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高强陶粒和洋陶粒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龚洛书  丁威 《房材与应用》2000,28(5):31-32,34
结合某工程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高强陶粒和美国页岩陶粒及其混凝土对比试验的一些情况,并与国内外有关标准、规程进行对比分析,说明我国高强陶粒质量已达到美国同类产品水平,用它来代替洋陶粒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我国高强陶粒的发展概况、高强陶粒及生产高强陶粒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固体废弃物中的化学成分在焙烧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及对陶粒强度与密度的影响,提出了可用于生产高强陶粒的固体废弃物种类,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高强陶粒的工艺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在一条生产线上用泥岩成功生产出球型高强陶粒和普通型高强陶粒,球型高强陶粒的松散密度749kg/m3,筒压强度7.7MPa,强度标号25MPa;普通型高强陶粒的松散密度1080kg/m3,筒压强度12.1MPa,强度标号35MPa。用研制的高强陶粒配制不同用途的表观密度分别为1500、1800和2000kg/m3的轻质高强陶粒混凝土,其28d强度分别达到38、51、79MPa,其中最好的混凝土配合比比强度可达到30.1。  相似文献   

4.
高强陶粒和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龚洛书 《混凝土》2000,(2):7-11
本文在回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强陶粒及其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影响高强陶粒生产、应用发展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关键问题;对高性能轻集料及其混凝土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也做了具体分析,并展望了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21世纪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赤泥高强陶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建军  刘恒波  宋美  万军 《砖瓦》2011,(10):9-11
利用拜耳法赤泥、页岩和粉煤灰等原料制备的高强陶粒,赤泥掺入量最高50%,陶粒堆积密度840kg/m3,筒压强度达到7.5MPa,强度标号45MPa,吸水率6.9%,表观密度1000kg/m3,孔隙率16.0%,放射性能够满足作为轻集料的活度要求;还利用了XRD、SEM等分析方法,对赤泥陶粒烧结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单纯的淤泥原料常常难以制备出性能理想的轻质高强陶粒,通过向淤泥中掺加Al粉或Al2O3粉,制备轻质高强陶粒。结果表明,Al2O3粉和Al粉皆能有效提高陶粒的强度,掺加Al粉效果更显著,Al粉较适宜掺量为5%;此时通过合适的焙烧制度能制得表观密度为1.27 g/cm3、吸水率为2.5%、颗粒强度为5.4 MPa的轻质高强陶粒,以及表观密度为1.53 g/cm3、吸水率2.1%、颗粒强度为11.7 MPa的优质高强陶粒;SEM、XRD分析发现,Al粉的掺入减少了陶粒内部孔隙的形成,反应所生成的刚玉相对陶粒增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原位生成的Fe金属相使材料获得了一定的延性断裂特征,改善了陶粒的韧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利用粉煤灰为主要原料生产粉煤灰高强陶粒这一绿色建材的方法及其性能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紫色页岩、Ⅱ级粉煤灰为主要成分,适量掺入了不同比率的A12O3、SiC、NaCl等增强剂和发泡剂,经破碎、混合、粉磨、成球、焙烧、冷却等流程研制成优质的高强陶粒,得出烧制高强紫色页岩陶粒的烧成曲线及适宜的化学成分用量范围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多数陶粒生产线的生产能耗过高,严重影响陶粒的生产成本和推广应用。本文重点介绍部分国内外陶粒生产能耗指标,我国陶粒生产热耗、电耗高的主要原因以及降低生产能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页岩轻质陶粒与普通混凝土材料,采用体积法设计配合比,以低成本为目标配制大流动度、轻质高强混凝土.利用水胶比,陶粒、砂及浆体{者比例调控试体坍落度、表观密度与强度.町筛选出满足人流动度的轻质高强混凝t,通过对比实验,得到28 d抗压强度超过60 Mpa,表观密度为2025 kg/m3的陶粒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硼泥陶粒的生产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废渣硼泥作为主要原料,并掺加一定比例的红土、粉煤灰、矿粉等进行拌合,经造粒、焙烧等工序,制成轻质、高强、环保的硼泥陶粒,适用于建筑工程及冶金工业。  相似文献   

12.
介绍陶粒膨胀机理。采用掺加少量外加剂获得最佳配方,选用最佳热工制度,降低火焰温度波动范围等有效措施,可有效提高陶粒膨胀率和产量,稳定生产,降低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13.
马龙  李国忠 《砖瓦》2013,(1):54-55
以赤泥、粉煤灰、膨润土为主要原料,掺加一定量的成孔剂和稳泡剂,通过烧结工艺制备了赤泥轻质陶粒。研究了成孔剂掺量对赤泥陶粒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赤泥轻质陶粒进行了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当成孔剂产量为6%时,最佳试样的表观密度为731kg/m3,堆积密度为547kg/m3,筒压强度为3.3MPa,吸水率为9.7%。  相似文献   

14.
对陶粒焙烧窑机械总体设计中的参数、布置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设计步骤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俊峰 《山西建筑》2007,33(26):5-6
指出胶粒改性陶粒混凝土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可开发用于保温—承重型结构材料或保温型建筑围护材料,系统研究了标准养护条件下不同胶粒掺量对陶粒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程度和规律,从而促进该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废渣生产的硼泥陶粒作为粗骨料,河砂、硅锰渣为细集料,以粉煤灰作活性混合材,掺入一定量的水泥、植物纤维,生产轻骨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洗砂污泥原料的性能,对利用洗砂污泥制备烧胀陶粒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洗砂污泥中添加市政污泥可有效地提高生球的塑性和强度,以及改善陶粒的发泡性能,同时降低焙烧温度,但使用过量会使得陶粒的焙烧温度范围变小。当市政污泥掺量20%时,可以烧制出堆积密度500kg/m3,筒压强度1.5MPa的烧胀陶粒。  相似文献   

18.
王根元 《砖瓦》2014,(4):51-52
阐述了回转窑新砌衬里后必须烘烤的原因,衬里中不同性质水分的脱水温度范围。为掌控烘烤窑时的升温速度,防止衬里材料和窑体受损,推荐“回转窑烘烤升温制度”和“回转窑升温转窑制度”作为参考。文章还列举了烘窑前的准备工作和烘窑操作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介绍煤矸石陶粒的烧结机法和回转窑法两大生产方法,对比分析了破碎、筛分法和磨细成球法两大工艺的优缺点,分析了煤矸石含碳量及均化处理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煤矸石生产多孔陶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孔陶粒的应用日益广泛,通过试验探讨用煤矸石生产多孔陶粒的可行性以及最佳方案,结果表明,在m(煤矸石):m(页岩):m(发泡剂)=0.85:0.15:0.08的配比和1020℃烧成工艺条件下,可配制出性能优良的多孔陶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