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帅民曦 《规划师》2008,24(9):48-50
城市内河构成了城市重要的滨水景观空间,对内河的景观改造,是营造城市景观环境的重点。南宁心圩江环境景观规划旨在遵循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通过对定位、场所、形态、风格、技术、绿化等方面问题的解答,构建亚热带地区滨水空间的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
在村庄的规划建设中,由于对设计本体研究不充分等问题,村庄存在景观趋同、景观形象特色逐渐消失的情况.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传统村落龟山村为例,基于提取出的空间基因对村庄的景观形象特色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空间基因与景观形象特色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两者的内在关联.其次对龟山村的空间基因进行了提取,最后基于此对龟山村的景观形象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睢宁县完全新建的两个村庄规划为例,在进行主题策划和功能策划的基础上,探讨新建村庄从自然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农村地域习俗等方面塑造空间特色的有效设计途径,从而营造出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农村景观.  相似文献   

4.
黎颖  孙礼军  周文 《新建筑》2013,(1):166-169
城中村改造的重点内容就是建构富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为城市提供充满活力的空间与场所.猎德城中村改造之猎德涌两岸景观工程尝试从传统岭南水乡景观、文化要素取材,复建岭南水乡特色景观意象,以期提升城市开放空间和珠江滨水景观带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5.
城市边缘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实体,位于其间的村庄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村庄的规划也有特殊矛盾.本文从村庄的区位.农业、用地、人口及社会、工业、第三产业、景观空间等七个方面来分析村庄的发展特征及村庄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6.
生态村庄建设工作可以将村庄原始景观价值、体验价值、村庄本土特色文化价值充分展现,实现村庄内社会与自然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阐述当前我国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以烟台市鲁岛村规划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态规划建设,就如何结合村庄内特有地域特点,建设一个休闲娱乐的景观空间进行深层剖析,为特色生态村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地村庄具有独特的自然格局和人文环境,随着城乡村旅游的兴起,许多不适宜的规划方法引入山地乡村,导致村景观同质化,乡村空间特色逐渐丧失。我国传统人居环境营造中"山—水—人"一体的规划设计思想,蕴含丰富的空间设计智慧。文章尝试挖掘传统人居环境空间智慧,并将其运用到山地村庄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中,提出山地村落空间营造相关的规划策略与建议,以期对当下山地村庄空间特色的塑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与青岛沿海景观的营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城市固有的历史、文化、地理、城市现状等要素分析了城市沿海环境对景观地域特色的影响,阐述了青岛沿海景观地域特色的营建,指出对于地域文化在城市住区景观环境中的应用要采取广义地域主义创作观点,从而创作出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城市沿海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在构建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文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凸显城市风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研究以规划具有域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为目标,以贵州松桃苗自治县为例,通过剖析松桃原生苗寨景观特征提炼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意象并将之转化为市绿地系统空间形象,以物境重构和情境转换主要手段,从空间格局和空间内涵两方面提出造松桃县城绿地系统空间形象的规划对策,探基于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方法和途径。实践表明:历经千百年自然选择聚居营建演化形成的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具地域自然生态特征和人文生态内涵,由此形的景观意象是人们对地域聚居环境的共同"心图式"和"记忆地图",以此为凭规划城市绿系统是对地域特色"生活语法"的尊重和传承是改变"千城一面"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长沙万科城     
《景观设计》2013,(6):I0020-I0023
该项目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采用现代“新亚洲风格”景观设计,主张以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吸纳亚洲元素,将传统意境和现代风格对称运用,在关注现代生活舒适-『生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亚洲传统文化。设计师通过软景与硬景的合理搭配,营造出多变的空间和丰富的层次,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景观对生活环境所起到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典型代表,面临着如何平衡其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对传统村落进行价值评价,寻找其核心价值所在,可以为针对性地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路径奠定基础。但是当前并无通用的传统村落评价标准,因此文章以义乌市传统村落为重点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地域性特征的前提下,突出特色评价因子,加强了逻辑合理性的论证,以期构建较为完善的传统村落价值标准,为义乌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传统村落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从亲身参与实践的元阳县阿者科村近年来的变化、近几年接触的十多个不同类型村落的分析以及二十多年间对 223 个村落考察的统计分析等三个方面的现实情况提出问题,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思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艰巨性、可持续性、振兴动力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具体分析保护发展难点、贫困型村落、空心村、 传统村落及其民居、非遗的未来走向、外界介入、人才振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土家族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民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和了解土家族的重要途径。