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适是核心     
《百年建筑》2006,(6):F0005-F0005
选择这样一个话题.源于对当代建筑人性关怀的考量。 在人类漫长的居住史中.选择是个永恒的话题。据说人类居住的第一次伟大选择是从树上搬到了洞穴。洞府生活的通风采光安全等都大可存疑。随着人类意识形态的转变.开始慢慢的走出山洞搭起茅棚。从此.人类居住有了划时代的改变。茅屋、瓦房作为一种建筑形态.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
杨艳 《中华民居》2013,(5):28-35
正"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黄帝宅经》里这句话说的便是建筑,是介于天地之间阴阳之气聚集交汇的场所,是人类社会生活准则的空间存在模式。看一栋建筑一处居所的风水,看的就是建筑里的居住哲学。  相似文献   

3.
追求的脚步     
《居业》2014,(11)
<正>人类居住行为伴随着人类而产生,其起源可追溯到300万年前。当第一棵树被推倒,原始人从树上走进洞穴,人类居住文明便由此开始。几百万年的演变发展,人类从巢穴走向屋舍,从院落走向楼宇,又从城市返回田园。在基本的居住需求得以满足之后,人们不断地追求着更高层次的居住需求。对居所的需求从宽敞坚固,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健全的配套资源,再到优雅的社区环境和精致的家庭空间。居住行为从一种生存本能逐渐进化为一种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4.
正展览时间:2016.10.01-2017.04.23展览地点: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室内设计这一展览主题在今天已屡见不鲜,更何况现在居住环境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如展厅门口所见——"新的居所会让人重新审视原有的生活,转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及从一堆杂物和不良习惯中解脱出来,并重获自由。"这次展览向观众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现代居所意味着什么?""塑造当下居住流行趋势的因素是什么?"或是"极简生活有多少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唐亮 《住宅产业》2014,(7):60-62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住有居所又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人们都梦想着居住条件改善得更舒适、更惬意。  相似文献   

6.
设计师邱春瑞小时候很喜欢在台湾非常红的一部卡通影集《摩登原始人》,他总是好奇远古那些人是怎样生活的?尤其对他们的居所——人类最早生活的容器溶洞非常感兴趣。本案就是以远古人居住的溶洞为原型,以混沌理论为主要依据来对整个建筑进行剖析和分解,  相似文献   

7.
住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居所,也是构成现代城市的基本单元.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市现有建筑4.3亿多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2.4亿多万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8.
一.住宅的顺序住宅的“第一居所”是相对“第二居所”而言。第一居所,应该是指都市人购置的,纯粹为了家庭长期居住而非过度性投资或休闲的居所。最适合居住的第一居所既拥有了都市的繁华和便利,又拥有静谧、自然的环境,还拥有舒适度极高的居住空间。根据现代都市人对生活品质的  相似文献   

9.
<正>土家族人住的三柱二骑或五柱四骑的吊脚木楼房,据传说还有一段故事哩。很久以前,土家人的祖先居住在山洞中或大树下,靠狩猎、捕鱼为生。天上张天王看见土家人世代住山洞和大树下,生活很苦,他要去东海龙王那里借一座殿宇来送给土家人。  相似文献   

10.
《百年建筑》2006,(3):56-59
人的生理需要一个物质居所,人的心理需求需要一个精神居所。Naga上院构建的不只是一个居住的概念,客群尊贵性决定了Naga上院顶级的社区文化和生活形态,发展商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营造了一个中国名流的生活圈。成功,社会地位,品位,商界巨子,国际巨星是进入这个社区的绿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自从我们的祖先住进山洞开始,就意味着人类对居住环境有了一定的要求,这就是房子。也是区别于动物的又一个标志——动物用来储存粮食的叫“窝”:而人类用来居住和生活以及交流的叫家,也就是实体表现出来的“房子”。我们的房子经过了一万多年的变迁和演变,由原始的石头房发展为木头房,草房,泥房,砖房,乃至于如今的钢筋混凝土大厦。如此的演变历程都是人类对居住环境的不断追求和聪明才智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住宅的“第一居所”是相对“第二居所”而言。第一居所.应该是指都市人购置的,纯粹为了家庭长期居住而非过度性投资或休闲的居所。最适合居住的第一居所既拥有了都市的繁华和便利.又拥有静谧、自然的环境.还拥有舒适度极高的居住空间。根据现代都市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最适合居住的“第一居所”必须具备以下八个  相似文献   

