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和行政区划的耦合演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立华  阎小培 《规划师》2004,20(11):87-92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存在以下问题:城市(镇)数量激增,非户籍人口比例过大;小城市(镇)用地粗放,企业规模效益低下;城市产业相似系数较高,产业过度竞争;“城中村”现象普遍存在,且难以解决。行政区划的制度创新和城市规划的耦合协调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内容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和城市居民对生态休闲的追求,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如何编制科学合理的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以保护城市非建设用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一些快速城市化地区展开了积极的探索。文章认为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理念应为”生态优先”和“精明增长”,主要内容为确定“图底关系”.用途管制、容量控制.确定各种增长边界、建立指标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的世纪是“城市世纪”、“城市时代”,未来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结合考察国内外若干中等城市的实践,对21世纪城市文明建设新路进行了探索和思考。笔者认为.新世纪的城市文明建设需要从营造优美环境、提高市民素质、加强城市管理三个支点抓起:  相似文献   

4.
关于“非城市建设用地”强制性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冯雨峰  陈玮 《城市规划》2003,27(8):68-71
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前提条件的变化 ,往往造成在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城市建设用地”布置城市建设项目 ,若对此没有有力的控制与引导 ,将会破坏城市的生态环境 ,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非城市建设用地”分为“技术性”、“景观性”、“生态性”、“政策性”、“经济性”五种类型 ,并对其控制要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市化”一般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城市和镇的人口增加,城市和镇的建成区面积扩大,城市生活的社会和行为特征在整个社会扩展。“城镇化”是中国人的一个概念。我去过美国波士顿6英里处的一个镇,叫“水镇”,3万人口,可以变市,但是居民自己愿意称为“镇”,保持“镇”建制,所以“镇”和“市”的差别不大。中国为什么说要区分“城市化”和“城镇化”,主要是当前中国大中城市发展取向比较明显,“镇”的发育不足,城和镇的级别也不一样,均受制于“下管一级”体制。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搞小城镇,主要是发展次级中心地,吸纳农业人口集中到小城镇中生活、生产、发展,同时发展乡镇企业,鼓励农村人口来此就业。  相似文献   

6.
在回溯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渊源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及其“图一底”思想方法在范围、标准、空间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乃是一种依附性地域空间,单从生态安全本身出发的“图-底反转”分析方法无法解决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空间关系;规划过程中的“图”(建设用地)和“底”(非建设用地)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存在相当数量有待划定的“灰色”区域,规划的本质即在于通过对两者统筹考虑,消除灰色区域,明确用地功能亦即图底格局.  相似文献   

