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乡统筹进程中大量农民新村正处于建设之中,屋顶--作为建筑的第五面,在农民新村建设中鲜被关注,即使建设者在考虑农民新村建筑形式和风格定位时,把屋顶纳入设计要素考虑其形态,却常常会忽略屋顶色彩对区域景观印象的影响.基于屋顶色彩显著地影响着人们对区域形象和空间的感知,本文从农民新村建设中建筑屋顶色彩设计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农民新村屋顶色彩设计时需要把握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已不满足于现有的居住条件,住“城市房”便成为如今重庆市忠县农民的梦想。然而,不懂技术,不懂规划设计成为他们最大的困难。 农民的这一迫切需要引起该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提出了“顺应需求,强化引导,积极帮扶,规范建设”的农民新村建设方针,决定今  相似文献   

3.
如何改善上海郊区的居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郊区的住宅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一批集中规划的农民新村陆续建成,市郊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尤其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中,郊区也出现了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和高标准管理的“四高”优秀小区,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方兴未艾。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战略,新一轮新农村建设集中居住点的规划实施,农民迁入集中居住点的热情进一步高涨,这必将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推进城乡、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以来,全国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高潮。宿迁市根据当地的实践,总结了"农民居住向居住区集中、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经验。本文着重介绍宿迁市在实施"农民居住向居住区集中"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将宿迁农民集中居住区分为城市社区型、村庄内部优化型、村庄新建型三种类型,并以三个典型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宿迁市近年来在农民集中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并提出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推进过程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农村城镇化为大背景,论文结合常熟市虞山林场居民点的整治规划的研究,提出了村落原生态“居住形态”的“延续与发展”理念,并对理念的实施作了相关策略建构,以保证其健康发展,最后使其逐渐成为多元化城市居住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文的探索涵盖了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新村建设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进入城市的农民如何实现市民化,已成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农民进入城市,需要从心理、文化等方面融入城市,同时保持自己的文化归属感。然而,实践中的农民新村建设往往简单照搬城市小区模式,没有考虑农民的生活习俗和居住文化,使农民在新的环境中难以产生认同感。论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基于"文化认同"和"文化适应"的理论,探讨农民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从社区建设层面思考农民文化认同与现代城市发展的融合,提出社区规划设计应从农民生活需求出发,通过提供文化活动空间传承地方特性,提供交流场所延续历史记忆、增强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8.
农民新村是在城市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农村聚居形态。其过程中的组织方式对建设结果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统建模式”和“自建模式”的选择和实施是影响农民新村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农民在建设中对各种要素的自主权不同。对规划设计的不同内容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要在前期筹划、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三个阶段体现政府的统一协调和农民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虽是“公社”,但并不仅仅是为农民设计。农民的概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富有更多的内涵,比如民工,他们已经离土离乡,加入到城市建设队伍中来,然而他们的居住问题,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矛盾凸现出来,苏州青年公社为打工者量身定做的住宅形态,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虽是“公社”,但并不仅仅是为农民设计。农民的概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富有更多的内涵,比如民工,他们已经离土离乡,加入到城市建设队伍中来,然而他们的居住问题,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矛盾凸现出来,苏州青年公社为打工者量身定做的住宅形态,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我国为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经济积累的显著提高以及新农村试点地区的实践探索,启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的条件已基本成熟,而进一步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关系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社会大局",要合理建设改造,规划当先行。笔者根据海阳市农村住房现状,  相似文献   

12.
王福定  马骁 《城市规划》2006,30(7):48-51
中心村建设不仅促进人口的转移、土地的流转和产业的提升,而且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共享程度。中心村建设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社区变迁在居住形式上的反应,是农村分散的居住形式向新型社区过渡的必然选择,也是最终实现城乡空间一体化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试以浙江省温岭市近年来中心村建设为实例,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城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集约化居住模式成为当前新农村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职业状况的多样化,代际间生活观念及生活习惯的差异,要求集约化新农村的住宅能够不断适应各种变化。文章根据成渝地区集约化新农村建设用地执行的标准,将可变性设计融入已模式化的套型设计中,使其满足可根据家庭成员的构成和居住意愿,随时调整居住空间的组织形式。采用可变的"分层居"、"毗邻居"、"合居"以提供极大的空间灵活性,达到当代"分家而不分户"居住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的城乡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在城镇化的脚步加快的同时,乡村的保护与自身发展更值得关注。近年来,浙江省推出了"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等一系列的政策指引与决定,城乡统筹、调动农村各种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已经上升为战略的高度。与此同时,大量的设计力量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但其中大多数仍然是一种城乡互动模式下的设计实践,一群城里人通过资本占有乡村资源,另一群城里人去消费这片资源,和这片土地的主人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关系,乡村发展中农民自身的居住问题却并没有受到太多关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体现就是要把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体化,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生活环境,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0)
美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加快农村建设的实际行动,是统筹城乡发展、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具体举措,标志着农村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强化措施 稳步推进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锐绪  王勇 《城乡建设》2009,(12):61-61
胶南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集约利用土地、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稳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促进了胶南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姜礼 《城市开发》2013,(10):80-81
近年来,随着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农民集中居住区(以下简称"农集区")大量涌现.但不少城市在农集区推行物业管理时,都简单地将城市的物业管理模式直接"移植"到农集区,在推进过程中暴露出了种种弊端.如何让农集区的物业管理行之有效,逐步实现城市物业管理的农村本土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挑战.在这方面,成都市自2007年以来,通过建立健全"政府引导、自治管理、市场导向、分类施治"的农集区物业管理体制探索出一条较为系统、操作性较强的物业管理规范化建设之路,并取得了良好实效.  相似文献   

19.
韩文国 《城乡建设》2008,(10):44-46
城乡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层次而促进城乡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源互融,逐步达到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寿光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在"突出一个重点、编制两个规划、加快三大建设、强化四项管理、健全五项机制"上下功夫,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张帆 《河南建材》2022,(4):132-13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也不断增多.文章主要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侯城乡贯家堡村为例,阐述新时代被拆迁农民的居住需求以及相关特点,根据城镇集中的新型社区的主要特征,深入分析与探究城乡融合地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