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田盛伟 《城市住宅》2021,28(3):134-135
通过对安徽省旌德县城区办学条件和生源的现状分析,提出各类教育设施布局调整规划和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的用地现状及用地条件,控制布点学校的发展预留用地范围,以便在条件成熟时,改善学校的用地状况.  相似文献   

2.
结合黑龙江煤炭城市用地发展的实际,采用现场调研和文献收集等方法,剖析了煤炭城市用地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黑龙江煤炭城市用地调整的三种模式,即用地空间布局模式、城市塌陷区用地控制模式、煤炭城市用地协调模式,得出煤炭城市用地调整的规划对策,初步构建了黑龙江煤炭城市用地生态调整战略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我国规划建设用地新标准制定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介绍《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的研究过程,包括确立"多元控制"的理念以及通过筛选影响要素、引入规划人口规模和气候区划两个因子共同参与人均用地指标的确定,并在现状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2011版《标准》的"多元控制"方式,可望对各地城市人均用地指标的控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理想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物多样性对城市生态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探讨了城市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认为城市规划应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分析了城市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分别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生物多样性信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途径,并提出了城市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框架.最后得出城市规划中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过程,需要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法、规划技术等多方面入手,各方协调,共同实现.  相似文献   

5.
杨培峰  胡上春 《四川建筑》2007,27(2):9-12,15
针对生态建设理论在山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在仔细研究攀密片区现状建设条件和典型山地环境的基础上,分别对建设用地和绿地提出具体的生态建设措施,并对生态建设相关内容在图则上的表达进行了完善和革新。方案试图将生态建设与微观层次规划良好结合、应用,以利于规划目标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的实现,约束城市建设中的反生态建设行为。  相似文献   

6.
城市用地布局总体框架由用地评价、情景归纳、情景模拟三个步骤组成。(1)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2)分析影响土地使用规划的关键因素及其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根据驱动力的状态分类归纳出若干情景方案;(3)进行情景模拟,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得到不同情景方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模拟城市不同的发展情况,并提出响应各个情景的规划方案。该论文结合福州温泉生态城的实例讨论了这一方法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旨在探索一种实用的基于GIS的城市用地布局情景模拟与方案评价方法,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密  石铁矛  胡月萍  周娟 《规划师》2012,28(2):100-104
城市生态用地是城市用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沈阳城市用地生态布局调整方案借助于G I S技术,在全面分析沈阳城市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模型,人工判读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图,从而选择最优势区,此后提出"固点—连线—组网"的构建方案,通过巩固生态用地斑块、构建生态走廊、组建生态网络等办法,调整城市用地,提高沈阳各个区域的生态效益,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城市用地分类新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蒲蔚然  刘骏 《规划师》2008,24(6):9-12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自20世纪90年代初颁布以来,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土地性质划分与规划控制脱节、缺乏对混合类用地的灵活控制等许多弊端.应从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探索新的城市用地分类标准,强调规划的动态管理,调整用地类型的划分层级,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是制定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研究借助了GIS空间分析和数量统计方法,分析了1996年-2010年宁波市中心城用地变化的情况,归纳出城市用地的演变规律,通过对用地演变阶段、主要用地演变趋势、空间布局特征等的分析,提出宁波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探索城市用地成长机制和演变路径,为规划编制提供了不同视角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大型高电压等级变电站进中心城区是特大型城市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研究了上海中心城区电力负荷水平与发展需求,以世博会为契机,提出上海建设位于市中心的500kV地下变电站规划方案,并就规划选址原则与主要技术问题等作了探讨.对于城市超高压地下变电站的规划设计研究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规划用地分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梳理了已有的城市用地分类相关研究,比较了国标中的用地分类方案。根据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从城乡统筹的视角对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方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有覆盖全市域、强化建设空间管制、突出城乡差异特征的分类体系,为新形势下我国的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及相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是定期总结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及时调整规划或提出规划实施建议,实现城市规划滚动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确定城市总体规划是否需要修编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系统总结了南京现行总体规划实施的成效,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相应的原因,对如何进行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招林  何昉 《城市规划》2012,36(10):34-39
认为在我国未来30~50年高速城市化发展时期,应努力构建城市绿道网络,并在其构建过程中加强与城市的互动;城市绿道规划与城市的互动具有"修复"和"保护"的生态意义、"连接"和"流通"的服务意义及"带动"和"激发"的触媒意义,并通过城市绿道的规划编制、技术方法及实施保障三大体系的建立来促进城市绿道规划与城市的互动;城市绿道规划应与城市的绿地空间网络、空间发展形态、区域空间管制、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及服务功能等之间建立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长沙市为例,阐述了城市规划中交通影响评价的发展和现状,探讨了交通影响评价与城市规划管理中一书两证的衔接问题,分析研究了其参与机构、管理体系、运行机制、编制内容以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城市规划中交通影响评价运行机制的相关思路,并给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规划布局和土地使用的合理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以上海市南桥新城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在城区总体规划中引入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的理念,提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为优化城区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城区外拓"和"城镇蔓延"的用地发展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建设用地管制体制的内在矛盾;以广州市为例,指出:二元建设用地管理体制下的土地利用管制已经对大城市的空间增长形成了越来越多的约束,集中表现为相关主体对集体土地建设权的争夺;这不仅增加了城市规划编制和用地管理的成本,而且将进一步扭曲大城市的城乡空间发展;在制度检讨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城市规划建设中,开放空间建设与恢复大都囿于城市现状,瑞杰斯特在《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一书中通过"为伯克利制定一个生态城市战略"提出了一些颇为大胆的设想与有益的建议。对该战略构想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与解析,并总结了其在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与恢复方面所给予的5点启示:了解城市自然史,重视生物多样性价值,认识到自然恢复的长期性,构建自然系统的完整性,考虑建设用地的系统撤回。  相似文献   

18.
以温州市生态园总体规划为例,运用GIS技术,以生态敏感度评价、景观敏感度评价和土地建设适宜性评价为指导,协调城市生态用地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和居住功能,进行生态分区规划和用地规划,以期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南京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实现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首先对快速轨道交通与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关系进行了阐述, 然后在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对于南京商业中心、沿线土地利用、沿线房产价格的影响等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南京城市发展的轨道线网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20.
朱杰 《城市规划》2012,(8):32-39,62
空间引导效能历来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核心内容。基于历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城市生长极核模型、用地调控效力指数、Logit回归和用地经济效益等定量方法,对常熟几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总体布局、重点地区用地增长、中心城区用地置换和乡镇撤并等空间政策的调控效力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现实城市总体布局与规划构想存在一定偏差;建设用地扩张与土地经济效益空间不相匹配;规划调控和区位条件成为影响地块闲置率的主导因素。规划对建设用地的调控效力有所增强,但对重点镇的用地调控却出现较大偏差;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的"退二进三"政策效果显著,"乡镇撤并"对城镇生活性用地的调控绩效明显,但却未能抑制工业用地的散点蔓延,"一镇多区"格局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