7.
对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平 《规划师》2003,19(2):65-67
通过剖析我国城市化现状,指出城市发展应走多样化道路,城市规模“宜大则大、宜中则中、宜小则小”。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制度,以保障城市化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全国2/3的土地、森林、矿产、水能等资源集中于山地.西南地区是人口、民族、资源、地域文化丰富而多样的典型山地区域.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西部推进战略的实施,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与建设显露出理论指导乏力和基础研究薄弱,导致惯性走入“建设性破坏“的误区,造成城乡环境资源、地域文化特色、物质空间形态极大损失.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逐步跃上台阶,“重庆成都“城市密集的经济发展成为了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创新研究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适应性理论与方法,业已成为具有国家高度和重要学术价值的科学问题.论文针对西南山地土地资源稀缺性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人居建设,城市、建筑空间多维性和自然、人文内涵丰富性的人居环境品质追求,提出指导西南地区城市(镇)规划与建设的适应理论研究目标:山地城镇化适应性理论及发展模式,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理论及减灾防灾,山地城市(镇)有机更新理论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山地城市(镇)建设适应性新技术支撑体系.论文拟建立对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理论研究的思考并对我国山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引起越来越多法国学者与大众的关注。6月4日,作为“城市咖啡”系列活动的一部分.一场关于当前中国城市化建设的讲座“中国大都市建设——以上海城市公共空间为例”在巴黎举行。主讲人ThierrYSanjuan先生是研究中国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问题的专家,现任巴黎索邦第一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0.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近郊用地极易被蚕食而呈现出与城市内部“同质化”的空间特征,城市近郊因其所处的特殊空间位置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城市化的“前沿”,承载着城市的未来,在已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中后期,对郊区用地的控制就变得异常重要。本文以广西南宁市外东环地区发展控制规划为例,提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近郊区统一规划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寻找构建"紧缩城市"的可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各国政府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关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建设可持续发展型城市的需求也日益突出。以勒.柯布西耶、简.雅各布斯和希尔曼为代表的学者,站在环境的角度提出了“紧缩城市”理论,目的在于控制城市的无序增长,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但较高的城市密度使“紧缩城市”无法摆脱以降低居住环境质量为代价的弊端。地下空间的利用为北京构建紧缩型城市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时,可为城市节约更多的土地,创造开阔宜人的居住环境。北京目前正以地铁建设为契机,围绕着地铁站的建设做出了探索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梁陈方案”和《城记》中历史事实的思考、分析,目的是温故而知新,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述“梁陈方案”的核心思想是进行城市结构调整,改变单中心的结构,形成多中心结构布局,是保护旧城、有利新区建设的新旧两全的安排,进一步得出城市结构调整是保护名城重要的方法和措施,科学合理的城市结构调整能够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王圣保  赵志伟  高华 《华中建筑》2012,30(4):134-137
现代产业园区是以生态文明主导。该文从山东省青州市猛山经济发展区的现状出发,分析地缘环境和空间发展方向,确定规划范围,提出生态规划理念,制定生态目标与原则。结合土地利用、自然地势、因势利导,规划该区功能结构布局结构。对生态空间进行分析,划分生态功能组团。通过对山体、沟塘等生态基础设施的有机组织,形成“五轴、一带、多点”的生态空间布局结构。并对生态用地建设进行评价,旨在促进生态文明的现代产业园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双评价"工作日益受到党中央和国家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文章从"双评价"工作开展宏观背景入手,总结了青岛市在参与"双评价"试评价工作阶段中的工作保障机制、评价技术方法、评价成果应用以及陆海评价协调的技术特色和实践经验,并进一步思考市级"双评价"在结果公平性、传导协同性和陆海统筹评价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注重底线思维、问题导向和地方特色来进一步优化评价的技术逻辑,提高评价结果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改造的策略转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鹏 《规划师》2004,20(5):16-18
“城中村”改造在政府职能上应从政府主导向政策引导转变,在土地制度上应从“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变,在改造模式上应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在优惠政策上应从宽建设向宽用地转变,在管理理念上应从强制管理向协调管治转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城市建设、设计风潮的解析,认为当代中国具有青春期所特有的“律动”。当代中国城市处于多元文化并置状态,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等多元价值观同时在城市烙下印痕,城市风貌正是在这种多元的汰变中彰显出自在的丰富性。长沙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创作实践,正是以“律动”的心境,孕育于当代中国城市的欲求、场所的背景及功能的要求,生成了应对动态外在场所和动感内在功能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彭瑶玲 《规划师》2004,20(9):26-29
依托重庆“山城…江城”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以“尊重、顺应自然山水环境”为建城思想,以“岛线”为重点,以“显山露水…适地适用台理布局”为原则,通过强化山脊轮廓线保护、构建生态绿脉、实施“碧水”工程、增加滨江生活岸线等措施,构建山、水、田、林、城相辉映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天水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明朝形成的“五城连珠”城市格局全国罕有,而构成这一独特城市布局的要素之一--明清民居在这片土地上已屹立四百多年。天水民居建筑大都是土木结构,设计精巧、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在中国南北两大古建筑流派中,天水民居建筑的风格兼有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秀美,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天水民居街巷、布局、结构、色彩、装饰、木楼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天水民居“北雄南秀”的特点及成因。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改造的理论框架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韩荡 《规划师》2004,20(5):13-15
深圳“城中村”存在建筑蕴涵利益大、开发强度过大、土地国有化不彻底、违法滥建严重等问题。政府应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城中村”,并运用基准容积率和地价杠杆实行双重调节,设立改造专项资金,扶持市政配套建设,采取房地产权调换与货币补偿相结合等方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龙彬  朱竞 《重庆建筑》2013,12(4):7-11
伴随着经济高效增长和快速城市化进程,山地城市空间呈现出加速增量式扩张态势,而由于山地城市地域空间结构的特殊性,诸多山地城市空间拓展和用地布局遵循着"分散组团"发展规律。该文具体分析多个山地城市的用地增量数据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形态,从城市自组织及他组织双重演化研究入手,解析增量发展阶段山地城市"分散组团"布局的动力因素和形成机制,为山地城市"分散组团"布局的规划策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