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力学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试验,探讨了砌体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强度与砌块强度和砂浆强度的关系。基于试验数据计算了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与普通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力学性能基本一致,且具有较好的抗压稳定性;普通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计算公式适用于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  相似文献   

2.
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受压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庄  王幸  胡永忠  黄健 《结构工程师》2006,22(3):68-71,19
利用废弃混凝土加工成的再生骨料制成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通过抗压试验,研究了天然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分析了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等外掺料对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之后对3根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柱进行了轴压试验,探讨了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柱的受压破坏特点,并对比分析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轴压计算公式对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柱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具有与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类似的受压性能,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承重砌块具有经济、环保、节能、高强及隔声等优点。通过对36个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进行轴心抗压试验,研究其受压破坏特征及受压性能。试验分析得出其抗压强度设计值略低于规范中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给出了适用于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建议公式、砌体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建议公式、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建议取值。此外,采用块体与砂浆分开建模的分离式模型进行砌体轴心抗压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砌体轴心受压有限元模型可以较精确地模拟砌体结构的受压行为,且具有一定的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4.
再生混凝土自保温承重砌块具有经济、环保、节能、高强及隔声等优点。通过对36个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进行轴心抗压试验,研究其受压破坏特征及受压性能。试验分析得出其抗压强度设计值略低于规范中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给出了适用于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压强度平均值建议公式、砌体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建议公式、弹性模量及泊松比的建议取值。此外,采用块体与砂浆分开建模的分离式模型进行砌体轴心抗压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砌体轴心受压有限元模型可以较精确地模拟砌体结构的受压行为,且具有一定的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再生骨料生产混凝土空心砌块对于建筑节能和墙体革新以及废弃混凝土高效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研究了采用再生骨料生产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受压性能和保温性能,主要包括再生骨料含量、粉煤灰掺量以及掺加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空心砌块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情况下的传热系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择再生骨料、粉煤灰和聚丙烯纤维的掺量,采用再生骨料生产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可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保温性能,能够用作砌体结构中的承重和保温砌块。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一种新型绿色建筑墙体,以粉煤灰、矿渣两种工业废料为混凝土基底,再生砖作为粗骨料部分或完全取代天然骨料,制备不同砖骨料取代率下的地聚物再生砖混凝土砌块。通过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对不同砖骨料取代率(0%、25%、50%、75%、100%)下的地聚物再生砖混凝土砌块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试验曲线进行分析,探究砖骨料取代率对地聚再生砖混凝土砌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砖骨料取代率的增大,地聚物再生砖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逐渐下降,而相应的地聚物再生砖混凝土砌块抗压、抗折荷载-位移曲线上升段斜率也逐渐下降;地聚物再生砖混凝土砌块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比值可保持在1/9.4~1/7.0范围内,且最低抗压强度等级高于MU7.5,符合混凝土砌体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不同因素水平对再生混凝体砌块抗压强度及导热系数的影响,影响因素包括聚丙烯纤维掺量、水灰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基于分析结果探究再生混凝土砌体抗压强度及导热系数影响规律,综合权衡给出再生混凝土砌体最优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砌体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及力学性能,在合适的配比下,再生混凝土砌块可以用作承重砌块。  相似文献   

8.
再生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贤文 《混凝土》2007,(5):89-91
利用再生骨料生产混凝土空心砌块对于建筑节能和墙体革新以及废弃混凝土高效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了采用再生骨料生产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受压性能,主要包括再生骨料不同级配、粉煤灰掺量以及掺加纤维情况对混凝土空心砌块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选择再生骨料、粉煤灰和纤维的掺量,采用再生骨料生产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具有理想的抗压强度,能够用做砌体结构中的承重砌块.  相似文献   

9.
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剪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多孔砖采用半盲孔设计,提高了砖和砂浆的粘结性,大大增加了剪切面积;砂浆的销键作用能有效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剪强度高于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砌体、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抗剪强度。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和设计值的建议取值:再生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的抗剪强度平均值计算公式为:fV,m=0.142!f2,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为:f=0.35fV,m。  相似文献   

10.
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再生混凝土骨料掺量为75%的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块材及砌体的抗剪、抗压等基本力学性能进行试验,考察了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在不同砂浆强度下的抗剪承载力以及受压性能。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可以达到MU7.5,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受剪切作用时发生上层的通缝剪坏,砌块强度对砌体通缝抗剪强度影响不大,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抗剪强度小于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的抗剪强度,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受压性能和普通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受压性能基本相似,其受压强度可采用GB 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建议的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1.
对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进行抗压性能试验,研究不同砂浆强度对其受压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砌体的破坏特征和变形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的受压性能和普通混凝土砌块砌体的受压性能基本相似,极限状态均为砌体被贯通的裂缝分隔成小立柱后被压坏。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受压强度可采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议的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2.
对4片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进行了轴心和偏心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全过程及破坏形态。再生骨料掺入量为75%,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强度等级达到MU7.5。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破环全过程和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基本相似。受力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弹性阶段、裂缝发展阶段以及破坏阶段。墙体的偏心受压承载力小于轴心受压承载力。按GB50003-200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墙体受压承载力小于试验结果,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再生混凝土砌体承载力的计算可参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砌体受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可供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抗震性能,对4榀构造柱-圈梁体系约束的再生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水平加载试验,研究了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等,分析了构造柱-圈梁约束体系与砌块墙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破坏机制。研究表明:符合构造要求的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提高构造柱纵筋配筋率,并不能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抗震性能;按现行规范公式计算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的受剪承载力是可行的;按照普通混凝土砌块承重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可以实现再生混凝土砌块承重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砌块相同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再生骨料生产混凝土砌块对于建筑节能和废弃混凝土的高效回收利用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研究了再生骨料生产的混凝土砌块的抗压强度和保温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配制掺加玻化微珠的再生混凝土保温砌块的正交试验基础上进一步变动再生细骨料取代率,考虑其对再生混凝土砌块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细骨料取代率只对再生混凝土保温砌块抗折强度影响较显著,并表明当再生细骨料取代率40%~70%之间抗折强度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16.
由于砌块原料中掺入了适量的再生骨料,可以降低砌体的传热系数,达到保温隔热、建筑节能的目的.为此从导热系数入手,测试了砌块所用再生混凝土的导热系数,用热箱法测试砌体的传热系数,得到了热工参数的实测数据,为再生混凝土砌块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