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生态城市”与“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解析开始,分析生态园林城市的特征及衡量指标,提出建构生态园林城市的策略。最后以东兴市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为例,阐述东兴市迈向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的措施,为今后其他生态城市提供一份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蕾 《中外建筑》2015,(4):90-91
"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是目前优化城乡绿地空间布局、保护城乡生态系统的常规途径。自2002年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以来,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逐步规范与完善,各个城市的绿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但规划后的城乡绿地系统建设是否达到规划的预期成效,抑或是它是否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应对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需求,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本文旨在对当前国内外城乡绿地系统规划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基础性研究,从城乡绿地系统规划涉及的规划理念、编制内容、技术方法、规划协调和规划管控五方面分析,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寻求优化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途径,完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5,(Z2)
"绿地+"理念借鉴"互联网+"关于跨界融合的思想,促进绿地建设与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深度融合,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道、生态维育等的复合发展。文章基于"绿地+"理念,重点分析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格局,进行了绿地系统结构规划、绿地分类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构建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系统新格局,并确定了实施与保障措施,以期能为其他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结合生态园林城市对绿地建设水平的要求,分析了贺州城市绿地的总量、质量、特色、树种、植物、生物存在的主要问题。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生态的角度,构筑"生态基质——绿水廊道——绿色斑块"的绿地系统生态格局。同时,对贺州的树种应用、生物多样性提出保护和建设相应对策与措施,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6,(2)
随着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逐步提高,生态建设逐渐从被动性、注重"量"的绿地建设转向主动性、注重"质"的生态营造。在此背景下,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作为城乡绿地保护和管控的重要依据,应及时转变编制思维,以满足新时期城乡发展的需求。文章以宁波市两版绿地系统专项规划为例,提出规划应跳出传统"城市本位"的规划编制理念,走向城乡统筹的"大绿地"理念,打造集生态保护、休闲慢行和防灾避险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品质绿地",同时完善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6.
许艳萍 《江西建材》2014,(13):204-204
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生态园林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因此应高度重视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将城市生态园林的绿地系统纳入到城市规划范畴,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本论文阐述了生态园林城市及绿地系统的内涵,针对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态保护是我国新时代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反之亦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既要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又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应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现改善并提升环境质量的目标。文章结合洛阳市孟津县实际情况,对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系统的保护进行科学规划,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水环境安全格局规划、森林植被安全格局规划以及总生态安全格局规划等,以期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绿地系统规划是影响城市生态化、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专项规划之一,是城市景观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指导城市开敞空间中各类绿地进行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但由于城市中区域与行政管理划分的不同,依据不同区域与行政管理划分所制定的绿地系统规划呈现"各自为政"的状态,不能在大区域上发挥绿地系统规划对区域发展的指导作用。不同划分下的绿地系统规划急需整合与修正为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的"一张图"模式。绿地系统结构作为区域生态网络构架的承载,反映了区域生态格局与山、水、林、田自组织要素空间系统的内部联系,更应在整合规划中得到重视。该文通过解析重庆市两江新区直管区绿地整合规划中,绿地系统结构的整合与修正,探究绿地整合规划下绿地系统结构整合修正的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的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辨析上海临港新城生态立地条件与系统特点,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取临港新城生态空间格局的利导因子,以此审视临港新城总体规划及实施现状中结构性生态框架调整的问题,及生态保护壳、生态走廊与生态核等规划理念在临港新城生态绿地系统中的内涵缺失,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从分析我国城市绿地规划工作中的现有理论问题出发,提出了生态绿地系统的规划概念,论述了生态绿地系统在人居环境中的定位、我国城乡生态绿地系统的现状和危机、城镇密集地区生态绿地系统的保护和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与注册师制度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业评估认证已成为教育界和关心教育人士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是中国开展得最早的专业评估认证,有近20年的专业评估认证的经验。文章分析了中国土建类专业评估认证的基本情况、中国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情况、对专业评估认证及注册师制度的思考,以及完善建设行业注册师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PM2.5概念、组成、来源及危害,从太原市的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对PM2.5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论述,对钢铁企业排放PM2.5的主要工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太钢当前PM2.5的防控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特雷克斯是一家经营方式独特的跨国公司,1986年创建于美国特拉华州.凭借其独特的收购兼并经营方式,在工程机械领域迅速扩张,不断将世界各地有名的单一工程机械品种生产商整合在自己的品牌下.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立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乡规划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一规划问题,对于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大量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利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本文通过结合南京浦口的规划实践工作,提出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设想,目的旨在探索地方层面的规划编制如何能进一步结合地区管理需要,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实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5.
瓷砖石材粘结剂和填缝剂泛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瓷砖、石材粘结剂和填缝剂等材料在施工后泛碱的产生过程、内在机理、泛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材料中存在过量的游离Ca2 、Na 、K 等,材料内部结构中存在毛细孔以及有水存在是材料泛碱的3个条件.只有严格控制材料的性能、正确的施工方法和采用合理的养护措施等消除产生泛碱的条件,才能有效防止泛碱.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及其评价与防治   总被引:79,自引:4,他引:75  
长期以来,混凝土的收缩性质受人关注,但除了大坝以外,通常只测定混凝土的干缩值,并以其评定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然而,随着对水泥与混凝土工程技术的不断研究发现,温度收缩和自身收缩的引起开裂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加速,弹性模量、徐变松弛等参数随之变化,造成开裂趋势明显加大。因此,更新评价和预测混凝土收缩与开裂的方法,寻求改善现今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方法已经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7.
采用GIS技术、GPRS技术及物联网传感等技术实现对城区"雨情"实时发布、"涝情"及时预警、"排涝"资源科学调度.并结合WebGIS地理技术设计和大型应用数据库系统,在此基础之上,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和重组.本系统在东营市上线运行以来,对大、暴雨监测,多次利用排水模型进行预警,针对实时降雨强度进行报警,通过短信、LED显示大屏等多种渠道对广大市民进行提醒,对人民大众出行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BIM技术可以实现各专业的协同设计,可在机电安装项目中,模拟所有管线的综合排布位置和工序,并进行施工模拟,为工程实际安装阶段的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该文从机电安装的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在机电综合排布、碰撞检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验证BIM技术在机电安装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并对BIM技术对安装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郑昕 《城市建筑》2014,(18):186-186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的限制以及约束,导致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存在一些没解决的问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的一些背景,然后阐述了设计中应考虑的几点问题,希望能为同行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与发展小城镇,其目的在于集中人口、控制人口、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实现人口控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中国要发展,环境要改善,国民素质要提高,农村人口(特别是山区人口)必须聚集。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必然趋势,结合国家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契机,利用小城镇的建设聚集农村和山区人口,做好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