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完备绿色建筑指标。从此次会议上获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于2013年公布,《绿色建筑节能方案》也即将出台,这意味着建筑设计、建材、智能管理等领域的市场将加速形成,相关行业中的领先企业将获得快速成长机会。  相似文献   

20.
徐振强 《住宅产业》2014,(12):33-38
新型城镇化为我国城镇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为建筑工业的升级创造了战略契机。将建筑工业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升级的“三型创新”思路转型,是实现与新型城镇化有机对接的关键性路径,依靠新型建材原料生产、材料制备和工程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创新,通过“三产协同”带动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徒村人口高质量就地城镇化。以市场主体推动绿色产城融合,高质量实现就业和人居的协同提高,实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现代居住空间的充分嵌套,既是建筑工业升级转型的捷径,同时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中新城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具有高财税收益、社会收益和生态环境收益的特征。新型建材工业推动的产城模式符合我国当前城镇化需求,充分释放了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市场与政府分工协作,既可多元化城镇化的资本筹措、保障新城活力与构造新活力,同时符合产业升级的快速路径要求,该模式有助于我国建筑工业及其相关产业依托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机遇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城市综合生产与技术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