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偏好是游憩者对城市公园环境的一种评价,场所依恋是游憩者与城市公园之间的情感联结,而恢复性评价则是人在城市公园中感知到的心理健康效益。论述了环境偏好、场所依恋及恢复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借鉴自我调节理论,构建了城市公园恢复性评价心理模型,并以福州的9个城市公园为例,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的恢复性评价心理路径有2条,分别是"环境偏好→恢复性评价"的简单影响路径和"环境偏好→场所依赖→场所认同→恢复性评价"的综合复杂影响路径。表明游憩者在城市公园中的恢复性感知是一个渐进式的心理感知过程,尤其是在具有场所依恋情感的环境中,经历了"环境认知评价→情感响应→情绪启动"的心理过程,认清这种复杂的心理路径对今后塑造更具恢复性的城市公园景观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园中声景的恢复性效益已被广泛证实,但游 客个体因素如何影响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尚不明确。以福州市 5个城市公园为例,基于对公园游客的公众调查数据,探究不 同类型城市公园中声景恢复性效益的差异及个体因素对其感知 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公园中鸟鸣声和流水声是最具有 恢复潜力的声源;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声景恢复性效益具有显 著差异;游客个体因素中的自然联结程度、受教育程度及游玩 时间是影响游客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可 为城市公园高品质声景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综合公园是城市人居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城市公园与居民的关系,在满足公园服务功能的同时保障公园自身的良性环境,是当今城市公园建设的重要课题。以上海世纪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游客轨迹数据和补充问卷调研分析了游客游憩偏好。结果显示,受景观资源不均衡分布的影响,游览路径表现出主路聚集、区域分散的现象;停留空间与游客需求相关,其中老年、中青年和家庭3类典型游客的主要停留节点分别是休憩服务设施、公园植物景点和游乐活动场所。针对环湖区域游客集中的问题,从亲水因素的角度开展分析,发现景观和设施资源分配的不均导致游客对空间亲水性的依赖差异。结合游客群体的游憩偏好特征,重点针对老年和中青年游客提出了公园管理和场地更新建议,助力解决临水区域游客压力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拥挤感知对游客的游憩体验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SOR)理论,以情绪反应为中介变量,构建游客拥挤感知对恢复性体验影响的关系模型,选取福州的8个城市公园为研究样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拥挤感知对恢复性体验的影响路径有2条,分别是"拥挤感知—恢复性体验"的简单路径和"拥挤感知—情...  相似文献   

5.
生态型城市公园声景体验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江  杨玲  黄丽坤 《风景园林》2019,26(5):89-93
生态型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游憩空间,其声景品质直接影响游客体验的满意程度。以福州金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生态型城市公园中声景感知与游憩体验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态型城市公园中人们更偏爱自然声,尤其是鸟叫声;交通声是主要影响公园景观美景度的声源类型;儿童嬉闹声及音乐声是影响声景安静度的显著因素,交通声、音乐声以及脚步声与总体满意度关系最为密切;年龄、性别和教育背景是社会、人口及行为学因素中影响典型声源感知最显著的3个因素,而不同游览动机的人群对声景感知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可为生态型城市公园景观及声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游客情感倾向是反映城市公园受欢迎程度与优劣势 的重要指标,可缓解公园游客与公园设计师、管理者之间由于 信息不对等带来的矛盾,为研究城市公园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文本情感倾向分析技术为公园评论数据 分析提供了准确高效的新手段。以天津水上公园为例,从新浪 微博等5个互联网平台采集2016—2019年的评论数据,基于 EASYDL深度学习平台实现评论数据分类与情感极性判断, 从整体情感倾向、时空分布特征和分类情感倾向三方面对评论 数据进行分类解析。研究发现:水上公园游客整体情感倾向偏 积极,评论数量与情感均值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均有较大差 异;在分类情感倾向分析中,使用者对水体景观与植物景观的 积极情感度较高,对服务设施与主题活动的消极情感度较高。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公园游客情感倾向分析方法弥补了传统定 性分析方法的不足,可为城市公园环境评价和优化提升提供依 据,并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伴随着中国城市环境建设的步伐,城市公园的建设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然而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针对这一现象,阐述了自然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阐明城市公园进行自然教育的意义,构建了自然教育的内容体系,提出自然教育实现的途径,并详细介绍了中国台湾台北关渡自然公园开展的自然教育系列活动,以期为我国城市公园开展自然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公园的环境建构应该是符合生态原则的,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合理性的自我演替发展的能力,它的具体空间与实体形象和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的互动关系,能唤起人对生物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通过生态环境、城市公园、生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兼顾自然环境与人之间的共同利益,满足城市生物尺度与城市人性尺度的生态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通过对生态城市公园内涵、分类、生态技术的总结与分析,希望对生态城市公园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运用认知地图的方法研究与分析了城市公园环境,并选取长沙烈士公园路为案例区,对环境认知和烈士公园路径测试阶段进行了探讨,指出该公园作为市民以及游客的公共开敞空间,是一个既有纪念性质,又有娱乐休闲等多功能的典型性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
