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郑创新  龙素群 《四川建筑》2011,31(1):95-96,158
根据高压旋喷桩成桩机理和特性,结合四川成都地区地层地质条件,提出了对高层建筑采用高压旋喷桩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案。结合工程实例及现场原位试验,证明了它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压旋喷桩处理软弱地基包括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和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从高压旋喷桩的加固机理和计算参数的设计以及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工艺等方面,论述了高压旋喷桩处理软弱地基的技术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高压旋喷桩在工程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某大厦采用旋喷桩复合地基的工程实例,就高压旋喷桩在高层建筑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做简单阐述,主要针对目前工程桩可选桩型较少,特别是有些工程地质情况较复杂,如持力层埋置较深,场地孤石大且多,地基承载力要求又高的工程(高层建筑),选用常用桩型(冲孔桩或人工挖孔桩)不但施工周期长,而且又不经济等问题,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法-高压旋喷桩,以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4.
傅正评 《山西建筑》2010,36(23):147-148
论述了如何对高层建筑利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地基处理,并阐述了高压旋喷桩地基处理的施工流程,技术指标,相关质量保证措施,指出高压旋喷桩是解决软弱地基,不均匀沉降十分有效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压旋喷桩处理地基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高压旋喷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来确定.通过工程实例,对处理后的地基和旋喷桩单桩进行静栽荷试验,得到了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数据显示地基处理效果良好,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对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进行了研究,并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对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的施工流程、加固原理进行了论述,按规范给出的方法,计算出了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验证了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马向军 《土工基础》2009,23(3):36-39
高压旋喷桩处理卵石形成复合地基,厚层卵石换填垫层取代褥垫层,用双重处理方法取代单一方法,提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具有施工工艺简便、适应土体类型能力强及地基处理效果好等优势。研究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点时,必须考虑桩土应力比的变化情况。本文在研究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特性基础上,以某多层住宅项目6号楼地基处理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钻芯取样和低应变检测获取数据,经数值模拟得到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的基桩桩顶竖向应力变化曲线、桩间土竖向应力变化曲线及基桩和桩间土应力比变化曲线,从而分析桩土应力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自从我国20世纪70年代引进高压旋喷桩技术以来,其在软土地基处理方面表现优良,加上施工便捷、成本较低,被广泛应用于复合地基处理工程,有效地提高了地基承栽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高压喷射注浆法逐步走向成熟,但有必要对其进一步研究探索,文章结合实例着重对高压旋喷桩在复合地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施工夯实基础,以保证地基工程的质量,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高压旋喷桩地基处理技术正在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以扩建厂房基础为例,针对该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别从高压旋喷桩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论述,表明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在地基处理中的技术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1.
邹玭 《福建建筑》2013,(4):65-66
目的:花化、香化、彩化已成为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趋势,也是为满足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的一种心境。方法:选择采用莳花能表现出品种繁多,色彩艳丽等不同的方式,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植物造景的层次感要求。结果:能使其达到美化环境、增添节日气氛、提高绿化品质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结论:莳花造景对城市的美化可达到立杆见影效果,从而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equalities relating to ownership of housing have become a major issue de jour in many Western societ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the distribution of homeownership in Sweden relates to two factors widely seen as significant to such inequalities, namely parental tenure status and place of birth. We use longitudinal registry data to examine the bearing of these two factors on individual-level tenure progressi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for person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ir housing careers. We extend existing understandings of Swedish homeownership patterns by demonstrating that inequalities relating to place of birth and parental tenure intersect with one another in ways that substantially advantage certain subgroups while disadvantaging others, and by demonstrating that experiences of entry into homeownership have in recent years been changing in markedly different ways for these different subgroups. Overall, Swedish homeownership inequalities, far from dissipating, appear to be hardening along existing lines.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连云港盐渍土,分析其盐分类型以及含量分布,并评价土壤的腐蚀性,指出连云港盐渍土属于氯盐盐渍土,对钢筋的腐蚀性为中等腐蚀性。盐分随土层深度呈现半抛物线形式分布。综合考虑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过程以及混凝土的吸附作用,建立氯离子运移方程。根据盐渍土中盐分分布特点,对土层分层,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计算不同年代混凝土内部氯离子含量分布状况,并对比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下钢筋表面最大氯离子溶度,指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至少大于5cm。  相似文献   

14.
钢结构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领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其中也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质量不过关、设计方案存在瑕疵、钢结构设计深度不足等。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钢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希望能够给其他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旧路补强实验路,研究、推导出适合哈市重冰冻地区旧路补强三参数方程,应用于旧路补强设计。  相似文献   

16.
边坡稳定性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最危险滑动面(潜在最危险滑动面)和边坡的稳定系数。国内外一般是采用先假定边坡滑移模式,然后近似确定最危险滑动面,再求近似的边坡稳定系数的方法来分析边坡的稳定性,但假设的边坡滑移模式难以反映边坡滑移的实际状态。因此本文探索利用遗传算法搜索最危险滑动面,并得到最小稳定系数及对应的最危险滑动面曲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艺术教育中美学、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成为四个关键要素。本文从介绍西方建筑艺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入手,分析以上诸要素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侧重与表现方式,以供我国当代建筑艺术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日本川崎市站前广场和神户市哈巴兰德地区的立体化再开发,分析介绍当前日本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成就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桥梁建设新飞跃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20世纪90年代,中国桥梁建设开始突飞猛进发展,已陆续建成一系列各类大桥,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详细介绍了刚构桥、钢管混凝土拱桥、武汉天兴洲特大公路-铁路两用斜拉桥、世界第二长悬索桥和世界第一长东海跨海大桥。简要介绍了南京过江十通道中已在建设的第四通道———纬七路过江隧道、已在准备建设的第九通道———长江四桥和已启动的连接浦东与崇明岛的世界最大的桥梁隧道结合工程。  相似文献   

20.
Urban China today has been shaped by industrialisation and economic reform. Professor Zhang Jie from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t Tsh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describes how a market-driven process has resulted not only in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across the country, but also in a lack of coherency in planning at the local level.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