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王正阳  柯熙泰 《工业建筑》2014,(Z1):110-113,56
将城市工业厂区与住宅区相混合的老社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兰州市灯泡厂社区为例,讨论在当今新的社会背景以及人居环境的要求下,这种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居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工厂——住宅区结合的老社区究竟应该走向何方。同时尝试将"层"论,这一全新的理论体系应用在整个问题的分析、归纳、回答、解决环节之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思路,提出该类城市老社区的更新改造方向,赋予其全新的功能,使其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实现复兴与再生,继而以此为据,进一步分析城市的建设发展与老社区更新间的关系,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以此探索一条新的工业社区内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旧工业社区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孙帅 《华中建筑》2015,(2):109-112
社区市民农艺园作为都市农业的一种新的形式之一,以积极的态度回应了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市民社区内绿地缺乏、人与土地互动不足等问题。作为一种参与式的景观,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亲近土地和自然的机会。该文从功能划分、设计要素、活动内容、管理模式等四个方面对社区市民农艺园进行了详细研究,并通过"美国底特律拉斐特社区市民农艺园"和"英国伦敦社区药用植物康复市民农艺园"等案例归纳总结了参与式社区市民农艺园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8)
社区矫正是一种新的刑罚方式,蕴涵着刑罚的惩罚性和恢复性双重价值。虽社区矫正有利于罪犯更快的回归社会,给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等不同层面上带来积极作用。但从西方国家移植过来,难免会"水土不服"。在执行实施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些"症状",如社会公众普遍认知不高、执行主体机关责任不明晰、社区及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度不高等。在一定程度上使社区矫正作用打了折扣,削弱了其功能。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试着从社区矫正制度与实施执行等方面加以分析,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卢丹梅 《规划师》2013,29(8):75-80
针对社会经济转型期带来的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的要求,研究在借鉴国外发达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空间发展理念,提出了"城乡社区"—"特色城市"—"一体化城市群"的三级创新空间载体,由城市及综合服务社区、现代产业集聚社区和农村社区三种类型的功能复合社区组成城市,新形势下新的产业分类将产生新的特色城市,多个特色城市通过专业化分工组合形成多中心、一体化的城市群。期望通过规划理念创新来促进发展模式转型,通过发展模式创新带动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与城市化水平,从而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5.
社区微更新是当下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紧要课题。针对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进行的城市更新,是预防社区衰败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优化城市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更在于复兴社区活力。文章基于"城市微更新"的视角,用"口袋公园"的方式将两种理念结合,各取所长互相促进。将从"社区空间、社区功能、社区活力"三方面对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的全面深化对我国现有城市社区治理提出新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城市社区需要智慧治理,其不仅要实现智能化以提升社区"智力",更要通过和谐的治理主体关系与恰当的治理方式,实现"慧"的治理。文章基于佛山张槎"智慧城市管家"的创新实践,从技术支撑、治理主体与治理行为三个视角探讨城市社区智慧治理的实现路径:全面一体的智能化建设、建立合作均衡型的多元主体协作治理关系和合理高效的创新型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城市社区发展方向不仅会越来越开放,而且会更加强调开放共享。"开放"不只是拆除围墙,而应该强调功能与街区"共享"。社区的配套设施不仅服务于本社区,还应该面向整个街区。功能分区的理念不再适应所有的建筑定位,大型的服务设施更加集中,小型的便利功能布置更加混合,其宗旨是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厦门集美学村历史街区社区营造与实施,探索在"慢城"理念导引下慢社区的空间构成关系,并指出"慢城"模式对中国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与传统邻里社区的差异以及对历史街区中社区营造的适应性特征。试图依托学村独有的资源要素,从空间契合发展、混合用地布局、绿色慢行交通、特色社区文化与活力公共空间视角,提出针对性营造策略,期冀为构建极具地域特色的历史街区慢社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居家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老龄化、空巢化、少子化愈加严重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德国"多代屋"社区养老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多代屋"对我国社区养老模式的启示,其功能复合的核心要义是对老旧城区的改造和城市复兴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0.
社区商业街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查君 《规划师》2006,22(6):28-30
随着社区时代的到来,社区商业街大量兴起.社区商业街在继承了传统居住区商业配套功能的同时,呈现出多模式、多样化的趋势.本案例中的商业街位于社区南部,规划以河道将其与社区居住部分分割,沿岸设计双层商铺,使之出现内外商业街的格局,并根据"荷兰水城"的社区文化主题,为商业街注入欧洲风格元素.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1)
我们试图将"网络学习型社区"与美术鉴赏课教学整合并构建"美术鉴赏网络社区",实现美术鉴赏从个别化到协作化的转变,充分反映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注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从美术鉴赏网络社区的设想、内容与功能、操作与管理作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2.
