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晓静 《山西建筑》2011,37(23):132-133
在对宝鸡地区各县区主要农村公路道路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本地区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类型,主要存在裂缝、龟网裂、松散和坑槽等病害,并对病害的成因展开分析,从设计、施工、养护三方面采取了预防和处治措施,以改善路面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刘斌 《山西建筑》2011,37(31):160-161
针对桥面铺装层常见的开裂、坑槽、变形等病害,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质量缺陷表现形式、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对原材料及施工的质量控制提出一些看法,为其他桥面铺装层工程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有山区公路路基病害的形成原因及基本特征分析,把山区公路路基病害分为:路基沉陷、路基开裂及路基滑坍三种基本类型,并针对这三种基本病害形式提出对应的防止和防治措施,为山区公路路基设计、路基施工和道路养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前,水损害是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之一,与之相关的路面出现麻面、剥离、掉粒松散、坑槽;路面基层受到损害发生唧泥,出现网裂、龟裂;路基变形发生沉降、开裂;路基坍塌等病害严重影响着路面的服务水平和实用寿命.针对这些病害笔者认真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未达到使用年限就出现桥头跳车、路面局部开裂、泛油、标线变形、松散、坑槽等常见病害,从软基处理、沥青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维护管养等不同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路用结合料,在道路工程中得到普遍采用,成为道路建设长久使用不衰的一种材料。但由于沥青混凝土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病害,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鉴于此,本文对沥青路面病害及防治养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道路工程早期破坏主要是路基沉陷,翻浆、路面网裂,坑槽、路缘石开裂、桥涵跳车,断板等,它们产生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的病害产生的原因不同,本文通过对不同道路早期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探讨处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施建武 《广东建材》2011,27(8):95-96
车辙、裂缝、坑槽、沉陷等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本文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多年道路改造、管养经验对路面病害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道路病害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路基沉陷、路基翻浆、路基边坡出现亏坡、路面表面出现网状裂缝、大小不一的坑槽、路面混凝土面层推移、两侧路缘石与路面之间开裂、排水边沟由于养护不到位或者滑塌造成淤塞、冻裂、等等病害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原因,通过整治维修达到一定的技术标准,延长道路使用年限,节约资金。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乡村道路到城市道路,从三级路到高速公路,均普遍采用。但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山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常见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下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首路投资效益。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出现病害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以省道201线银巴路口—下庙段为例,对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的纵横向裂缝、沉陷、坑槽、车辙等病害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处治对策,以解决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问题,从而保证沥青路面的工程质量,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塌陷隐患排查对城市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物探和InSAR遥感技术,以南京市鼓楼区域为实验区,对道路塌陷隐患进行了探查和研究。利用InSAR技术获取2019年~2020年南京市鼓楼区主要道路的形变梯度信息;结合软土层厚度、管道渗漏点和轨道交通分布等信息,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道路塌陷评估模型,对实验区道路塌陷易发性进行评估和分析;利用地质雷达探测等手段进行验证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京鼓楼区域道路塌陷易发性空间特征明显,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实验区龙园西路、湛江路、清凉门大街和凤凰西街等区域。  相似文献   

13.
The Zhegu mountain tunnel is a typical long, deep-buried highway tunnel at a high altitude, subjected to low temperatures and high geostress. The tunnel is excavated in carbon phyllite and slate at depths of up to 1000 m below ground, which has resulted in extreme deformation, especially in a depth of 3 m from the tunnel perimeter. The maximum deformation was monitored to be 60 cm, with a maximum deformation speed of 39.3 mm/day. In addition, it took 60–120 days to complete 90% of the deformatio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Zhegu mountain tunnel is characterized by serious subsidence of the arch, squeezing outwards of sidewalls, buckling failure of sidewalls and local collapse. The swelling of soft rock is found not to be a main factor of large deformation in the subject tunnel. Three mechanisms of large deformation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which are plastic flow of soft rock, shear sliding of wedges, and bending of thin-layered soft rock.  相似文献   

14.