13.
和莉美采访 《家饰》2009,(11):107-115
无论设计的表现方式如何,一个房间所呈现的最终状态.无疑是居住者生活体验的凝练和展示。这一期的案例,台湾设计师为我们带来了三种风格各异的居住空间。从华丽复古的豪宅居所、简约流畅的平层公寓到亲切暖人的自然主义。在三种互补通融的居住形态下,娓娓道来的是同样精致的生活态度和眷归家园的不变情感。  相似文献   

14.
都市溶洞     
设计师小时候很喜欢台湾非常红的一部卡通影集《摩登原始人》,总是好奇远古那些人是怎样生活的?尤其对他们的居所——人类最早生活的容器——溶洞非常感兴趣。本案就是以远古人居住的溶洞为原型,以混沌理论为主要依据对整个建筑进行剖析和分解以定义几何切面的表现形式来对工程进行把控,  相似文献   

15.
原始人类的居所.大部分都仅仅有单独一间,遮蔽简单。但是随着发展.这样一种内部开敞的居住模式逐渐消陨了。也许不仅仅是因为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吧——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并不仅仅停留在生理特征的比较确认;随着人逐渐脱离动物的蒙昧.同时丰富起来的还有人的心灵与头脑。  相似文献   

16.
火与家     
人类学会用火后,逐渐把火引进自己的居所,火正式进入人类的家庭生活,与人形成更为密切的关系.它最初在人类居家生活中的栖身之处是火塘灶.自从自然之火进入火塘这一小小的人类居住空间后,逐渐形成了神秘而蔚为大观的火塘和灶文化,开始了火与人之间更为神秘而生死相依的关系.中国很多少数民族一直保留了火塘这种人类早期的地灶形式.尽管后来汉武锅台灶亦已广泛流行于各地区,但从传统文化习俗及在居住空间中的重要性而言,后起的锅台灶都远远赶不上火塘灶,如不少山区的纳西族祖房内原来只有火塘灶,后来在火塘灶附近砌有锅台灶,但火塘灶才是与神灵、祖灵关系密切之地,家庭的各种社会性活动、宗教活动都围绕着火塘灶进行,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城市化及人口的快速膨胀使得城市的人均居住空间资源愈发紧张,需要探寻新的居住模式来缓解危机。科技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统地域间的物理距离隔阂不再是问题,人与人的联系更加紧密,城市人口的流动性现象也越来越明显。随着城市的发展,将会出现一种"移动居所"的居住模式。文章通过对城市移动居所的相关理论研究,以中国当前的社会制度及状态为背景,对城市移动居所模式提出了纲要性探想。城市移动居所模式主要提倡以产品化及系统化的思路来打造居住建筑,通过政府的引导开发及相应的灵活土地政策,以箱体单元为主要建筑空间载体,结合生态、智能化设计建造手段,塑造可移动的宜居空间。  相似文献   

18.
如果人类的生活是一种连续并且完整的体验过程,那么城市和住宅之间的边界应该是模糊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活居所的体验也应是完整的。建筑的本质是创造一个有限的空间,但在这个项目中,设计师希望提供的是一种可以与周围环境产生共振的柔软的住宅体验这是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变化的空间序列在移动中被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正公寓前芳草鲜美,花团锦簇,双河环绕;佳节期间清风徐来,高山流水,丝竹入耳。这就是开元之心颐养园为老年人打造的理想居住空间,不但有更舒适的居住空间,而且有丰富多元的活动、细致入微的服务。在老年人对自己生活愈发在意的当下,开元颐养贡献出让老年人享受精致晚年生活的一方居所。  相似文献   

20.
追求的脚步     
《山东建材》2014,(11):5-5
人类居住行为伴随着人类而产生,其起源可追溯到300万年前。当第一棵树被推倒,原始人从树上走进洞穴,人类居住文明便由此开始。几百万年的演变发展,人类从巢穴走向屋舍,从院落走向楼宇,又从城市返回田园。在基本的居住需求得以满足之后,人们不断地追求着更高层次的居住需求。对居所的需求从宽敞坚固,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健全的配套资源,再到优雅的社区环境和精致的家庭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