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蔡舜娜 《山西建筑》2016,(6):202-203
以雅瑶水道景观带规划设计为例,依据城市河道景观带的设计目标和理念,介绍了景观带的总体布局方式,阐述了雅瑶水道各景观段的设计思路,并对其园路及栈道设计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要点,以创造出充满自然生机和满足游赏休憩需求的滨水景观带。  相似文献   

2.
城市道路景观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芹  胡敏 《城市建筑》2014,(6):208-208
对一座城市来说,道路景观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会成为判断一座城市的景观好坏的标准,同时还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绿化水平和特点。本文对我国目前城市道路景观带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析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以千岛湖城市滨水景观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并以梦菇塘滨水休闲景观带的设计为例,通过滨水景观带与整体山水格局的风貌的协调、景观系统特征营建、水位变化下的驳岸设计以及绿化系统的整合梳理四个方面的探讨分析,形成如何营造具有山水城市特色的滨水景观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陈祺  龚飞  王小鸽 《山西建筑》2014,(29):218-219
以中卫市滨河大道景观带设计构思为例,从地域性文化角度出发,对城市滨河大道景观带从设计理念、文化传达及景观构图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结合地域众多临界的文化特征,从建筑、雕塑、铺装、水体、景观小品及植物配置角度探讨了滨河景观特色,为营造出富有地方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永昌河景观带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在依托城市河道的景观带设计中,如何对民族文化进行提炼,并将园林系统和景观要素运用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使景观带有机承载多元的文化内涵.研究了如何在园林绿地景观设计中进行可持续景观设计,创造出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场所,营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绿地景观.对于灾后重建的项目,设计中将对灾后人们的关爱作为重点考虑,期望通过绿色景观抚平地震给北川人民带来的创伤.关键诃:风景园林;民族文化传承;可持续景观设计;永昌河景观带;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6.
近郊河流作为串联城乡的廊道,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景观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同时是城市文脉传承拓展的重要延伸。如何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与开发定位,重塑滨水空间的自然格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以福州市大樟溪特色景观带规划设计为案例,探寻城市近郊河流景观带的规划设计模式,提出“城市-自然”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的规划定位和“多、少、广、久”的规划策略。通过对地域特色多方面的挖掘利用,对资源环境尽可能少的人工雕凿,带动一溪两岸的发展,使对产业运营长久持续繁荣,为相关城市近郊河流景观带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7.
水是自然生态中的"血液"与"灵魂"。城市滨水区景观带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是市民活动的"城市"客厅。文章以思南县乌江景观风貌带为例,从规划现状的优劣势分析入手,阐述了该滨水区景观带规划的理念与策略,最后进行总结与反思,为城市滨水区景观带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住宅区滨海景观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洁玲 《中国园林》2012,28(1):65-68
由于越来越紧缺的城市土地,公共景观用地大多以带状为主.其中,位于城市中心,与城市一同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具有较强人文景观气息的滨海景观带就是较典型的景观带状设计案例.以深圳蛇口半岛城邦一期段滨海带景观设计为例,说明如何将滨海带景观设计与其城市辐射区域、居住区景观设计相结合,同时阐述项目内部景观建筑设计特点,以此来探讨如何满足市民及项目周边居民生活,休闲、活动与交流的需求,如何提升城市滨海生活区品质,以及如何创立沿海城市新滨海形象名片等景观设计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老城区的河道逐渐出现渠化、硬化、水质恶化、地域文化缺失以及城市特色不明显等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内秦淮河中段景观为例,探究老城区河道景观微更新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具有南京市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改造思路以及老城区河道微更新改造的"五字方针",以期提高河道景观带的整体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0.
涂海峰  陈茜  张玲 《规划师》2008,24(8):49-51
城市第五立面指从空中俯瞰到的城市整体意象,即是城市形态、色彩、肌理、建筑屋顶等要素构成的整体环境。城市第五立面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可识别性和整体性都较强的城市景观风貌。从空中视角俯瞰成都双流航空港地区,发现其存在景观缺乏特色、机场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等问题。其第五立面设计运用视线分析法,在规划区域内构建“一心一环四片九节点”的结构,通过视点景观规划、节点规划和夜景规划,力图打造地标性大地门户景观,建设具有成都地方特色的国际大型航空港景观带。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海岸带界定体系尚不完善,海岸带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尤为严峻,亟待探索适用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海岸带界定的综合方法与工具。景观的跨尺度性、整体性与综合性为理解海岸带提供了新的途径。在系统梳理国际海岸带界定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英格兰海景特征评估工具在多尺度海岸带界定工作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即SCA方法可为落实不同尺度海岸带的核心目标提供相适宜的空间范围,其划分结果纵向可为不同层级海岸带政策的联动提供实体媒介,横向可建立跨陆海界面的空间与视觉链接,为海岸带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综合的信息背景与空间框架,以期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海岸带边界界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新天津生态城海岸带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部分海岸带景观实践为例,利用景观规划整合交通、用地、旅游、防洪等方面的需求,应用城乡规划、景观生态、海洋工程、生态水利等多学科知识,修复海岸带生态,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塑造地域特色景观。  相似文献   