社区更新设计呈现出新的趋势,共享理念成为其中的一种方法与形式动力,催生了新的设计场景和手法。文章分析研究了上海社区更新的9个案例,归纳出社区更新设计中,共享理念的三种场景表达:边界场所的建构、交通空间的复合、配套设施的兼容。通过视线、停留、交往和衍生功能的组织,促进了社区空间的共享性,丰富了社区更新设计手法。信息技术和个人移动终端的使用,也增强了共享性的实现,由此对社区更新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社区综合型养老设施在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照护方面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服务对象不同,将社区综合型养老设施医疗康复功能分为"整合型"和"辐射型"2类,并通过调研发现其后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类医疗康复设施的功能配置与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邻里中心作为社区公共交往的载体,需要保证其公共开放程度,以达到交往促进和社区融合的效果.本文选取了分布在上海市徐汇区的5处"邻里汇"为研究对象,以公共性的3个维度,即可达性、包容性以及功能可见性,对其进行对比评估,进而归纳社区邻里中心公共性设计与运营管理上的经验,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其旧城区是存量更新的重点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完善,城镇特色营造,治理水平提高是旧城区控规编制应当考虑的重点内容。引入"社区"概念,基于现状社区管理体系,从完善社区功能、构建社区景观风貌体系、确定社区更新策略、制定社区单元管理图则等方面来完善控规编制方法,构建基于社区的编制控制体系,将社区治理与控规实施相结合,提高控规编制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社区农园功能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坤  丁潇颖  郑婕 《风景园林》2020,27(1):97-103
为探究社区农园促进社区重建的社会作用机制,研究引入社会资本视角,结合对"社区农园"维护者、组织者和第三方合作机构的半结构化访谈和实地观察,深入分析社区农园的社会资本与社区重建的关系。研究表明,社区农园能够建立信任、社会网络和规范,农园所产生的社会资本具有激发居民自治意识,培育自治能力的社会功能。最后,结合调研与理论分析,提出社区农园发展须针对社区农园社会资本形成的条件,完善自上而下的制度保障、培育多层次的参与机制、构建多元化的功能空间。  相似文献   

17.
社区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空间,社区内的景观承载着居民日常休闲和社会交往的功能。在传染性疾病暴发和防控期间,人们出行范围与时间受到限制,社区成为人们可活动的最大区域,社区景观则成为人们唯一可接触到的绿地空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食景观倡导在景观设计中利用可供人类食用的植物,不仅可以加深绿地与民众生活的深度融合,还可以提供新鲜优质安全的食品,实现景观与自然、城市与乡郊、美观与食用的融合。通过对社区外、社区内、家庭半户外3个层次的公共空间进行可食景观的营造探索,构建社区传染性疾病防疫圈和蔬菜供应缓冲链,以期成为"战时"生命花园和"平时"社区花园,使有限的社区公共空间承担更多的健康韧性功能,为未来可食景观在城市社区中的应用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试图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提供可参考的社区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在社会信息化飞速迈进的今天,人们对住宅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居室面积、周边环境、交通等方面,而是把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放在与外界沟通、通信服务、安全防范、物业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传统的社区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延伸服务功能,赋予社区智能化,也就是智慧社区打造。实际上,如今的智慧社区早已成为近年来国内住宅建设的"亮点"和房地产业的"卖点"。而从功能上讲,智慧社区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全面满足居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于  相似文献   

19.
大城市建成区居民日常户外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细微性,需要小尺度公共空间来承载和实现。小尺度公共空间与住宅地具有较好的邻近性,是日常社会生活的发生器。作为一种社区和邻里层面的平民化的公共空间,它体现了更多的社会公平性,其场所营造对于邻里交往、社区网络建构和社会资本再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前一些大城市更新改造拆旧建新的模式单一,使得不少建成区呈现出居住空间类型趋同、社会活动隔离的状态,导致既有的社会资本缺乏空间载体,社会网络解体,社区精神涣散。结合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的"缤纷社区计划"规划实践,基于居民满意度和意愿的样本调研分析,探讨通过小尺度公共空间更新改造来实现社区功能再生的可能性,思考建立小尺度公共空间营造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关联,为当前"城市修补"提供前沿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基于"基层群众自治"的要求,社区的概念更多强调其地理/行政边界的明确性。在农村地区,青壮年到外地学习工作,户籍却还保留在本地的现象十分普遍,对于农村社区边界的确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简要回顾社区概念的本土化历程,分析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宝兴县曹家村的灾后重建实践,基于优势视角的工作方法,对中国乡村的社区组织方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