目前,旅游目的地的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借助心理契约和环境态度变量,综合考虑了心理契约平衡和环境态度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由此构建了游客亲环境行为的驱动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风景名胜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综合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明月山景区游客的心理契约平衡与亲环境行为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游客的环境态度与游客亲环境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游客的心理契约平衡与环境态度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于景区环境保护而言,景区管理者应避免投入过多精力在游客亲环境行为上,而应将有限的物力、人力投入到景区自身的保护上。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园是城市发展建设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园的功能与规划模式发生了变化,如何协调城市公园与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已成为城市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愈发重视景观所能带来的丰富感官体验,以往视觉环境特征主导的城市公园营造方法难以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视觉和听觉作为人们最主要的环境信息感知途径,探索二者与景观体验之间的关系可为优化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提供新的视角。研究选取了视景感知、声景感知、声源感知和公园功能特征4个维度共计13项指标,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都环城生态区内3类具有不同主导功能的公园视听感知品质进行评价,探索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总体感知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公园主导功能特征与其视景、声景协调时,呈现的总体评价结果相对较好,且不同功能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式均不相同。研究在揭示案例公园视听感知品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视听交互影响间接提升公园景观体验的思路,为优化不同功能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提供科学依据和灵活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通常被作为城市居民的室外活动场,并旨在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笔者考察参观了欧洲的一些城市公园后,发觉公园也并非只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各国的旅行者也喜欢到这里来休憩、感受城市特色,与当地居民交谈,了解不同的民风.有特别魅力、特别知名的城市公园尤其吸引了旅游者的到来,法国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就是一例,无论是对园林景观有独到眼光的专业人士还是观光度假的游客都几乎无不来者.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是市民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犯罪高发区域之一.CPTED理论认为,改变公共空间的物质环境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犯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引入CPTED理论,从自然监视、领域感及社会因素三方面,深入分析城市公园设计特征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城市公园犯罪防控的规划设计策略,以期设计出更安全宜人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公园的开放性和与城市空间的关联性逐渐加强,如何建设公园的安全环境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为研究城市公园的安全性,选取唐山市南湖公园为调查对象,在实地调研和参阅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以CPTED六要素为核心的城市公园空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游客对唐山市南湖公园的安全满意度。结果表明:南湖公园游客安全满意度从高到低分别为:景观意向与环境维护、领域感、监控、通道控制、活动支持、目标强化。根据对这6项指标所包含的23个评价因子的分析研究,提出优化公园各空间的布局与设计、强化公园的威慑力度、维护良好的环境形象、丰富空间的活动内容4个优化措施,以期为南湖公园相关规划及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肖竞  马春叶  曹珂 《风景园林》2022,29(6):96-102
在城市公园中,对游客进行游憩心理画像有助于从人本视角精准识别游客景观偏好与游憩需求,针对性地指导公园空间、景观的更新实践。借鉴刑侦学、环境行为学的心理画像理论,基于对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用户生成内容(UGC)影像数据的主题聚类分析,构建了以数据转译、偏好表征、心理画像为操作步骤,以5种景观类型(园林空间、自然花木、人工园景、历史遗存、游憩活动)和6组影像特征因子(整体—局部、画面—信息、恒定—变化、标志—日常、活力—沉郁、丰富—纯粹)为画像要素的城市公园游客游憩心理画像分析方法。以重庆市沙坪公园为例,对公园中不同性别、地区、年龄的游客进行了群体心理画像分析。研究发现:1)男性游客更关注空间认知与人文体验,女性游客更关注景观细节与审美体验;2)本地游客注重休闲体验与日常景观,外地游客注重观光体验与特色景观;3)青年游客具有“新词强愁”心理,中年游客具有“离俗审美”心理,老年游客具有“活力摄补”心理。此外,基于对样本量前20和前4位序游客的个体心理画像分析,从游憩空间优化、游憩线路导览2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公园人本更新的指导措施,可为相关城市公园空间治理实践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面临着游憩环境恶化、活动与游憩空间供给脱节、游憩体验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游憩机会谱理论作为发展较成熟且应用广泛的理论,有助于探究环境资源、游憩活动与公园管理之间的内在规律,对于提高游客游憩体验质量、建立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京市绿博园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公园游憩环境和游客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构建绿博园游憩环境指标因子体系,划分游憩机会类型并制定量化标准,构建游憩机会评分模型,构建了绿博园游憩机会谱。最后,根据游憩机会的评分结果对绿博园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唐山市凤凰山公园为调查对象,在实地调研和参阅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其基于游客安全感的公园空间环境安全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得出使用者对凤凰山公园各个分区的安全评价值以及对各指标因子的满意程度。根据评价结果对公园总体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公园安全设计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城市公园相关规划及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是我国在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导向的体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空间中的重要组成,承担起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居民日常生活质量、活化地区空间等功能.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展开,城市居民对公园的需求不断增加,顺应人民群众需求,建立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城市公园体系有助于发挥公园自身功能.本文以公众认知为切入点,描绘普通城市居民对于城市公园的认知,以期为人民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园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休闲体力活动,以福州市三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回归模型数理方法,分析城市公园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环境可直接或间接地增进居民健康.环境的美观、安全对居民健康有直接影响;交通便利能促进中高强度的休闲体力活动;自然景观、安全程度能提高居民到访公园频率,间接影响居民健康.(2)居民主观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