13.
许少聪  林箐 《中国园林》2023,39(9):54-60
古代泉州沿海地区海洋商贸极为繁盛,有“东方第一大港”之称。以泉州沿海地区作为研究范围,通过文献整理、历史地图转译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区域和城市双重视角研究海洋商贸影响下的传统景观体系特征。区域视角下,从商贸景观要素、航运景观网络两方面探究该地区形成的港市结合、寺塔林立、水陆相连的海洋商贸景观;城市视角下,从自然山水空间、城市实体空间、景观意象空间三方面探讨滨海而生、因商而盛的城市景观。从海洋商贸视角审视传统景观体系特征,以期为当地商贸文化传承、地域景观塑造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陈崇贤  刘京一 《风景园林》2020,27(12):32-37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是沿海城市未来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文献研究和对比分析,梳理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及国外沿海城市制定的适应性发展框架。结果发现:不同城市景观应对策略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主要涉及土地利用、防御基础设施建设、自然动态过程及景观技术应用四大方面,不同适应性策略的优劣势和适宜情景具有差异性。研究结果对中国沿海城市未来在制定景观适应性策略、探索景观工程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加强景观风险评估和监测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于英  徐苏宁  康红梅 《华中建筑》2007,25(2):118-120
在城市滨海景观的设计中,应通过对滨海城市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分析和研究,充分挖掘能够反映烟台滨海城市和滨海区形象特征的景观要素,对构成这些景观要素的功能从整体景观组织的角度进行系统地考虑,并从滨海景观视线的控制、自然与建筑的有机组合、开放空间序列的景观组织等角度提出了适合烟台滨海地带的景观组织原则,以实现烟台市滨海区多元化的城市职能.  相似文献   

16.
冯潇 《中国园林》2012,28(1):10-13
随着全球变暖,未来海平面将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海平面上升所引起的淹没海岸湿地和低地、加剧海岸侵蚀、增加盐水入侵强度等一系列环境效应必将给海岸地带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海平面上升也是一种机遇,风景园林师应根据其规律与特征,用科学理性的方式转化这种自然力量,如在设计中引入上涨海面所引发的动态景观,从自然现象中寻找顺应海潮的新的景观形式等,以应对海平面上涨所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并且引发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深思,创造与上升海面和谐共存的景观。  相似文献   

17.
海口滨海岸线城市设计探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建国  方立  陈宇  吕志鹏 《规划师》2003,19(9):41-45
海口滨海岸线城市设计以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产业为核心和切入点,重点发展与控制滨海岸线空间形态、土地利用与景观架构等。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应遵循岸线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的原则,采用滚动渐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尊重其原有的社会、文化与历史价值,加强滨水区与城市腹地及各开放空间的连接,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4)
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 coastal zone mainly include earthquakes, collapse and landslide, etc. We selected eight major evaluation indexes from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 coastal zone, that is active fault, seismic activity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etc. Through the index of quantitative grading, construct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tability in coastal zone, supplying a scientific method and gist for the mor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astal zone.  相似文献   

19.
Study of beach morphology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coastal engineering research projects.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wo important coastal areas located in the north and south parts of the Iran,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analysis of the coastal zone behaviour is made. Bed level elevations a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heoretical equilibrium profile. It is shown that the behaviour of the coastal zone in the reg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ean (1991) equilibrium profile. In the next stage, following extensive investigations, the bed level changes due to arise in sea level at different locations in the surf zone are estimated. The mechanism of beach re-treatment due to a rise in sea level is considered based on the simplified model of Dean (1991) in which the mass balance of the sediments is taken into account. Comparison of the equilibrium profiles for different cases of sea level rise, clearly shows that because of the sediment transport induced by the fluctuation of the water level, the beach profile in the surf zone changes accordingly resulting in an erosion in the inner region of the surf zone and an accumulation of sediments towards the offsh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