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当下的建筑创作中,有些设计过于注重外部造型和内部空间装饰,而轻视建筑造型与空间的内在联系,忽略建筑与空间的真实表达。如何把握本原、审视传统、解读现代,成为建筑师亟待思考的问题。建筑与空间的营造应当回归本原,注重"表"与"里"的内在逻辑关系及真实性,从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有无相生"等思想中寻找内在的形式本原,将精神层面的特质运用到建筑创作中。下面通过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项目具体阐述在设计中如何探索"表里如一"的建筑与空间的营造。  相似文献   

2.
李彬 《中外建筑》2009,(10):47-49
本文通过对建筑师Mauricio Pezo和Sofia von Ellrichshausen设计的Poli house立面窗户的分析,解读了形式背后精确地的功能、空间和场地的逻辑关系,以及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希望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建筑本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跨度建筑已越来越注重用建筑屋顶的形式表达其丰富的设计理念,从目前国内外典型大跨度建筑开合屋顶工程实例中分析可知,在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精神生活与物质场所、建筑的"两观三性"等几对矛盾的统摄下,其设计方法可从具体物的抽象、具体逻辑关系的抽象、具体动作的抽象中获取概念,最终以抽象出来的概念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使其唯"真"、唯"善"而趋"美"。  相似文献   

4.
苏英姿 《建筑师》2004,(4):85-88
本文从介绍自由曲面建筑的历史,电脑辅助几何设计中NURB的发展和表皮的技术特性出发,探讨自由曲面这种表皮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和其应用的几何分析和建筑技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建筑的形式逐渐变得更加自由和灵活,非传统形式背后的理性逻辑则是决定设计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悬链线模型的程序模拟,探索"数字链"背景下特定的建筑形式及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彭鹏 《中外建筑》2011,(1):79-80
本文从建筑表现的视角切入对木构建筑的研究,探讨材料与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发对基于木材材料特定属性的建筑形式与建筑表现的思考,并主要就当代木构空间结构创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邹青 《新建筑》2013,(6):124-127
在木材的结构系统、构造措施和营造工艺等方面,新型木建筑已突破传统木建筑的技术和审美局限,蕴含着设计美学、结构功能和材料复合的巨大潜力。从结构表现的视角切入,展开对大跨度新型木构建筑的研究,探讨木材料结构、构造与形式表现之间的逻辑关系,对现代木构建筑涉及的结构技术与美学观念进行了分析,引发出对基于木材料特定属性的结构形式的思考,并分类型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8.
"适用、经济、美观"--全社会应当共守的建筑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德侬 《建筑学报》2004,(12):74-75
中国的建筑创作,进入了一个空前自由的时期,在规模举世无双的建筑设计市场上,几乎什么样式都可以设计,什么设计都可以盖得起来,什么话都可以在媒体上说。为数不算很少的一些建筑师,或因自身的原因,或因业主和长官业外指导的压力,正在滥用这种建筑创作自由,忽视适用,不管经济,异化美观,搞出一些既背离建筑创作基本理论,又伤害建筑经济和建筑文化的“作品”来;一些外国建筑师也看出了这个建筑设计市场的“门道”,弃置建筑设计的经济原则,把中国建筑设计市场,当成在本土难以实现的先锋形式的域外试验场。建筑创作需要自由,但…  相似文献   

9.
邓璐 《建筑师》2009,(4):58-70
建筑作品通常是建筑师思想及主张的传达,在其复杂的空间及形式下隐藏的是建筑师的理性思维逻辑。本文试图以西泽立卫设计的Weekend House为线索,通过理性的分析展开对建筑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揭示出西泽立卫的建筑思想.即其在建筑设计中传达的日本传统精神,对传统模数的继承与创新.建筑平面及空间之间的缜密关系.并剖析出西泽在精确简洁的建筑空间形式背后所展现出的复杂抽象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0.
邹青 《华中建筑》2012,(12):176-181
在木材施作、构造系统、节点和营造工艺等方面,新型木建筑均已突破了传统木建筑的技术和审美局限,蕴含着设计美学、结构功能和材料复合的巨大潜力。该文以建造表现为切入点,探讨木材料构造与形式表现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从构造表现角度对木构建筑涉及的技术与美学观念进行分析,提出对基于木材料特定属性的构造形式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河南省平顶山市尧山镇下河村旅游接待型新农村住宅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在设计实践中因地制宜地结合村民实际情况及游客的真实需求.为村民设计经济合理适用的旅游服务型新村住宅:同时结合该项目.探索实际建设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设计思维的转变、建筑形式创新。为当下大量旅游服务型新村住宅设计提供实际案例的支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丹 《建筑知识》2011,(6):60-63
我们关注设计中对于环境的"真实"应对,建筑能充分而又得体地与环境交流。我们从不先验地决定建筑的形态,或者过分地追求其个性,建筑在那里,而且就属于那里;我们追求设计中建构过程的真实。无论是结构形式,机电组织还是构造措施,都是形成最终真实建筑的因素;我们反对虚张声势的建筑和强词夺理、自以为是的建筑;我们太注重一些有历史意义的东西,但随着社会和艺术的民主化,我们的记忆也应变得更民主化,一些不起眼的建筑也有其不可磨灭的记忆。我们不仅可以改造具有很多历史记忆的房子,也可以发掘出一些普通房子改造的潜力。——徐磊  相似文献   

