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在地域文化逐渐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应当从地域特点与场所精神出发,寻求符合项目本质的现代设计方式。论文以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博常德园的设计为例,在对地域文化诸要素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景观要素,在小尺度空间内将具有典型性的地域性景观意向连续展开。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与意境的景观空间,重构具有常德特点的文化景观园林。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地域的景观面临特定历史脉络及多元文化冲击,试图寻求符合地域特点的现代设计表达方式。为在乡村建设中创造与时俱进的特色景观,赋予乡村景观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探索乡村景观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以太原市小窑头文化公园的设计为例,通过分析其地域文化诸要素,选取较为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景观要素,运用新地域主义的表现手法,结合场地特征,构建具有小窑头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园林。现代乡村景观应传承和发展当地的历史文化,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秉持生态理念,改善人居环境,依据时代的发展趋势打造可持续的园林景观环境体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环境设计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梦非 《中国园林》2004,20(3):60-63
从历史变迁的角度,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角度,着重谈了现代环境设计的地方性原则,设计观念的更新、设计要素的创新,对场所精神、文脉主义和园林意境的理解,以及生态理论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阐述了文化景观这一新的遗产类型的起源和概念;借鉴西方国家的类型划分标准,结合历史遗产的地域文化特性,将我国文化景观划分为设计景观、遗址景观、场所景观、聚落景观和区域景观5种类型;按照其物质载体和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将文化景观的构成要素划分为物质和价值两大系统,物质系统分为行为、建筑、空间、结构、环境5个要素,价值系统分为人居文化、产业文化、历史文化、精神文化4个要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文化景观类型与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场所精神理论为指导,提出后工业文化景观场所精神重构的策略与方法.通过场所结构的保护与再现.场所要素的突出与彰显和场所精神的隐喻与象征等创作过程,以其内在结构为参照系,对工业文化景观的场所结构与要素进行合理重构,实现后工业文化景观创作中场所功能与意义的完美统一,从而有效利用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6.
荣明芹 《山西建筑》2009,35(3):53-55
简述了新地域主义的概念,分析了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的建筑思想,并结合案例进一步提出如何在旅游酒店设计中合理运用新地域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创造出具有精神取向和文化品味的酒店空间。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香格里拉地区因其千姿百态、民族各异的传统村落而成为村落文化景观富集区,但目前的规划重物质而轻文化。总结传统村落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村落文化景观的内涵,论述“场景人物精神”三者的辩证关系,提出从文化景观视角进行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研究。以小街子村为例,说明场景、人物、精神这3个要素在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系统中的协同作用和统一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避免仅关注村落“场景”而忽视“人物”和“精神信仰”,注重文化景观系统及节点要素的梳理和维护,保护历史文化要素空间,审视“外力”,守住场所精神,建构出“文化-空间-时间”的村落文化景观多维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8.
以2006年创建的平顶山和平路商业步行街为例,基于地域文化、空间形态及城市地域文化对城市文化景观要素及景观建筑风格的影响分析等视角,对当代步行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为城市地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为文化学者及相关专家学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江汇  刘绍智 《江西建材》2014,(2):225-226
铜鼓是广西民族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文章结合南宁地区各园林中铜鼓元素的应用实例,分析铜鼓元素在园林中常见的运用形式及设计手法,希望能对南宁民族文化景观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蜀地域作为竹子密集地和原生地之一,历史上竹子与园林结下了不解之缘。西蜀园林以纪念性著称,竹子以其独特的自然特性和人文价值,成为园林中不可或缺的组景要素。文章阐释了竹文化的意义,分析了竹文化生成的人文背景,揭示了竹景造园中实景、虚景与意境的营造方法。借此为竹文化景观在今后的地区园林创作上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疆罗布泊钾肥项目罗中办公生活区设计是在极端自然环境和独特地域文化下的一次创作实践。从构思、场所精神的实践、整体化建筑形式以及环境气候与建筑的适应关系四方面,探讨设计中某些与场地相关的特殊因素,并强调以场所性和地域设计要素指导设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拉萨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面临巨大的冲击。鉴于加强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本文以拉萨市贾热村地域文化景观研究为切入点,研究藏族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的形成、要素及特点,强调地域文化景观作为传统村落重要的文化载体,孕育了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出普通藏族民居特有的村落风貌及生动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3.
朱玲  孟航旭 《中国园林》2012,28(12):55-59
文化景观的创作是以地域的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空间场所的整合,因此,它与生俱来的具有地域景观的特性,在展现自然风貌特征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场所精神的提炼与表达。以觉华岛东海岸步行景观路项目为例,在充分理解场地现状条件及可利用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岛上悠久的文化历史背景,对东海岸景观路进行场域的规划与表达。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中国传统自然观为思想基础,利用西方“场所精神”的理论方法解析中国古典园林。从生成“场所”的环境客体(包括建筑类要素和自然类要素)与感知主体(包括对空间的流动体验和对文化的多维认同)两个角度分别讨论了中国园林的空间构成和精神内涵。阐明了中国园林中的时空环境营造与体验者行为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了传统自然观对当代建筑的场所营造及空间艺术表现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地域文脉逐渐成为城市滨河景观的核心理念。场所精神和隐喻主义是地域文脉设计的理论支撑,本文以三明市闽学园滨河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场地分析和文脉解读,以陈述和隐喻为基本手法,表现闽学园的耕读文化和工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苏州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景观中的重要类型,是中国江南地区地域性文化的体现与载体。苏州古典园林空间造景手法丰富、诗画意境突出,形成了特殊的园林景观空间设计语汇、空间关系和空间组合序列等图式语言体系,对苏州古典园林设计文化传承和发展以及新中式景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对苏州古典园林图式语言框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苏州拙政园典型景观空间的挖掘,并重点选取拙政园东南庭院空间为重点,从景观空间要素的嵌套结构和特征出发,解读苏州古典园林的设计语汇、句法和语法特征,初步探讨苏州古典园林空间图式语言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化景观的概念提出后在遗产界、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等相关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城市设计中对于文化景观的探索也一直在进行。社旗县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文章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与解读社旗的文化景观类型和构成要素,提炼出基于自然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的城市设计内涵,基于文化景观对社旗滨水区进行城市设计,使文化景观与城市设计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熊瑛 《山西建筑》2007,33(18):43-44
结合场所精神和批判的地域主义等相关理论以及地域性景观设计的历史进程,探讨了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自然、人文及社会的一个层面,并研究如何在景观设计中使地域文化得到继承、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比较独特而又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保留了很多优秀的地域文化遗产,而大规模的商业开发缺乏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基于地域文化传承的城中村改造开发典型模式有:场所精神的广州猎德模式、有机更新方式的北京菊儿胡同模式和新地域主义的上海新天地模式。  相似文献   

20.
西方现象学理论为解读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景观提供了一种"存在性的理解"。基于现象学视角剖析山地寺庙园林营造的禅意匠心,通过对重庆华岩寺相地选址、总体布局、空间序列、八景文化的调研分析,归纳华岩八景生成的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物象,探讨其场所实境建构的方式方法及现象学审美体验。用跨文化的思考模式,从自然观、空间体验、风景审美等方面探讨山地寺庙园林蕴含的现象学色彩,总结山地寺庙园林环境营造过程中文化价值要素融于空间物质要素的一般方法,为当下中国本土的宗教文化景观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