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不断的汉化,有的已经完全汉化,传统村落的内涵正在慢慢消失。研究显示,我国的传统村落正以1.6个/天的速度消失。本文以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官舟镇木梓岭土家传统村落的保护为例,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借此改善土家族传统建筑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推动土家族传统村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针对当下“凝冻式”保护利用导致的传统村落活力缺失、日渐破败和空心化的严峻问题,基于环太湖传统村落的深入调研,从“三生”融合发展的视角出发,构建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相结合的活态化保护利用多元路径。其中,空间维度的多层级路径由村落整体格局、建筑单体和室内环境三个层级构成;时间维度的历时性路径由近期、中期和远期相结合的方式渐进推进,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路径相互交织作用,共同实现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利用。最后以环太湖地区周铁传统村示范工程建设为例阐述了上述多元路径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兼具一定的前瞻性和实操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翟辉  张宇瑶 《室内设计》2017,(4):103-109
传统村落是我国地域文化和农耕 文化沉淀的载体,也是我国最主要的历史 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在其不断变化的进程 中,留下了见证历史和时代的烙印。历史遗留 等因素已经给传统村落留下了岁月的伤痕, 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村落来说无疑 是雪上加霜。在这样两面夹击的情况下,传 统村落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小村落 向周围村落合并,原有村落不复存在。文章 以第三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云南省昆 明市晋宁县夕阳乡一字格村为研究对象,通 过对一字格村的现场实地踏勘、走访和拍 照记录、资料整理,分析一字格传统村落在 现在大环境下所面临的逐步没落的问题及 原因,并就此类问题总结,以探求一些疗伤 之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村落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村落作为活化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美学和社会发展轨迹。随着国家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传统村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统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相关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96年以前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的研究起步期;1996-2005年研究方法、深度不断拓展的发展期;2005年以后以地方认同、组织行为等软环境及传统主题多元共存的研究活跃期。从研究内容体系来看,研究主要涉及传统村落价值、文化景观、公共空间、空间形态、保护开发等内容。对比当前国际研究的最新成果,未来我国传统村落研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研究尺度从个案研究向区域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拓展,研究对象从传统村落物质空间向传统村落与人类交互关系的研究转变,研究领域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微观分析向结构分析及村落开发深度利用等方面深入,研究方法方面更注重多学科及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是我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积淀,是历史文明不可或缺的载体。在传统村落的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在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乡愁呼唤着人们情感的回归,留住乡愁,就留住了人情味,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就是为了守住历史与时间的乡愁。本文在分析传统村落乡愁与意象的基础上,以徽州传统村落——绩溪县龙川村为案例研究,分析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旅游的意象体系。在体系构建过程中,利用隐喻抽取技术,演绎归纳龙川文化旅游的意象体系及意象共识地图。最后从乡愁意象的发展角度,提出龙川在挖掘与合理保护意象元素、提升意象文化空间营造、优化意象转达与体验三个方面的文化旅游发展策略,也为其他徽州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凡来  张大玉 《中国园林》2022,38(10):56-61
以华北地区823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核密度分析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各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的依赖性,选取影响传统村落分布的地形因素、气候因素、生态因素、交通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文化因素和城市因素作为自变量,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交互作用探测和空间异质性探讨,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定量依据。结果显示:1)华北地区传统村落呈现“多核集聚”的分布特征,并沿太行山脉呈“线状”集中分布,其Moran’s I结果显示华北地区传统村落存在高度空间自相关性;2)各影响因素的两两交互配合共同影响传统村落的集中度;3)平均海拔、年均气温、人口密度、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度和大城市集中度5个因素对华北地区传统村落分布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聚落的物质空间认知已日益科学、细致和客观,然而对"使用者主观感受"方面的调查尚有所忽视。本研究基于"集体记忆"和"城市意象"理论,选取黔中地区的鲍家屯村和高荡村作为研究对象,对传统聚落中原住民和外来者的空间集体记忆特征及成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两村原住民和外来者的集体记忆均呈现出多样性,但原住民的意象要素数量普遍高于外来者。相对而言,旅游开发程度较低、保留原始生活方式较多的鲍家屯村的意象要素丰富度显著高于高荡村。上述研究发现有助于更全面的理解黔中传统聚落中的"文化-空间"互动关系,对其可持续性发展和规划设计提供更为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