13.
《城市建筑》2014,(13):87-95
建筑生来存在于复杂环境之中,复杂环境中的建筑需要承载太多的内涵,城市脉络、生活气息、历史文化、环境氛围等需要通过建筑物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建筑师必须要在现实复杂的设计条件中,融合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基于各种限制条件去创作.设计就是修行,建筑师在设计的路上,寻找真实的建筑.  相似文献   

14.
王绍森 《新建筑》2014,(3):78-81
针对建筑设计的真实存在及内心世界两种不同的环境,对应采取谦恭的态度和自由的方式,形成真实环境下的“弱建筑”和抽象环境下的“若建筑”,其中“弱建筑”可以在元素、关系、结构、系统多层次区别体现对环境的关照,强调客观理性,立足现实;“若建筑”则是以建筑的原理感悟城市与建筑,并抽象表达环境存在,强调过程与结果的自我抽象性,自由畅想。并结合设计说明之。  相似文献   

15.
刘谞 《新建筑》2013,(3):70-73
建筑设计旨在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们提供他们喜爱的生存空间。建筑师只有在创作心态轻松愉快时,才能设计出顺应自然、融入自然且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以微博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在西部特定条件下的建筑理论研究与建筑实践探索,以及在可持续建筑及城市设计中的切身感悟。  相似文献   

16.
概说这幢532m高的塔楼体现了一个现代摩天楼的真实面貌。该塔楼实际上犹如竖直的都市,它共有37万多m~2的面积,包括停车场、商业及零售、办公楼、公寓、旅馆和娱乐设施等。这些功能是由4102m~2至1025m~2不等的平面面积以及富于变化的平面布置集合起来,触为一体。底层是一个边长为64m的四方形平面,随着建筑物的不断升高,平面不断退进、旋转而形成一个较小的四方形。建筑平面的退进结合斜向钢支撑为处理建筑体型和建筑形式创造了自由和灵活的条件。(图1) 设计构思当今建筑必须经济可行,适于居住,并且易于高效建造。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当经济制约和土地限制成为设计的主要决定因素时,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更具效率的建筑体系就必不可少了。进行研究高层建筑的高度极限是解决这一持续城市化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越南建筑师武重义设计作品的分析,试图在理解其建筑思想的基础上,就其作品中自然呈现出的整体感与统一性展开讨论。同时明确,材料的选择是武重义设计的出发点,结构的呈现是其逻辑性构思的载体。对建筑材料与结构的综合思考,在设计之初便影响着建造的逻辑关系。武重义在尊重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设计出相应适宜的结构形式,最终创造出具有独特结构美学的整体性建筑。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形式创造开始活跃:有的喜欢抄套外国建筑形式,或追求时髦;有的返首回顾,摹仿中国古建筑;有的求高雅;有的满足于豪华、俗丽;还有人一直坚持主要应解决有无问题,重功能、技术、经济等等。总之,如何对待建筑形式趋向,这是建筑思想与创造活跃起来之后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建筑形式为什么有不同的趋向建筑形式是建筑内容的外在表现。建筑的内容归根到底是社会生活。与生活联系起来的建筑形式正如席勒所说,是“活的形式”。这“活”正是使它有不同趋向的原因之一。建筑形式是人们创造的产物。人的创造总是从必然到自由的。与自由联系起来的建筑形式是“自由的形式”。这“自由”因时代、因人而异,也是使建筑形式具有不同趋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设计手段、施工手段以及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体育建筑呈现出形式更加自由、结构构成方式更加复杂的趋势,而参数化及协同设计手法为其提供了一个系统化、高效率的设计平台。本文从参数提取、模型构建及协同设计应用等方面探讨体育建筑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设计手段,施工手段以及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近些年体育建筑呈现出形式更加自由,结构构成方式更加复杂的趋势而参数化及协同设计手法为其提供了一个系统化、高效率的设计平台.本文从参数提取、模型构建及协同设计应用等方面探讨体育建筑的参数化设计方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