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城市公共游憩空间内涵界定和构建分类体系,运用POI数据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长沙市公共游憩空间的分布格局,研究发现:(1)长沙市公共游憩空间大致呈现"大分散、小集中"分布特征,不同类别游憩资源数量对比悬殊;(2)公共游憩空间分布呈现以五一广场为中心的"圈层式"结构特征,距离城市中心3~6km是游憩空间分布的"隆起带",且不同类别游憩空间分布形态差异显著;(3)各类游憩空间标准差椭圆均呈"西北—东南"偏转方向,但集聚态势与程度对比鲜明。社会游憩需求驱动、政府规划政策调控、"人文一自然"环境基底约束是长沙市公共游憩空间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影响游憩设施空间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介体着手,归纳出长沙市湘江风光带(天心区段)游憩设施空间存在的问题,探讨出其初步的整合意见,以期对滨水游憩空间的优化整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兰强  黄瓴 《风景园林》2023,30(11):105-112
【目的】公共绿地作为公共健康基础设施与提供游憩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撑之一。科学评价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尽可能全面把握游憩服务能力情况,可有效服务于高密度城区游憩服务供给的优化。【方法】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梳理游憩需求理论,系统反演游憩服务应供给的功能,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测度单体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全域公共绿地总体游憩服务能力及公共绿地之间的竞合关系。【结果】研究发现:1)个体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呈现“中心低四周高”的特征;2)总体服务能力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的特征,并显现出“极核-组团-扇形-环带-散点”多模式综合的游憩空间结构;3)公共绿地之间不同的竞合关系形成了差异化的游憩服务供需模式与服务效益。【结论】从衡量标准、评估尺度、认知对象3个方面优化了公共绿地游憩服务能力的评价方法,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打造游憩网络体系、全力提升公共绿地的多维可达性、搭建多元游憩服务供给主体的协同供给平台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原则与实践--以吉林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宏观区域角度出发,以吉林市为例,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原则与空间布局进行初步探讨。提出绿地系统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花园城市理论、游憩行为理论和景观生态理论为基础,以统筹规划、经济生态、环境行为、景观美学为原则,确定了城市绿地规划的指标,总结了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般模式,并针对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海水浴场是滨海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品质优化、城市文化遗产的传承、城市面貌的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青岛市第一海水浴场活动人群行为的调研,引入环境行为学的概念,对特定环境下的游憩者行为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游憩者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两个层面对第一海水浴场进行品质优化策略研究,以期为青岛市第一海水浴场的优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陈渝 《华中建筑》2012,(12):100-104
该文以深圳的游憩规划管理与实践为例探讨城市户外游憩规划。游憩规划是通过土地使用、空间布局开发利用城市闲暇资源,满足人类的游憩需求,其重点是市民户外游憩空间规划设计和活动计划。深圳的户外游憩系统发展具有明显的典型性和先进性。该文将从深圳的城市游憩环境建设中总结户外游憩规划方法,将游憩规划分为物质性层面的规划和非物质性层面的规划,物质性层面的户外游憩规划分为社区、城市、地区3个层面来研究;选取游憩行为研究、游憩活动计划、游憩管理3个方面探讨了深圳非物质性层面的户外游憩规划。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游憩体验的研究对于解决多样化的游憩需求与有限的游憩资源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将游憩机会谱理论应用于城市公园游憩体验质量改善,提出环境–活动游憩机会谱模型(E-A ROS)。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统计分析法,从物质、社会、管理3个方面构建珠江公园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指标量化方法,从人口统计学特征、行为特征和行为偏好3个方面进行活动因子研究,探讨珠江公园使用者活动规律,构建珠江公园游憩机会谱。从而为城市公园环境–活动游憩机会谱模型的应用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指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上升,城市游憩商业区(RBD)逐渐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文化旅游型游憩商业区是其中典型的类型。文章结合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以西安市大雁塔RBD为例,以景观游憩学的视角从城市游憩系统与外在性、游憩物质空间、游憩行为空间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构建模型对大雁塔RBD的空间品质进行评价,最终归纳出文化旅游型游憩商业区规划要点,以期为相似类型的RBD规划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成都市杜甫草堂为例,从游客的角度探讨湿热地区景区中的休憩行为与微气候舒适度的关系,得到游憩活动的微气候舒适度阈值。结果表明:微气候舒适度WBGT值30℃时,微气候舒适宜人,游憩行为与微气候舒适度相关性不高,景区应注重改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或增加参与性的旅游活动来吸引游客;当30℃≤WBGT值31℃时,微气候不舒适而对游憩行为有负面影响,景区需要改善微气候舒适度为游客提供适宜的游憩环境;当WBGT值31℃时,没有游憩行为,景区急需改善微气候舒适度,适宜的微气候也将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湿热地区景区夏季微气候舒适度阈值是31℃,达到这个值即不再有游憩活动。研究结果为景区改善场地微气候舒适度的实践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量化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0.