樊沁香 《山西建筑》2002,28(7):119-120
介绍了地区丘陵地带及山区的城镇往往形成了若干个建筑平台,随之也出现了高、低不等的挡土墙,为了便于就地取材,减少工程造价,绝大部分采用石砌重力式挡土墙,通过对石砌挡土墙建成后出现的裂缝,变形,位移甚至倒塌事故的分析,提出了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敖秋平 《城市建筑》2013,(24):265-265,271
混凝土路面具有承载力大、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我国城市道路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裂缝、碎裂、坑洞等病害已经使得诸多道路路面遭受损害。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邱林 《工程勘察》2010,(10):28-31
阿拉尔市地处季节性冻土灾害区和严重盐胀灾害区。城市道路在建成后就遭受了严重的盐胀-冻胀变形破坏。本文通过对严重变形破坏路段的路基土与道路两侧绿化带土体的含盐量进行对比检测试验,试验分析认为阿拉尔市区道路的变形类型属于盐胀-冻胀变形。对其盐胀-冻胀变形破坏的原因与机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要解决阿拉尔市道路盐胀-冻胀变形问题,需要在控制路基盐分、含盐量的基础上,必须要考虑地表水及地下水对路基盐胀-冻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路面塌陷事故发生的规律及内在因素,从事故发生时间分布、地域分布、致因类型等不同维度对2014~2018年的2322 起路面塌陷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路面塌陷事故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在这5 年期间,7、8 月份事故发生起数最多,甘肃、河南、陕西、广东等省份为路面塌陷事故高发省份;管道渗漏是路面塌陷事故最主要的直接原因。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各省市路面塌陷事故划分为五类,对各类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总结,提出防范路面塌陷事故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隧道上覆地层整体下沉的力学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京和深圳地铁、厦门海底隧道、机场路等工程的现场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浅埋暗挖隧道的受力机制与山岭隧道有较大不同,上覆地层变形体现出明显的整体下沉趋势,且带来的地层开裂、破坏更具突发性和破坏性。针对这种特征,对工程中地层滑动破裂角采用一种新的模型进行推导,其结果显示,地层滑裂角比传统结果大约15°,即滑裂面更陡峭、接近竖直方向,且该滑裂角是围岩参数、应力场、覆跨比、断面矢跨比的函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围岩变形破坏类似的具几何效应,即浅埋暗挖隧道上覆地层的整体下沉、塌陷,突发性冒顶等特征,是由围岩的力学特性和几何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另外,隧道结构下部土体的扰动、损伤、软化等,极易造成下部地层沉降和承载力的丧失,随之而来的即是隧道结构的整体下沉、支护效果恶化以及进一步的上覆地层整体沉降加剧。相应的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修正剑桥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能部分反映这种上覆地层整体下沉的特征。研究结果还表明:对浅埋暗挖隧道围岩受力变形机制、本构关系的研究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19.
以桂林龙脊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西南山地民族地区传统人居环境适应的营造智慧。结果表明:1)该区域聚落选址坐北朝南、山环水抱,呈现"森林-村寨-梯田-河流"四素同构的垂直景观结构;2)梯田开垦耕作、景观维护及水利灌溉过程充分适应地形和气候条件,并与传统农耕技术完美融合;3)壮族干栏建筑与路网体系巧妙地呼应了山地环境,体现出因地取材(木、石、竹)的营景智慧。桂林龙脊"人与天调"的人居营造智慧对于当今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具有较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祝笋 《华中建筑》2012,(2):23-26
在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以"文化路线"的方式与世界其他各国产生广泛联系,至今仍影响人们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当首推"茶"。由此产生了茶叶贸易和与之关联的运输线路"茶叶之路"。该文在大量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对"文化线路"的评判标准,对茶叶之路的分布线路、沿途城镇村落的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湖北省境内茶路沿线的城镇、村落、民居、茶坊、茶行、茶馆、茶庄、茶厂、会馆、驿站、宗教建筑等的建筑形式、类型和功能展开系统的研究,以期从全新视角展示这条贯穿亚欧大陆文化线路上的建筑遗产;同时,站在文化发展和文物保护的角度,对看似分散、而内涵关联的建筑遗产提供整体保护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