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作为后申遗时代面临的与运河相关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及遗产构成梳理已迫在眉睫。柯桥作为浙东运河流域入选省级规划的古镇,无论从聚落空间形态的特色、遗产构成的丰富度,以及富有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都使得其具有鲜明的"文化线路"基因。本研究基于此,通过对于柯桥古镇遗产构成的梳理整合,试论其与文化线路暗合的内在联系,并为柯桥古镇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对古镇保护的重视,对其外部公共空间的精细化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元通古镇作为实际探索的案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的相关知识,选取整合度、选择度、可理解度等几个指标对其外部公共空间进行量化评价,以期为元通古镇的规划建设提出参考性意见,同时也为此类古镇的保护与建设提供参考和对比。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镇的公共建筑空间、街巷空间、广场空间三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发现崇仁古镇公共空间的空间形态与特色,为以后研究浙东丘陵地区的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涵博  胡强 《四川建材》2012,38(1):55-56
随着第五批国家历史名村名镇名单公布,古镇的旅游开发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古镇街巷空间作为古镇意象的一个承载体,其空间尺度与功能关系则成为体现古镇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关注点.本文从街巷尺度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古镇街巷空间意象的营造进行一定的探究,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对古镇街巷空间的高宽比、灰空间以及空间的多样性对人类行为活动的影响进行了归类与研究,为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5,(7)
古镇边缘区的保护与开发是城市更新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古镇保护与开发集中于历史价值较高的核心区,以展示型的观光旅游为主,缺少对具体方法的应用及对实际开发需求的分析,且对古镇边缘区缺少相应的研究探索。深圳市龙岗区大鹏所城古镇边缘区城市更新设计基于"4C+C"战略背景,整合消费需求(Consumer Wants and Needs),确定目标定位;分析建设成本(Cost),明确更新方式及重点改造区域;考虑便捷服务(Convenience),设计体验流线;完善宣传传达(Communication),塑造特色品牌;结合社区建设(Community),营造公共空间,以期为我国古镇边缘区的保护与开发做出探索性实践。  相似文献   

6.
针对暖泉古镇保护与开发所面临的空间拓展的问题,从全域空间的视角出发,保护和延续古镇所处的地域环境,引导古镇在保护与开发方面应在外围寻求新空间,在全域层面建立起"外围融入、新旧两利,脱开布局、组团生长"的空间优化格局。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深入调研的闽北历史文化名镇和平古镇公共空间的保护性整治规划的分析研究,认为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上不管是物质遗产或是非物质遗产在本质上都是致力于文化传承与历史发展,都有着异曲同工之源的解读。对作为古镇复兴的原动力之一并具有文化遗产特性的传统历史公共空间的保护,实质上也是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战略层面上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是村镇聚落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古镇空间形态的重塑中,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川西燕子古镇为例,探索了一条适合开发与保护古镇空间形态的新路径,探讨了如何基于地域文化特色重塑古镇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9.
从芭沟古镇山地特征和工业历史背景出发,通过对古镇山地空间形态、街巷空间、旧工业建筑的剖析,探索古镇的旅游开发与保护更新之间的关系。提出在旅游开发中应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下,合理进行分区开发,重视古镇的地域文化遗产,加强旧工业建筑的保护与适应性更新,提供新的体验型旅游活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暾 《福建建筑》2008,(3):5-7,10
江南水乡古镇中最富特色的传统共公共空间研究将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的水乡古镇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以周庄为例,从水乡古镇的历史发展,以及空间结构的特色入手,总结了水乡古镇公共空间的分类与特征。同时,探讨了在旅游业发展之后,水乡公共空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小气候风湿热耦合模拟和实测验证,分析江南地区传统水乡聚落户外公共空间中,建筑、植被和水体构成的空间类型与小气候感受效能的关系。以苏州同里古镇为研究对象,对其小气候物理数据进行现场实测,运用热流仿真验证和模拟1m精度的同里古镇区户外公共步行空间的小气候环境,并计算得到人体热舒适度感受评价指标平面分布图,从而构建同里古镇不同时段的公共空间热舒适性分区格局,发现其改善小气候人体热感受的户外公共空间模式特征。通过人体热舒适感受与古镇公共空间形态结构的互动解析,探索传统水乡聚落公共空间小气候适宜性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2.
周坚 《华中建筑》2010,28(6):119-121
该文从古镇外部公共休闲空间的特征入手,分析了象青岩这样的古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其外部公共休闲空间存在的问题,并就青岩外部公共休闲空间,在今后的旅游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江南古镇具有重要的景观文化价值与旅游开发价值。研究古镇空间活力有利于揭示人群的聚集规律,从而合理配置古镇功能业态,调控人流时空分布,优化居民与游客在古镇中的体验。文章以同里古镇为例,基于百度热力图工具所提供的动态大数据,经Arc GIS软件可视化处理后,对古镇工作日与周末典型时段的空间活力特征展开研究,发现古镇活力空间呈现出“东西双核成带、南北纵向延伸、周末西核三中心组团”的分布特征;同时,以滨水空间分布与旅游业态分布作为主要指标,探究影响古镇空间活力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发展下古镇景观动态保护、科学管理的优化策略,为江南古镇的景观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公共空间整治到古镇复兴——以四川省平乐古镇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明鑫  李翅 《规划师》2006,22(8):20-24
古镇复兴的内涵是在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物质、功能、文化三方面的复兴.公共空间是古镇物质性复兴的触媒、功能性复兴的载体、文化复兴的精神场所.平乐古镇面临物质环境老化、城镇职能衰退、无形文化流失的问题,其复兴的重要手段是公共空间的整治与改造.  相似文献   

15.
张玮  周波 《四川建筑》2009,39(2):35-36,38
揭示了对古镇空间形态的解读及思考,从古镇的总体形态、空间形式演化模式以及空间构成要素这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对其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归纳整理出古镇群体布局和建筑内部的空间分析。以期对龙潭古镇开发与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古镇旅游的发展在给古镇带来机遇的同时旅游功能也对古镇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一方面对黄龙溪古镇公共空间的传统功能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另一方面研究旅游功能对古镇公共空间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黄龙溪古镇如何在满足传统功能,保持空间特点的同时主动适应旅游这一新功能。  相似文献   

17.
廖娟  刘骏 《重庆建筑》2014,(2):20-23
四川武胜县沿口古镇是嘉陵江流域保存最完好的古镇之一,其保存完好的布局和外部空间为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本。该文通过对沿口古镇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分析了沿口古镇在布局和外部空间上对山地滨水区域自然要素的朴素性适应,总结了其因此而产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沿口古镇的保护与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浙江水乡古镇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及地方聚落文化,尤其是在此文化影响下的古镇公共空间,具有优秀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建筑规划研究意义。文章将从聚落文化对古镇公共空间的几点影响因素入手,浅析在古镇公共空间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9.
古镇中的戏场,不仅是古代民众观看演戏的场所,更是古镇中人们交往的核心空间,具有着丰富的空间活力。清代时,戏场遍布陕西、四川等地的各个古镇,至今都遗存甚广。该文通过对古镇戏场中的"空间连续性"与"空间流动性"的研究,探索该地区古镇戏场中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及其空间活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对这种空间的分析和认知,不仅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规划村镇中的公共空间,更能学习到诸多当代观演空间与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空间句法的视角下,通过对河西古镇街道网络空间形态的定量研究,探索其深层次的形态规律;在整体把握街道网络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街道空间特征。通过对于街道网络形态与街道空间特征关联性的解析,探索以街道为框架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更新体系,为河西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