汪劲柏 《中国园林》2006,22(2):57-61
首先对空间半影、基本空间、游憩行为等概念及相互关系进行阐述,进而分析了游憩行为空间半影的重要意义,包括游憩地、游憩行为、游憩规划和游憩学理论研究4个方面。重点在于最后的空间半影的度量方法思考,从人类进行游憩时如何感知外在物质空间并同时对外在物质空间提出要求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人类的多种感知器官的空间需求,提出游憩行为空间半影度量的基本公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上海市白领阶层游憩行为和休闲空间的选择及分析,探讨了游憩行为与空间选择之间关系的普遍特征,对城市休闲游憩空间进行整合建议,以期完善游憩空间设计及设施配置计划的执行及实施环节,指导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居住区儿童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居住区儿童游憩空间存在的普遍问题,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出发,阐述了儿童游憩空间设计的主要要求及在构成要素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满足城市居住区儿童活动交往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3.
被动式休闲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雪莲  张萍 《华中建筑》2002,20(2):86-87
被动式休闲意指人们在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无意中享受到的休闲。被动式休闲空间即人们享受意外之休闲情趣的空间。其设计强调从人的日常行为入手,使人在周围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将设计由大环境渗透到小环境。  相似文献   

14.
叶阳  向炀  裘鸿菲 《中国园林》2024,40(4):71-76
湖泊公园游憩空间效益呈现同质化、协调性差等问 题,效益耦合机制亟待揭示。基于AHP-FCE模型建立舒适性、 安全性、社交性和美学性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地面观测 法、POE法、行为观察法、SBE-SD法等定性与定量方法,测 评湖泊公园游憩空间效益,进行模糊综合评价(FCE)并揭示其 耦合机制。结果显示:1)城市型湖泊公园效益高(2.33~3.38) 且空间分布不均匀,城郊小型湖泊公园最差(2.18);2)距离水 体越近、坡度越缓和、绿化覆盖率越高、建筑与设施数越多的 游憩空间效益越显著;3)自然湖泊和植物游憩空间效益协调发 展,而人工滨水和硬质活动空间效益濒临失调。系统评价了游 憩空间综合效益水平,揭示了其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耦合机 制,为湖泊公园等城市蓝绿空间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休闲绿地--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认为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必然出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休闲生活 ,它对我国园林绿地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园林形式。文章并对休闲活动的特点、规律、休闲绿地的基本形式及社会意义、文化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虽然城市绿地是广受欢迎的城市游憩空间,但是现实中不愿参与、不能参与绿地游憩活动的现象仍客观存在,这反映出城市绿地游憩存在制约因素。目前有关城市绿地游憩制约的分析多分散于各类城市绿地研究中,尚未进行系统性综述。在梳理国内外城市绿地游憩制约文献的基础上,介绍绿地游憩制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经历,对绿地游憩制约影响因素、游憩制约强度序列、游憩制约机制、不同人群面临的绿地游憩制约和游憩制约改善途径5个方面进行分类归纳。随着休闲时间深夜化、加班常态化、长距离通勤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等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起,城市居民开展绿地游憩活动将面临"时间不巧,供需错配"等多维制约,仅用绿地可达性已经不能解释"邻绿无暇、有暇无伴"等新的绿地游憩制约现象,今后应当尝试将绿地游憩制约多维性嵌入到城市绿地游憩规划实践当中,构建城市绿地游憩研究的综合范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交通通信技术提高,大城市居民游憩空间从城市拓展到区域,环城游憩成为居民日常游憩的刚性需求和新常态,而大数据的应用为精准识别环城游憩的空间分布特征提供了可能。以武汉市中心城区环城游憩行为与空间分布为对象,采用手机信令数据、POI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统计数据等,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识别了游憩人口分布、游憩停留时长、游憩强度、游憩功能、游憩空间总体结构等基本特征及环城游憩资源与游憩强度匹配特征,为优化大城市郊区环城游憩空间、进行环城游憩实证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成都市国色天香园为例,对旅游房地产背景下主题公园游憩空间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游憩空间存在的问题,并对国色天香乐园游憩设施与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其他同类型旅游房地产区域内的游憩空间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